静园建筑文化意韵探析静园建筑文化意韵探析静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车辋村的常家庄园。历史上的常家以经商为主,主要经营茶叶,开拓了从福建武夷山到俄国(今俄罗斯)恰可图全长竟达4500公里的茶路,也就是所称的“万里茶路”。而常氏的繁荣很大程度上靠其对教育的重视,天才地创造出“学而优则贾”的治家家训,并且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家学渊源,人才辈出,儒商兼融,占尽风流,堪称中国儒商第一家,从他的建筑的角度来看几足以说明其对教育文化的重视,其建筑中容儒家,道家。佛家等多中文化于一体,使建筑、人文、形成天人和一的境界,静园的建筑就隶属其中,静园----中国北方最大的私家园林。它把历史、人文等深层的文化底蕴融入建筑,在我国其他园林建筑是很少见的。下面将对这一现象进行着重分析。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筑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贸世家;作为恪守礼仪传家、尊师重教、树人为本的文化世家和教育世家,经过200余年的陆续修建,不仅其宅院具有功能齐全的庄园特性、井然有序的中华礼仪传统,而且有典雅浓郁的儒文化品位,有百余亩融儒、佛、道文化于一炉,集南北风格之大成的园林建筑。这一特色,为北方民间所罕见,诸多晋商大院所仅有。在众多建筑中,最富文化底蕴的就是静园。
静园初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完成于光绪初年,正值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期。占地120余亩8万余平方米的静园,是常家后花园的总称,是在原常家的杏园、枣园、桑园、花园和菜园等“后园子”的基础上修建起来的。是常氏家族休闲、游乐、陶冶情操的场所。庄园的主人数代不息,来往于江南与大漠之间,这就决定了静园所具有的精致、肃静、空灵、通透的文人写意山水风景式的高雅格调和融北风质朴大方和南派小巧细腻于一体的特色。这一特色在中国园林建筑中也是所特有的。
建筑将浓郁的自然美、建筑美、和人文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规模上、布局上、还是亭阁建筑、山水经营,都具有“中国民居第一园”宏大而精美的气派。这些山湖水系连成一片,由杏林、狮园、湖取区、山区、遐园、槐园、可园划成了园中有园的多处风景,从听雨楼后窗看来,分明有“人在园中观花意,亦被他人当画观”的建筑意趣。
下面从园中几处有代表性的风景和建筑物入手着重分析所文化呈现出的文化意韵。
一.空灵水系融入体现园林意韵---湖溪(昭余湖)
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轻盈隽秀的湖水,湖溪的总体规模不算太小,水面大到有11亩,我认为就这仅有的湖水的空间布局,各个元素之间的穿插转换,最能体现园林的意韵。
“琴泉”的流水淙淙,特别夏日,流水如弹奏的乐章,高山流水,美不胜收,有水的流动,建筑一下子有活的成分,建筑猛然变的活跃起来。湖溪中的溪也给建筑园林蒙添了不少活的成分,溪流缓慢,蜿蜒曲折,一直延伸到湖的中央,我认为,这象征着常家主人漫游于祖国四海。这也带有几分借物抒情的意韵。
静园的水之所以被成为水系,那是因为有其规模,除了这一泉一溪一湖之外,还有池,那就是笔洗池、方正池和小荷池。他们借助于环境使建筑的外延得以延伸,使主题物与环境可以合二为一,才是我们认真吸收和学习的。
二,园林最高建筑——观稼阁
“千呼万唤使出来”走到这会儿园林的最高建筑观稼阁终于在郁郁葱葱中出现;兀起静园中的观稼阁总高29米,是静园最高建筑了。我认为它虽然最高,但不是标志性建筑。因为这和本文主题无太大关系,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论述。登临观稼阁,远可眺太行、吕梁,近可览四季田园、村舍农家,将园内外景色和谐地融为一体。
现在的观稼阁已经不是原先的观稼阁了,经过修复后,到自2001年9月29日完善至今,可惜已与以前的观稼阁有所不同。阁楼建筑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群中,其中大都采用木材原料,拱梁桁架结构为多,观稼阁也采用了这种结构。它做为这里最高建筑出现,主要表现为“溶”和“突”两方面。www.网址未加载
先说“溶”:可将远出的太行和吕梁,近处的四季田园、村舍农家,园内景色溶合在一起。突出了“统一”的概念。
再说“突”:也可以叫做“破”。园林中其他建筑高度相差不大,基本位于同一高度。从建筑的层次上来看,似乎显的平庸。这就需要一个高度建筑来突出以下,破一下这个格局。观稼阁用在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建筑雕饰——话狮园
在花壁东侧通向一个园中园—狮园,狮子在我过园林建筑中也是经常用到的装饰物象。但这里的狮子运用的别有心裁。
我国古代是否有过狮子,学术界尚有争议,但是,在民间的俗信中,狮子却稳稳地占据了典型的“瑞兽”之地位。东汉时期,我国有了狮子的石雕作品,其形象更多像虎,只是比虎大一些,凶猛一些;到了魏晋南北朝,狮子的石雕在艺术手法上有了发展,狮子的头部有了厚实的鬣毛,其胸肌宽大,体形肥硕强健,线条舒展流畅;进入唐代,石狮作品体现出写实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其体形高大,身躯饱满,骨骼肌肉明显,神态注重雄健,鬣毛呈漩涡状,从此,漩涡状的鬣毛就成为中国式狮子的明显特征,为后世所沿袭;狮子用之于宅院门前,成为压邪镇凶的瑞兽,发端于宋代,其装饰上有了十分的讲究,狮子的颈部可是有了挂着响铃和缨须的项饰,绣球和幼狮也已出现;明清两代,狮子作为雕塑的题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功能也从负有重任的门户守卫者转化为众多建筑物及园林点缀的美的使者。
提到狮园,不能不提的就是石狮影壁。影壁中包含有4个狮子,一个母狮子和三个小狮子,微笑的母狮子和三个可爱的小狮子雕刻的惟妙惟肖,再加上周围其他装饰物的结合,更显得其巧夺天工,只可惜三个小狮子的头已经在文革时被破坏掉了,但现在还仍然不失它的“美貌”。也许因为没了头反而显得更美了,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断头维纳狮”。
以前这里曾有500多头活灵活现的狮子,只可惜时代久远保护不当,又加上文革的洗礼,这里的所剩的狮子已不足以前的四分之一。
写到这里就要提出疑问,狮子随处都可以看见,为什么用在这里就能体现静园的文化意韵呢?
这是因为“狮”与“事”、“嗣” “仕”谐音。表示“仕途通达,位列太师少师”;常家是尊师重教的,他门认为要经商必须要有灵敏的头脑,丰富的文化知识,常家出来最大的官员高达尚书官位;从他的整体建筑来看也就有一种人文气息在里面,“学而优则仕”这一治教家驯就是最好 的验证。
狮园能很好地运用到如此多的狮子,在我过园林建筑中很少见的。主要把狮子的文化内涵同现实的环境和人为雕刻的环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堪称园林建筑中的范本。
通过以上分析,对静园建筑的文化意韵有了初步了解,作者能力及经验学识有限,上述的分析难免有疏漏之处,但仍希望本文能给大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