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它们的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当它们达到繁荣颠峰,成为精美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它们消失了。 如它们不可思议地创造出辉煌文明一样的不可思议地消失了。
1、庞贝(Pompei):繁华的哀伤
公元前10世纪,庞贝只是一个小集镇,主要从事农业和渔业生产。后来,它演变成一座繁华的城市,约有2万居民。它面积约1.8平方公里,环绕有4800多米长的石砌城墙,两条笔直平坦的大街将全城分成9个城区,里面小街小巷纵横相连,路面用碎石铺成。大街两旁有人行道,街宽达10米,铺着整块的大石板;十字路口雕花石砌的水池里满是清凉的泉水。最宏伟的建筑物集中在城西南,这儿是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庞贝人奔放的个性和整座城市欢愉的风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后的人们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维苏威是其中最活跃者之一,它海拔1277米,位于意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湾。它已经平静了几百年,人们都以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开始变得不安静,其后小震不断;至公元79年,它突然变成不眠的活火山,带给庞贝城以灭顶之灾。
8月24日中午,闷热的天气令人窒息。突然,一块奇怪的云从维苏威山顶升起,太阳暗淡下来,接着一声巨响,火山口揭盖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温冲出火山口,火红色的砾石飞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砾构成的“阵雨”在庞贝城下了8天8夜,接着是高热水蒸气形成的瓢泼大雨扫荡了山顶的灰渣,混浊的泥流浆冲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发18个小时后,火山碎屑将整个庞贝城掩埋,最深处竟达19米,曾被誉为美丽花园的庞贝消失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有时间逃命,至今在遗址只发掘到2000多具尸骨。后来,考古学家将石膏浆灌进已经干枯了的尸体空壳,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了受难者当时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观光者无不唏嘘叹息。
新的城镇很快又矗立起来。经过漫长的岁月,人们已忘却了这座完整密封于占地65公顷的火山屑中的罗马古城,只叫它“西维塔”。
1707年,有人打井时掘出了三尊衣饰华丽的女性雕像,但只将其当作海湾沿岸古代遗址中的文物。1748年,又有人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着的人体遗骸,这才想起了那座被掩埋中的古城。1750年,一群意大利农民挖水渠时发现了金币,接着又掘出刻有“庞贝”字样的石头,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城开始苏醒了,大批考古学家和寻宝者闻风而至。
庞贝最初是坎帕尼亚人的城市,在旷日持久的较量中,它于公元前89年秋被罗马人征服。富有表现欲的庞贝人在公元前6世纪前~8世纪中,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话,浓墨重彩的肉欲享乐活动,勾画出他们多元的世情风俗画面。
远古的庞贝富庶而又开放,工商业的繁荣和艺术水准的高超,令人惊叹。商业的发达产生了不少银行家,商业之神墨丘利清秀可人的形象随处可见。和谐有序的社会从未有过阶级斗争,也没有种族歧视。每年7月,市民们选举市政官员。妇女的地位与男人一样,城内的小酒馆很多,多由女人经营,是休闲的好去处。人们对维纳斯极为崇拜,称她为“庞贝女人”,她的任何表现形式,都受到欢迎。
观看角斗是庞贝人一种残酷的爱好,已有专职的角斗士出现,他们是最令人羡慕的人。城东南角的圆形露天剧场也兼作角斗场,有灌水和防泄系统。四周层环的观众席,分下、中、高席,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可容纳5000人。中心低处为舞台,可进行海战表演。它建于公元前70年,比罗马圆形剧场还早40年。
庞贝人对神极为崇拜,也不排斥外来的神,他们认为赫克力士是庞贝的创造者,维纳斯则是庞贝的守护者。他们也热爱艺术,戏剧、绘画、雕刻都是他们所钟爱的。浴场也是庞贝城的一大景观,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场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享乐欲望。德国诗人歌德在游览庞贝后说:“在世界上发生的诸多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它带给后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悦。”而英国文学批评家泰纳则感叹道:“它是一座灰红色的城市。”“那时候的人,是用整个身体活着。”
2、巴比伦(Babylon):天堂的失落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由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冲击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一个无名小城,后来不断壮大和辉煌,占地2100英亩,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两河流域的明珠。古城遗址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3800年前,这里诞生过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带给人类历史空前的辉煌,其古老的文明由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创造,史称巴比伦文明或“巴比伦一亚述文明”。巴比伦城在《圣经》中被称为“天堂”。
巴比伦城以其豪华壮丽著称于世,包括王宫、神庙、大道和寺塔。其城门尤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座,城池的8道城门用8个神的名字命名,最著名是北门,以巴比伦神话中掌管战争和胜利的女神伊什塔尔命名。城门高12米,雄伟壮丽、气势磅礴。每道门有4个望楼,相互间以拱形过道相连,墙外壁及塔楼用色彩艳丽的彩釉砖和琉璃砖砌成,砖上饰有兽类浮雕,浮雕高约90公分,共有575座。由于多次战火,此门现为该城惟一完整的建筑,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复原收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也由巴比伦创立,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成。此外,巴比伦还第一个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并实行7日一周制度。后来的希腊文化、罗马文化都深受其影响。
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也属于巴比伦文明,它最令人称奇的是供水系统。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一个筑造在人造石林之上,具有居住、游乐功能的园林式建筑体。它呈阶梯型,中央矗立一座城楼,有幽静的山间小道,上面栽满奇花异草,下面是潺潺流水,由于花园比宫墙还高,又被称为“悬苑”。
“楔形文字”因其形状像楔子而命名,是苏美尔人的一大发明,它由图画文字经几百年时间,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才完成。19世纪中叶,英国人莱亚德在发掘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时,将2万多块楔形文字碑带回英国。这种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印证了《圣经·创世纪》上“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解决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Ji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远古初民时代,地球确曾是被一场特大洪水淹没过,由此,全世界才会有这么普遍的关于一场大洪水的传说。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占领了巴比伦城,巴比伦开始失去往日的辉煌,到亚历山大大帝时期,它逐渐势微。公元前330年春,亚历山大引兵北上追杀了波斯国王大流士,并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但他还不到33岁时,即因发热生病而亡。
从亚历山大进入巴比伦到塞琉西王朝时期,巴比伦城开始沙漠化。至公元前2世纪,古巴比伦被沙漠彻底摧毁,在岁月无情的涤荡下,滚滚黄沙掩埋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1958年,伊拉克政府开始对城址中的遗址进行修复。
3、佩特拉(Petra):中东玫瑰红
被穆斯林看做“禁区”的佩特拉地处从阿拉伯半岛到地中海的贸易之路上,传说中它是摩西“击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来先知、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犹太教(又称“摩西教”)的创始人。他依*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后重返迦南。传说只是想像,但佩特拉却的确有着沉重和不寻常的历史,它是中东古代城市中的一个另类。
佩特拉在希腊语中意为“岩石”,隐藏在狭窄而阴森的西克峡谷中,建筑物雕筑在红色和粉红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征是其色彩:在阳光照耀下,粉红、红、橘色及深红色层次分明,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闪闪烁烁,神奇异常;但据考证,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红也不是类似鲑鱼的粉红色,而是灰泥粉饰,与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它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与贝督因人一样,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于此,并建立了佩特拉城,因为这儿水土肥美而又地势险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达3万人,比早期欧洲人估计的大得多。王国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连原来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纳巴泰文化所替代。他们曾铸造自己的钱币,修建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蜚声于古代世界。
但其后的5个多世纪,除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于大漠与高山间,几乎无人造访过。公元1世纪,罗马人攻入,它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公元4世纪,它沦为拜占庭(或称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称东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东山再起,波及西亚和北非地区,最终控制了从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广大地区,阿拉伯佩特拉又成为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石头城在十字军东征时再次兴旺,直到12世纪后再次被遗弃。14世纪中,地处土耳其中心地带的奥斯曼帝国强大起来,17世纪,成为地跨亚、非、欧的穆斯林军事封建帝国。由于几个世纪帝国与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各国战火不断,奥斯曼土耳其人及他们遍布中东和北非的臣民对欧洲人颇怀疑心,独身途经此地的基督徒会被驱逐出境甚至杀害。1812年,一名化装成阿拉伯商人的瑞士探险家奇迹般地通过西克峡谷,发现了佩特拉,而6年前,他的同道、德国学者却因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惨遭杀害。
20世纪,佩特拉“禁区”重又被打开,但它的几度兴废乃至最终被遗弃,始终是一个谜,因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能幸存,而它却为什么却没有幸存下来呢?这一直是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4、科潘(Copan):马雅切肤之痛
玛雅文化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大约在公元前250年即进入所谓的古玛雅时代,其中心地带从危地马拉高原、墨西哥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辽阔平原,身处其间的科潘古城是其前哨。
玛雅文明至今仍留给世界许多的不解之谜!
公元前1100年,玛雅先民出于一种对离奇世界的幻觉,开始在各地修建大型城市,并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样修建了一座座巨大建筑;不同的是,玛雅建筑散布在高山丛林中,也未修建连接都市与密林的道路。他们的金字塔与埃及不同,前者是空心的,内部为帝王陵寝;后者是实心的,塔顶供教士们办公、居住或观察天象之用,塔前广场是民众参加祭典的场所。在热带雨林中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巨石必须从10公里外运来,再切成块状。玛雅人始终不曾使用过金属,这些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今仍是一个谜。玛雅人修建巨大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住,其中包含了深奥的科学道理,如金字塔型神庙有12个平台和365阶,每一平台代表一月,每一阶代表一天,计算了一年的时间;有的建筑指出金星或月球的运行;有的则表示出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玛雅人的历法可维持到4亿年以后,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的误差可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50年内的测算仅差7秒。几千年前的玛雅人就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简直不可思议。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13个月,每月29天,称“佐尔金年”,此种历法从何而来,也是一个谜。
玛雅人还有着无与伦比的数学造诣和独特的谜一样的文字。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是用800个符号和图形组成的象形文字,词汇量多达3万个;主要是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及神祇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至今只破译出其中数字和历法的记号,某种人名、城市名,及少量有限名词和某些表示动物的绘画文字。他们曾留下过几千本书或手抄本,但只有4本幸免于西班牙传教士和时间的蹂躏。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比中国和欧洲人早了800年~1000年。此外,玛雅人精美绝伦的雕刻、绘画和青铜艺术也令人咋舌。
16世纪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还巢居树穴,以采集为生,过着原始部落生活,但公元前8世纪的他们,怎么会产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实在是匪夷所思。
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大多数玛雅城市早已荒废几百年,玛雅人似约好了一般,各自放弃了城中的一切,带上他们民族文化中最为神圣的东西,到达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玛雅异常璀璨的文化就如此突然地中断了,这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