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安溪感德镇,中国茶叶第一镇。当炒制铁观音散发出的阵阵茶香在村子里弥漫时,总有这样一群外地女子——我应该称她们为阿姨的,头戴斗笠,肩背茶篓,成群结队来到茶园。她们是在老茶农掐指计算的茶叶飘香的时刻,嘻嘻哈哈,一路山歌,走进茶园的。
早在茶季开始前,家家户户就已请好采茶工,待到山花烂漫时,茶季到来,阿姨们如期赴约。沿着村头一路小径,她们在雇主的带领下,足登那一座座茶山。一路上,望着漫山遍野,滴着诱人绿色的茶树,采茶阿姨就和主人絮叨,这季茶你们会有好收成的哟!天气不错啊,等等。
到了茶园,采茶阿姨腰系茶篓,手抄剪刀或者小镰刀,一人一垄,开工了。主人家也都一起采茶,却在两根食指上用胶布缠上一片掰成两半的锋利刀片,这是茶农们最提倡的采茶方法,速度快而且有质量保证,茶梗不会长短不一,利于茶叶发酵,茶叶加工后外观更好看。采茶虽说简单,却也是一门技术活。茶梗短了,叶子就掉了,长了,又不利于加工。一垄茶分两遍采,叶子大的和小的各分开采。阿姨们的手在茶树丛里灵活地穿来穿去,左手拿住茶叶,右手伸出剪刀,咔嚓咔嚓几声,不几秒工夫手便抓了满满一大把,不出一小时就是满满的一茶篓了。虽说我也时常上山采茶,可速度却笨如蜗牛,经常被她们嘲笑,说我采的茶叶带回家炒炒当菜吃,还不够塞牙缝呢,让我一下子满脸通红。我更害怕的是采摘那些年轻的茶树,都只有五十公分左右,采摘时站也不是跪也不是,姿势不好调整,时间久了,总是腰酸背痛。若是第一天上山,膝盖大多是红肿着回来。可是那些爱说笑的阿姨却说茶树是大家的财神爷,多跪几次拜几次,财源就滚滚来了。那些老茶树有一米多高,采茶的阿姨最开心了,站多久也不会觉得累。一些较年轻的阿姨还会哼几句毛阿敏的歌:“借问茶香来何处?安溪乌龙铁观音……”
傍晚回家,吃罢晚饭,洗漱一番,她们又陆陆续续地去茶厂挑茶梗。摆上椅子,放上簸箕,倒上毛茶,坐在椅子上,麻利地伸着双手,就发出了窸窸窣窣的声音。这里是热闹的,来自各县镇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单听她们说各种家乡话,就已经觉得新鲜不已。她们时而静默无声,时而高声攀谈。记得一个龙岩的阿姨最有趣,她用生硬的普通话告诉我们龙岩的特产是八大干,又夹杂着方言,把八大干说成了八大山,惹得人们一阵发笑。到晚上十点多,她们又陆陆续续地散去,一夜安睡,等待黎明。
遇到下雨天,茶工们只能在家休息了。这时,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黝黑的脸庞,长长的麻花辫,穿着碎花衣,趿拉着轻便鞋,脖子或耳朵上戴着首饰,这儿一群,那儿一伙,站在公路旁聊着天,聊到兴奋出,发出咯咯的笑声,任凭过往车辆嘈杂的汽笛声淹没了她们的谈话,她们也一点儿不在意,仍旧高兴地扯着。有时可以听到她们在跟对面的人大声扯着嗓子喊话,她们那朴实而憨厚的性情令她们不在意在街头巷尾聊天是否得体,而正是这样的真性情才成了街道上热闹的风景。
茶季结束,背茶篓的女人们也回去了,街头巷尾又恢复了安静。我想,在下一个茶季开始的时候,她们还回来。
(本期微信编辑:林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