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志愿者”是个什么词儿?根据百度百科解释,志愿者是这样被定义的。
“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爱心性服务活动的人。”
根据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公布数据,截止2013年全国已建立超过43万个志愿者组织、19万个志愿者服务站,常年开展活动的志愿者超过5000万人,志愿服务已经从以青年志愿者为主体发展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行动。
数千万志愿者分散在全国各地,长时间、跨地区的志愿者服务,服务时间、服务记录、基本保障通常没设统一标准,大多由各地方志愿者服务机构自行统计,这并不利于志愿者使用可持续发展。
9月14日,民政部网站发布的一则消息则将志愿服务组织统一,以后志愿者和机构再说找不到组织可就不对了。
服务志愿者的全国性“行标”
9月14日,民政部发布了《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这是我国志愿服务信息化建设领域第一个全国性行业标准。
《基本规范》的起草单位包括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全国性和省级志愿服务组织等单位。
同时,对全国现有的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做了广泛的调查,重点选取了中华志愿服务网、志愿云、志愿时、中青公益国家志愿者公益服务支撑平台等具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系统或网站进行分析和比较。
服务“项目”、“时间”、“证书”明确规范
《基本规范》关于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数据采集和功能要求的规定,系统总结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要求,整合优化了志愿服务业务管理各项要素和流程,对志愿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志愿者、志愿团体、志愿服务项目、培训、表彰奖励、志愿服务时间、评价投诉、志愿服务证书等要素做出了明确规范。
《基本规范》就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管理志愿服务工作的业务指南。
“志愿团体”是个啥?
我国既有在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志愿服务组织,也有大量活跃在民间从事志愿服务未登记的草根组织。为了使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不管是登记成立的法人组织还是未登记的草根组织都可以成为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用户,利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志愿服务时间,《基本规范》对这些组织形式进行统一表述,引入了“志愿团体”的概念,并定义为“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或单位。”
全国志愿者将被统一编号
“志愿者统一编号”数据元为“志愿者信息管理数据元”首个数据元,由18位数字编码组成即AABBCCDDDEEEEEEEEE:AABBCC代表志愿者居住区域编码前六位,DDD代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ID编码,EEEEEEEEE代表不重复随机数字。
设置“志愿者统一编号”数据元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
一是全国层面需要统一编号,为同一志愿者在不同系统间志愿服务记录转移接续打下基础。
二是保护志愿者隐私。志愿者注册时需填写身份证号,每个人的身份证号也具唯一性,但身份证号作为志愿者编号公开使用,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易造成信息泄露。
三是志愿者被赋予国家统一编号,会增强个人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统一编号外 志愿立法也有待加强
目前,在现有的立法中,地方性立法多以原则性的规定为主,可操作性不强,而全国性立法则是倡导性的,相关规定不具体。法律法规的缺失和不完备,导致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各主体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晰,职责权限难以明确和落实,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志愿行动难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志愿者没有一个很好的利益保障机制。尽管志愿者的志愿服务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但志愿者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的一些个人需求,如“个人成长”、“安全”和“福利”等,包括为志愿者提供保险、误餐费、交通费等开支与基本的福利保障。让“爱心储蓄者”,日后需要他人帮助时,也可以支取自己应得的服务,应该有制度兜底。
来看看现有志愿者信息平台
志愿云———2014年11月24日,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云”信息系统在北京正式上线,旨在实现全国志愿服务数据库互通互联。
系统基于云技术和大数据,具有志愿者实名注册、自动生成志愿服务证、志愿服务时间APP记录、志愿服务证书自动下载、服务记录异地转移接续等特色功能。
首批有11个省区市接入“志愿云”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达到500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2.7万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3.4万个。
“志愿时”———由广州市团委开发的的志愿服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全新的志愿服务“时间”和志愿服务“价值”的计量概念,是志愿者个人、志愿者组织、志愿服务项目的在线管理平台,是志愿者在线沟通交流平台。
广州亚运会期间,“志愿时”系统广泛应用于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在59万亚运志愿者招募、录用、考勤、激励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青公益———作为国家志愿者公益服务支撑平台项目的官方网站,致力于引导志愿者、志愿者组织、企业、专家、媒体积极参与,实现招募、动员、协调、评价、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助力志愿者与公益项目有效对接,整合、引导志愿者服务社会,当前,中青公益网站已有20余万注册用户。
支个招:“四招”告诉你想当志愿者如何找组织
NGO 想招聘到合适志愿者,总感觉人员质量良莠不齐,又非雇佣关系,培训成本还高,这样一来机构很难对志愿者有什么要求,用人难就摆在眼前。
志愿者们想要找到一家靠谱NGO也不易,岗位需求与实际能力的差别,使得很多志愿者只能干干杂活,工作兴趣自然不高,如果志愿者能力水准上层,有些NGO可能会拿来“高效”利用,这样志愿者会很辛苦,本身难以接受。
1
各类公益组织的官方网站
一个 NGO 如果已经做大做强,是不发愁招募志愿者的问题的。而恰恰是最需要志愿者的新兴 NGO,基本无法通过官方网站进行有效的招募。
一些大型NGO和基金会已经创立了自己的网站,“NGO发展交流网”、“中国发展简报”“壹基金官方网站”、“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公益机构网站上都有相应需求信息,但一些草根NGO就够呛了,大多官网只有一个静态页面,更多子项目都打不开,所以需求信息对称性相对较差。
如果你想去大型NGO或基金会做志愿者,选择公益机构官方网站去看看是没错的,信息详实,操作方便。但如果想去草根NGO,可能还需要再等等。
如果你是第一次做志愿者,对 NGO 的情况缺乏基本的了解,不推荐这个渠道。如果是 NGO 做志愿者招募,放一个信息上去,总是不亏的。
2
微博、人人网、豆瓣、知乎等 SNS 平台
微博、人人网、朋友圈、豆瓣、知乎等SNS社交平台是个不错选择。如今,这几个社交平台吸引了众多机构和粉丝,通过这平台上发布信息,可以参加互动、互助、招聘、应征等直接需求,志愿者和机构双方能够实现有效衔接。
同时,SNS(即“网络社区平台”)的发展为NGO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的方式,也为志愿者的招募与寻找志愿服务机会提供了帮助,但SNS还是给了草根NGO一个翻身的机会,通过一些大号的转发,自身对微博的经营,至少有了一个可靠的,面向公众的信息出口。通过SNS让关心公益的社会群众看到自己,提升存在感,这一点的作用不可否认。
3
各类高校的志愿服务组织
现在每个大学基本上都会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务组织,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志愿服务”,这些组织往往与一些NGO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并且可以输送数量和质量都较为可观的志愿者供 NGO 挑选。
对于NGO而言,大学生志愿者具备较高的工作热情,有活力,能带来新鲜的想法,工资预期较低等优势。同时NGO可以在对口高校找到类似长期合作机构,对于自身的成本控制与项目可持续运营都有帮助。
而对于志愿者而言,学校在联合NGO做过公益项目后,也会将该机构信息留下来,传播给有需要的学生志愿者,着可以作为挑选适合自己的项目参考。如果你是学生,又是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建议从这里起步。
4
口口相传,熟人介绍
这个可能是目前寻找志愿工作最靠谱的方式。
首先,可以搜索豆瓣同城活动,参加NGO分享会和讲座,听听嘉宾怎么说,多认识些人,交换名片最好了。
第二步,有了这些信息之后,再把在实体活动中得到的信息,再在网上搜索,看看会出现什么。
第三步,是重复上两个的循环,使自己对感兴趣的NGO深入了解,这时候你可以打电话询问了,看看人家有没有合适岗位或能不能帮忙推荐。
最后,上岗工作。
但这个模式基本是可以找到靠谱的工作的,志愿服务都不是为了钱,找到一帮志同道合、脾气相投的朋友才是愉快工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