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梦 用速度正名

三明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造车梦 用速度正名

三明学院

1个团队、26个人、76本书籍查阅、236篇期刊文献、14次方案大论证、12台电脑、123张加工图纸——这是一个故事的大纲,一个梦想的细节,是三明学院梦速车队执着坚持着的造车历程。

梦速车队,一支三明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师生团队。他们带着“梦2”、“梦3”两台赛车进军2015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与清华、同济、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车队同场竞技,以近300千米每升油耗的成绩获得全国总排名第二十一名,位居福建省参赛高校第一,并获得全国最佳人气奖第三名。

三明学院

热爱为梦想组团

如果说荷尔蒙聚集是工科专业的代名词,那么热爱车辆就是机械设计制造、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天性。“参加节能车大赛基于同学们的提议”,机电工程学院吴龙院长表示。

车辆工程专业的开设在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海西制造业基地建设输送有用人才。“组团参赛就是要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手锻炼找差距。”为此,三明学院成立了梦速赛车俱乐部,并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辟专门场所供学生研究设计实践。

由于第一次参赛,缺少经验,计划太过理想化,弯路走了不少。“起初我们采用的是二级传动,计算传动比时,才发现我们忽略了发动机里自身存在一个传动比,轴的刚度与强度不够,导致在开车一段时间后断裂。”负责传动方面的朱震鸿同学说。随即队长召集所有队员,重新分析,调整方案,经过两天三夜的努力,最终将方案改为一级传动。

这样的失败屡见不鲜,但他们愈挫、愈勇。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共同面对,而不断试错的经历不仅使团队的默契增强,也使解决问题的方法、速度大大提升。

行动为速度护航

当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我不会告诉学生一定要怎样,只是建议、引导”,指导老师陈刚坦言,“最终都是通过参赛学生不断的假设、验证、实践,得出最佳解决办法,这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收获、最有意义的学习手段。”

从去年1月20日第一张图纸绘制完成,到7月1日第一次测试,车队就是在不断的假设、验证和实践中度过,完成了从方案设计到零件加工装配,再到整车成型的关键历程。而接下来的调试测试阶段更是马虎不得,虽是假期,但参赛同学没有一个离开。

每天四点半起床,进入田径场,调试、测试、记录,即使这样,同学们仍然躲不过田径场五六十度的地表高温。因为他们每天要做60次测试,每次12分钟,每次5千米,每两次获得一组数据,收集30组数据之后又是一晚上的讨论计算。

每次测试下来,车手都汗流浃背,但仍然憧憬着第二天车速能再快一点。正如车队队长王星星同学所言,“车子跑起来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丁点儿的进步我们都像父母一般紧张高兴。”

又是一个荷尔蒙飙升的季节,梦速赛车俱乐部开始了新一年的备战,2016年他们不仅要挑战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自己所创造的“福建速度”,还将参加全国越野车巴哈大赛、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用速度为梦想正名。

本期微信编辑:许淑贤

责任编辑:康志亮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福建本科院校-三明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三明学院-造车梦 用速度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