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速戳|2019年“师德标兵”等获奖名单出炉

兰州工业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重磅速戳|2019年“师德标兵”等获奖名单出炉

兰州工业学院

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2019年“师德标兵”

表彰名单

王峰、赵又新、庞志宏、

张显忠、吴晓红、王红

兰州工业学院

王峰

▼滑动查看更多

王峰,男,汉族,中共党员,电气工程学院教授。 自参加工作以来,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诚恳待人,团结协作,主动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有限力量。一、教学工作 刚来学校的时候,由于教师非常短缺,王峰老师一个人承担了三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周学时达18学时以上。不仅承担理论课的授课任务、实践教学任务,还兼任教研室主任一职,经常备课到深夜。即使身心很疲惫,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牢记自身的职责,脚踏实地,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按照院领导安排和要求,及时并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他来到学校之时,也是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他积极投入到系部的学科建设之中,通过调研、学习,先后成立了电气技术、楼宇智能化技术和风能与动力技术三个新专业,并担任教研室主任。主要教授的课程有《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气控制与PLC》等。另外还承担过其他15门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授课程门数达20门之多,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由于工作突出被授予为“甘肃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 学校升本后,由于教学和工作需要,于2018年承担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系主任,积极投入到该专业首届毕业生的学位申请工作,经过半年多忙碌,终于圆满完成学校交给的光荣任务。 二、科研工作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工作之本,而科研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灵魂。在平时的工作中,他除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外,还积极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他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年轻老师在科研中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遵守科研道德规范,打牢科研基础。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4篇,取得科研成果4项,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主持完成的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建设被评为获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完成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建设获省级精品课程,主持《工学结合、任务驱动、行业标准引导--<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建设与实践》获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并获过省级特等奖和省级二等奖。 三、育人工作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他时刻牢记党的教育方针和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与他们谈心唠家常,以实际行动与学生交朋友,纾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以及情感问题。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他总是慷慨解囊,给学生借钱救济已经是常事。他上课的班级有位学生家长患肾衰竭,造成家境贫困,上课总是走神,他了解后建议其可以通过网络众筹,并积极捐款300元。有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但是因为家庭生活贫困,当时学费没有交齐,按照规定是不能拿到奖学金的,为此,学生很难过,他了解到情况后,直接帮学生交齐了5000多元学费,使他顺利的获取国家奖学金,化解了他的思想压力和遗憾。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他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每个人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坚持每周都开班会,每次班会都有一个主题,言传身教每一位学生。针对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多,性格比较孤僻和个性化,就给他们讲《读者》杂志中互相团结互助的故事,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每次助学金的分配上,做到公平公正,还动员班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先人后己,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或有其他不团结的事情发生,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和睦和友善。为了学校的工作,为了大我,忘记小我。这么多年他很少请假,就连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也仍然坚持在课堂上。等下课赶回家,老人家已经与世长辞。 积极支持学校的学生的就业工作。凭借自己的同事、同学关系为上百名学生推荐工作,很多学生现已经成为就业单位的骨干。为此他也获得了学校“就业先进”的光荣称号。 在忙碌的工作中,他还是学生党员积极分子的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经常同他联系的学生谈心谈话,探讨学习以及人生的规划,把一个老党员的人生经验和体会分享给青年入党积极分子,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018年学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当时学院没有人员愿意参加这项活动,后来领导要求他带头搞这项工作。为此,他在自己讲授的《电力系统分析》工程课程中做到:用当代“中国成就”鼓舞学生信心;用“大国工匠”事迹感动学生心灵;用实事求是的“工程师素养”磨砺学生能力;用中国“伟大复兴”需要激发学生担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从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要素。先后永一年的时间精心备课讲课,以良好的成绩获得学校表彰。 四、结语 他性格开朗,心直口快,服务意识强,为人热情,待人真诚,工作踏实积极,连续多年被大家推荐为学院的工会委员和教代会代表。平时多联系其他教师,向组织反映大家的困难和想法,做好沟通工作,不辜负大家对他的信任。同时积极参加工会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大家共同参与到学校的转型发展和迎评促建的工作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对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一线教学的普通党员教师,在十六年的教学中,他始终牢记使命,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不断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的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为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师德师风标兵”而不懈努力。

兰州工业学院

赵又新

▼滑动查看更多

赵又新,男,汉族,九三社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1986年,他就读于兰州工业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由于当时学校师资短缺,学校决定其留校任教,并派往西北工业大学进修计算机软件专业。他带着青春的无限激情,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真诚,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从教33年,他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全部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 一、坚定政治立场、修身立德 他的从教过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风雨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他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他为参与到这个时代变革中而感到自豪。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名句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他认识到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科学素养,还要具备最基本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身正”就是师德,教师的师德会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其影响力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持久的、深远的,老师优良的师德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他处处为学生作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不只是教授文化知识,还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见证。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普通老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伟大使命。他数十年始终坚持在课堂教学一线,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先后承担了《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原理》、《自动测试技术》、《智能仪表》、《Visual BASIC语言》等十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其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任务。在从事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专业等特点设计出了电子技术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块,在电子信息工程系推广应用,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上,一丝不苟,认真地对待每个教学任务,重视教学的各个环节,从不迟到缺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因材施教,并经常把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课堂上,深入浅出,重点突出,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的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他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无数个早晨,陪伴学生出早操,每天晚上检查学生上自习,半夜送生病学生去医院治疗。“一切为了学生”是他为师的准则。在指导学生参加的各项学科竞赛过程中,能够与学生亦师亦友一起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和暑假节日。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耐心指导,每当帮助学生解答了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求职等方面的问题时,他都有着一种幸福的愉悦感与满足感。先后被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评选为首届兰州工专青年骨干教师,获得教学优秀奖。主持或参与的多项教学改革项目分别获得甘肃省和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奖励。主持的“EDA技术及应用”获得甘肃省2008年省级精品课程。参与电子竞赛的训练组织和指导工作,他指导的参赛队多次获甘肃省赛区奖项。1999年“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获省级二等奖,2001年“波形发生器”获省级一等奖,2003年“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获省级二等奖,2005年“悬挂运动控制系统”获省级一等奖,2007年“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获国家二等,2009年“LED点阵书写显示屏”获省级二等奖。参与指导了2008年全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机器人项目比赛,获全国优秀奖。 四、潜心科研、力争上游 长期从事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工作,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潜心钻研、乐于奉献。30年前,他与张民新老师一起给学校开发了工资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个系统学校虽然不再使用,但从现在学校工资单中,仍然能看到当年他确定的工资编号。他曾在参与天水锻压机床厂MNC8400数控系统开发的日日夜夜,吃着职工食堂的饭,住着厂里的招待所,为了找出电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他和李贵山老师在天水锻压机床厂渡过的数个不眠之夜,虽然过程艰辛,但锻炼了他求真务实、力争上游的科学态度。先后为兰州铁路局、航天科技集团公司510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化物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白银铝厂、四川启明星铝厂、天水锻压机床厂、兰州海红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完成数十项科研项目。其中两项分别获得甘肃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有一项获得甘肃省机械工业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数项通过甘肃省科技鉴定。 主编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材由清华大学和电力出版社出版。“MOSFET辐射效应测试装置研制”、 “SRAM辐射效应测试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列车枕簧自动检测分拣系统的研制”等二十余篇论文在《核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等期刊发表,有两篇论文被EI收录。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自2007年担任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分管教学工作以来,他不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而且是一名教学管理工作者。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岗位规范,坚决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认真组织安排好教学工作,要求老师做好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好;遇到问题勇于负责,不推诿责任;热情对待每位老师,和各位老师融洽和睦、互帮互助、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我将继续用执着和热爱续写人生的新追求,用拼搏和实干教好书、育好人。

兰州工业学院

庞志宏

▼滑动查看更多

庞志宏,男,汉族,中共党员,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甘肃省体舞美协会副主席,兰州市国际标准舞学会副会长、执行秘书长,兰州工业学院拉丁舞协会指导教师。 一、二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则树春秋 自1998年进校工作以来,他牢记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人之举,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着全部心血,做着平凡的工作,比他人更扎实、更投入,更有成效。他先后主讲《排球》、《田径》、《足球》、《体育舞蹈》等课程,并且非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实践教学中都努力营造自由和谐的气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体育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他同样注重因材施教,他会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激发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信条,时常告诫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它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生。 他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就像自己的家人,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还重视他们的思想教育。他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就是“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他说,“不会的我们可以学习,但是千万别不懂装懂”在教学中他还十分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他希望学生德才兼备,不仅学问做的精,人更做的正。 他是学校2015、2016年的“优秀指导教师”,2006年的“优秀工会会员”,甘肃省第十三届、十四届运动会体育舞蹈比赛“优秀裁判员”,甘肃省第三届体育舞蹈全国公开赛“优秀裁判员”,甘肃省第八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优秀裁判员”,兰州工业学院“课程思政”骨干教师。 二、一片痴心育桃李 薪火相传德为先 他先后担任过球类教研室主任、教学教研室主任、舞美教研室主任,为体育部更好的发展,他以岗为家,多方奔走,积极地去了解国家政策以及体育专业、专项相关的办学趋势,推动了体育部的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最终,成功开设体育舞蹈选项课,从2005年开始第一个教学班,发展到目前的11个教学班,从学生由30人发展到300多人。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十分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传”“帮”“带”的传授方法,加上庞副教授无私奉献的精神,使身边的青年教师深受感染。 他对待问题总是客观分析,冷静评价,提出具体意见,并落到实处。他多次负责制定和修订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工作中他以身作则,谦虚谨慎。他对学校或学院安排的分外之事,也乐于接受。比如,对于本科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他每年都要认真准备,尽量把自己的学习、研究体会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们刚一入校就对我校的体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促使他们了解课程、热爱体育。三、勤学深钻、业务精湛 体育工作是庞老师热爱的事业,上好每一节课是他追求的目标。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庞老师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标准》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努力寻求好的方法,让每一节课都是好课。由于他刻苦钻研,与自己的团队完成项,国家级子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一项,先后在公开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出版《中国体育舞蹈科学理论与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专著一部。连续两年的师德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他深知要把工作干好,仅靠个人是不行的,必须依靠整个团队。他组织教师学习新理论,拟定校本实验方案、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着力探讨阳光体育如何在校园开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天天进行锻炼的安排表。由于场地有限,一些体育项目无法在大课间活动开展,就利用操场上的每一个角落,合理的安排,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时都能享受到锻炼的乐趣健康地成长。他积极组织开展体育校本教研活动,坚持同伴互听课,并积极开展课后反思、互议,学校体育部教研室工作朴实、扎实、有效。 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人性关怀,感召学生。庞老师十分注重用关爱和诚挚架设师生感情的桥梁,建立平等、宽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经常深入了解学生实践,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心谈心,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并能在老师面前袒露思想和内心活动,从而使教师对学生进行“对症下药”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矫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其所长的充满自信。张扬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庞老师不会刻意要求每位学生都达到相同的标准,他常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体素质,不一样的天赋。他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因材施教”是庞老师对教学方法最好的总结。 五、以德示范、爱生如子 作为体育教师,他无论是天天着装运动服、运动鞋,还是着装舞蹈练功服、舞蹈鞋,无论是在日晒风吹的绿荫操场,还是在通风不畅的地下室,不断磨砺自己,以身作则,给学生榜样的力量。他严谨认真,孩子们尊重他。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他爱生如子。学生在上课、比赛时不小心受伤,他会倍加关心甚至亲自送往医院。他带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经常自己掏钱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既爱他的事业,又爱他的学生,那么他就是一个十分好的老师。”爱事业,爱学生,教师的职业道德就要突出一个“爱”字。庞志宏老师就像常青藤那样,始终朝气蓬勃,始终保持质朴无华的品格,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芳草地上。“德为师之本,爱为师之先”。庞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热爱学生的好老师。 六、身先士卒,积极做课程思政的改革者 2017年被学校选为首批课程思政的试点课程,并经过一年的试点于2018年通过学校验收并结题。思政进课堂,很好的完成了体育与德育完美结合,形成了“入室即静,入室即学,入室即练”的良好学风,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在他的努力下,完成了选项课为核心,拉丁舞协会为辅助的课内、课外的一体化。课内抓普及,课外抓提高。进一步将课余训练正规化的公共素质选修课程。作为我校拉丁舞协会的指导教师,他也是不计得失,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去协会普及和提高拉丁舞技术水平,使这项运动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逐步推广开,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参与的学生每年递增,从过去的一个选项班,到现在的12个选项班,培养过的学生已经超过千人,在他的引导下,不少学生已经考取了国家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证,已经站正在从事此领域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遍布全省各地,极大地推动了该项目的发展。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同时协会每年一次的教学成果的汇报演出,运动会开幕式拉丁舞表演,都使得他的课程建设风生水起,成为我校课程建设的亮点,也成为我校在校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多少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多少个黎明的曙光,他默默地耕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诠释了一名普通体育教师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红烛精神。 回首过去,有付出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面对所取得的成绩,他没有陶醉,感受到的是领导对他的尊重、赞许;家人的理解,同事的支持,师生的努力。沉重中有一种充实,,奋斗中有一份快乐,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他用自己的爱心、知识去点燃红烛事业,再创造辉煌上征程,让爱与责任与他同行。

兰州工业学院

张显忠

▼滑动查看更多

张显忠,男,汉族,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一、学生工作 历任1996级会计班班主任、2006级电子商务班主任、2012级国际贸易实务班主任、2015级物流管理(本科)班主任,所带班级均被学校授予“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1996级会计班的学生在当时系里团支部书记贾杰华的带领下,创建了学校的“国旗护卫队”,2015级有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得省级三好学生,3人次获得学校的“三好学生标兵”称号。 2015年9月至今任学校15级财务管理、物流管理、金融与证券班辅导员,金融与证券15-1、2两个专科班属于单独招生,有四个民族,班级情况复杂,其中有几个藏族学生汉语表达都比较困难,经过长时间的接触,耐心的沟通,取得了学生的信任,学生的汉语水平进步的很快,学生喝酒闹事的情况明显减少,直至消失;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参加院学生会的工作,成绩显著,2018年的专升本中,有19人升本成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 2015级本科四个班,其中财务管理英语4级通过率超过70%,物流管理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50%;在就业方面,耐心的听取学生的就业想法,针对学生就业的心理,适当地进行心理干预,解除学生就业方面的困惑,甄别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积极鼓励学生创业、就业,建立了学生就业信息群,搜集整理学校、相关院校、省市人才市场招聘信息,转发学校招就处的校园招聘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发布,通知学生积极参加,每场招聘会均亲自到场,一是给学生鼓劲,二是听取用人单位对我们学生的需求意见和建议,三是总结学生应聘中的经验与教训,为后续学生应聘做好借鉴,四是既保证就业又保证教学秩序,在现场点名,将点名结果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与任课教师进行核对,2015级就业率达到87%,其中央企、国企、事业单位、中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就业学生达到50%以上。 在借鉴经管学院2014级考研的经验的基础上,在院里书记、院长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立了一套帮扶与关心考研学生的方式和方法,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梳理考研学生的想法,在选择学校、填报专业上给予相应的建议,深入图书馆、自习室、宿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考研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都比较大,极易引起心理浮动,所以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舒缓学生考研压力,帮他们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和困惑,帮助学生摆正心态,2015级考研上线33人,录取12人。 2015-2018年负责院里学生的综合测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模范与文明宿舍的审核和上报工作,坚持原则,严格按学校的相关评优规定和国家、省上的评优文件进行审核、公示和上报,积极配合学生处的工作,按时、按点、按规定上报,没有出现过违规操作行为。 二、实验室工作 1996年建立电算会计实验室,三次对电算会计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现在电算会计实验室,可以容纳80人同时进行用友财务软件的实验;1998年建立电子商务实验室,两次对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现在的电子商务实验软硬件齐全;2009年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2011年建立金融实验室,2018年对金融实验室进行了升级改造;2016年建立智能物流实验室。 从1998年开始,三次任实验中心主任,现在管理9个实验室,在没有实验员的情况下,周六周天加班维护设备,设备的完好率达到了98%以上,保证院里下达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从未出现过因为设备故障、软件故障或者个人缺位导致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教学任务无法进行的情况。 资产管理上,账、物相符,严格按学校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管理;多次参加院里设备仪器的招标、采购与验收,坚持原则,严于律己,所有的需求均是在教研提出的情况下,经过充分论证后,制作招标参数,进行招标;验收时严格按招标技术参数和合同文本进行对照,逐条逐项进行验收,切实维护学校的利益。 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安排上,每周周五前,收集下周的实验计划,并根据实验室条件进行安排,及时上报教务处和学院,有实验的时候,如果是早晨前两节,7点以前到达实验室,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根据实验室管理处、国资处的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实验室基础信息,安全检查,随时留意各种安全隐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三、教学工作 长期以来,坚持在教学一线,接受了上课安排后,在开学前认真备课,完成相关教学文件的撰写;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将课程知识分为难度较高、难度适中、难度较低的知识,在讲授时从难度较低的入手,再提高到难度适中的知识,最后进入难度较高的知识点的讲解,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知识点的情况,采用多样的授课方式,不死搬硬套,使学生更容易听懂;尤其是下午的课,注意调节学生的状态,适当的根据内容,引入一些案例,使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党的气氛,提高授课的效果。 四、学科竞赛 自1996年以来,近20多年,坚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所带学生多次获得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五、教研室工作 2015年7月开始担任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研室主任,参与修订2015级培养方案,制订了2016、2017、2018级培训方案,在学校李校长、院里戴院长、书记的领导下,参加了2015级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评估前期资料收集与整理,后期的报告撰写,并顺利通过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评估。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与教研教师集思广益,深入讨论,紧跟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变化,并结合我校工科特点,在物流管理培养方案中适当引入工科课程,工管结合,逐渐体现专业特色,既与其他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有相同的部分,也有自己的特色。 在课程的安排上,积极诚恳地与大家沟通,既能考虑到教研室教师的学科专长,也能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保证培养方案按质按量执行。 六、师德方面 从教25年,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坚持党的教育原则,将思政引入课堂,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在实验室管理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每天检查设备状况,对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每一台设备都处于良好状态,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教研室工作上,虚心诚恳地听取每一个教研室教师的建议,在课程、实习、毕业设计安排上,综合考虑,保证了每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在学生工作中,真诚地听取学生的心声,换位思考,圆满地完成了学校、院里交给的评优、征兵、就业、学生考研等各项工作;注重团队意识,注重集体荣誉,与基础部的教师在学科竞赛中愉快合作多年,在学院中与同事协作、合作默契。

兰州工业学院

吴晓红

▼滑动查看更多

吴晓红,女,汉族,九三社员,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教授。一、教书育人,品德为先 吴晓红教师执教33年来,一直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勤勤恳恳地耕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上课从无迟到早退,坚持以高尚的师德风范要求自己,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熏陶学生,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乐于奉献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平时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心理,以身传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吴晓红教师在各项工作中都起到率先垂范作用,给了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爱岗敬业,辛勤耕耘 吴晓红教师先后承担了《液压与气压传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床电气控制及PLC》、《机械力学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等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她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重视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以期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坚持课堂讲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认真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吴晓红教师备课认真,讲解透彻,经常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精辟的分析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吴晓红教师带领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师创立了 “零起点工作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和验证自己的一些小作品、一些新的设计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提升科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目的。吴晓红教师将自己科研项目的内容进行分解、简化、整理为学生课程设计题目和毕业设计题目,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锻炼初步的科研思维能力,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在辅导学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组织一些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真题真做”的设计。她认为,将有潜力的“好苗子”,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是老师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三、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吴晓红教师十分注重课程团队建设。她经常与机械电子工程系课程组教师一起讨论授课内容,切磋授课方法,交流授课心得,互通教学案例、互相听课、观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她根据学校教学条件,积极尝试教、学、做一体化的授课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增强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吴晓红教师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尽心辅导,帮助他们尽早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注重他们师德的锤炼,指导青年教师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加强知识积累和确定科研方向。在她的倾力帮助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近年来培养的4位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学科梯队中的坚实力量。 四、积极从事科研,以科研促教学 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中,吴晓红教师勤奋刻苦,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长并进。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积极投身课程、教材改革和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积极申报科研课题,通过做科研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充实教学素材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EI收录2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发电机联轴器压装装置的设计及产业化开发”等科研项目8项,完成“基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教改项目5项,参与“数控技术”省级精品资源课程建设,参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参与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参与建设“甘肃机械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编写教材3部。其中 “训练创意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精神—零起点师生工作室的实践探索”等2项教改项目获甘肃省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获,“基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等2项教改项目获甘肃省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同时,获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1篇,甘肃省教科文卫工会优秀论文奖1篇;获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总工会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拥有“小型发电机联轴器压装装置”等实用新型专利3项。指导学生获“第四届”创新杯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省级特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甘肃赛区一等奖1项, “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并获甘肃省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 吴晓红教授在平凡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敬业实干、品德高尚、无私奉献,曾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园丁奖”优秀教师、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兰州工专“优秀工会会员”、学科带头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个高校教师的优秀形象。

兰州工业学院

王红

▼滑动查看更多

王红,女,汉族,土木工程学院教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 从教多年,作为人民老师,她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只是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 一、洒下爱心,收获快乐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走上讲台,肩上担的是责任,问的是良心,付出的是爱心。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面对着不同的学生,她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让学生在通过比赛训练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展示自我,找到自信,点燃启发学习专业的热情,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好指导和衔接,收获快乐。 二、精心耕耘,收获成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是没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她广采他山之石,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赛促教。每次教学比赛之前,她都认真研读图纸,精心备好训练计划。学生收获了知识,她也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2005年荣获本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先进工作者。 2008年荣获本校课程建设奖、优秀教师。 2010年7月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0年10月,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算量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3年9月获甘肃建设科技成果二等奖。 2017年 12月,指导本校土木工程学院 32名在校本科生参加“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BIM5D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优秀学生团队”称号,她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2018年5月,指导本校土木工程学院 29名在校本科生参加“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BIM算量大赛总决赛”,荣获全国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8年5月指导土木工程学院在校本科生参加第九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BIM应用技能大赛总决赛,获全能三等奖、《工程管理》专项二等奖、《工程造价》专项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5月,指导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荣获团体全能一等奖、《造价专项》一等奖、《工程设计》一等奖、《绿色建筑》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5月,指导兰州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33名在校本科生“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BIM算量大赛总决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全国第八名)、优秀指导教师。 2019年6月,指导兰州工业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6名在校本科生组建2支团队参加“第三届全国中高等院校BIM电子招投标大赛”,荣获团体全国二等奖、全国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 三、低调淡薄,升华人格 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 ,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她将继续向前辈们、优秀的同事们学习,刻苦钻研,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工作。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庆祝新中国七十华诞,弘扬新时代尊师风尚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先进个人

表彰名单

朱玉红、祁鸿芳、李向伟、李祥林、

张锂、林小军、孟强、贾金龙

兰州工业学院

朱玉红

▼滑动查看更多

朱玉红,女,汉族,河南淮阳人,生于1968年,1989年毕业于陕西机械学院精密仪器系,2005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兰州工业学院教授、发展规划处处长。从教25年来,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以学生为本,把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勤奋务实、潜心教书、在教书育人中取得了优秀成绩。她曾荣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第二届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第五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校级“先进班主任”、“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担任政协甘肃省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政协甘肃省第十二届政协常委,甘肃省第十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九三学社兰州工业学院支社主委。

一、严谨治学,教学为要

从事高校教学25年来,朱玉红先后教授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测试技术”、“机床数控技术及用”、“PLC原理及应用”等课程。1993年初上讲台之时,正值学校改办大专转型发展之时,设置新专业多,教师人数少,新课程多,无论对系里安排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授课任务,还是安排指导相应课程的实验实习等任务,她从未推诿过,将系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布置较多任务看作是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看作是自己又一次获得了学习锻炼的机会,总是高兴地接受任务。不管是讲授新课还是旧课,做到精心备好每一堂课,除了指定教材之外还要至少参考3本参考书,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她探索总结了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将自己的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将新技术、新成果、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引入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老师讲的有劲,学生听的带劲,课堂讲授深入浅出。近年来给本科班授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时,为使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她自觉自愿地利用学生业余时间多次加课,不计报酬并乐在其中。她所讲授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获甘肃省精品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她还担任相应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在指导学生实验中,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她从不以每节课50分钟为下课时间,而总是以每一个学生单独练习、操作完成实验任务为本次实验课的结束时间,以至于经常在晚上将孩子托给保姆照顾,自己加班加点在实验室与学生一起度过实验时光。在指导“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课程设计中,首次打破传统的“纸上谈兵”的做法,进行教学改革,真题真做,因材施教。在每个班选挑选15名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他们单独出真题真做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列出元器件购买清单,自己去电子市场购买器件、自己设计图纸、搭电路、编程、调试,最终实现设计目标,完成设计任务。这种实操训练,在提升学生综合课程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也无形中使指导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看到学生经过几次失败而最终完成设计任务所表现出的兴奋和成就感,她也感到非常快乐和满足。

二、教书育人,师德为重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所从事的是以人格塑造人格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做到以师德为重,德即是作为教师对于教育的爱,是严于律己、宽严相济对待学生的那份责任,而教育情怀是我们肩负责任提供不竭动力的源泉。自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天,朱玉红在潜心教书的同时,她也注重以言行育人。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根据学生在三年中不同学习阶段的需要和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举办不同主题的班会、知识竞赛和野外郊游等活动,寓教于乐,与学生交朋友,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慷慨解囊,对有思想情绪的学生及时谈心交流,化解心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她的付出也得到学生的尊敬,她带班的学生毕业20年了,至今,她仍是这个班级微信群里同学们的好朋友。

三、提升自我,科研为基

朱玉红深知,科研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源泉。多年来,她一直没有间断与自己教学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方面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主持甘肃省科技厅项目3项、甘肃省高校科技项目1项、参与甘肃省科技厅项目3项,科研项目获省机械工程学会奖3项,主持省教育厅智库项目子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专利4项,主参编教材6部。参与的教改项目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教育厅级项1项。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岗位平凡、工作平凡,教师工作确实非常繁重,更是一种良心活,教师只有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志向,拥有教育情怀,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才会珍惜自己的岗位,才会专心致力于事业,才会尽心竭力地做好每件事。做一名有教育情怀的好老师,就是朱玉红老师不懈努力和追求!

兰州工业学院

祁鸿芳

▼滑动查看更多

祁鸿芳,女,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先后荣获“师德标兵”、“兰州工业学院首届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优秀学生工作者”、“中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一、挚爱教育,倾心奉献

祁鸿芳老师始终秉承“用心灵赢得心灵,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的理念。从教29年来,她坚守在教学工作一线,奉献于自己挚爱的教育事业。1990年至2000年她承担电路和电工学的实验教学、电工实习的教学工作,同时负责电工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十年的积累,使她拥有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2000年以来她主讲电路、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学和电气测量、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技术基础和电气控制与PLC等多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专注于课堂教学改革,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提倡学生向课堂挑战、向权威挑战;她提倡给学生多一点思考问题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她提倡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为了上好每一堂课,她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的知识。备课中她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研,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解疑化难;授课中,她做到精讲,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信息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矫正,使学生当堂完成目标的学习;课余时间,她利用QQ和微信平台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耐心答疑,只要有学生提出问题不管多晚都会和学生交流,需要解答的题分步骤详细写出解答过程并以图片方式发给学生,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她主讲的电路课程获得2007年校级精品课程奖,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获2014年省级精品课程。

二、关爱学生,立德树人

“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这是祁鸿芳老师常引用的一句话,也是她一直以来的行动指南。她注重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做到老,学到老,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她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践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信念。她常说,育人之道德在先,作为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最大的成功和欣慰。担任3届班主任工作期间,她关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他们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她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她注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授课之余,她尽量抽时间和学生谈心,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她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2007级一位女生常事受到刺激半夜出走,学生夜里两点打电话,她连夜立刻从安宁家中赶往学校发动班干部寻找,次日早晨六点多找到后,她耐心开导学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关心孩子,使学生有了自信,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喜欢,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班级氛围。

三、不忘初心,钻研业务

从教以来,祁鸿芳老师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以学校利益、学生利益为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砥砺前行。日常工作中,她凭一颗爱心做人,尊重领导和同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面对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她刻苦钻研,凭着不懈的坚持和恒心,她在教学科研的学习、钻研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她主编教材四部,参编教材三部,发表省级教学论文十余篇;参与科研项目五项,其中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两项、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二等奖一项;指导大学生电子竞赛获省级二等奖一项;获得国家专利一项。正如她所说,“相信只要心中有爱,不断的去学习进取,去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就能做到最好!”。

兰州工业学院

李向伟

▼滑动查看更多

一、立德树人,创新教学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李向伟注重自身政治素养的提升,始终认真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有着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能够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 李向伟老师十分注重教书育人工作,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他在认真对待和努力讲好每一节课的同时,注重素质教育。作为教师,他备课认真充分,授课深入浅出,既有深度,又富有启发性,深受学生欢迎。他关注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业,经常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来鼓励学生们要敢于尝试,大胆参与,把握一切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同时用心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蓝桥杯科技竞赛等活动,指导的学生获得了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奖励20余项。在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从课题选题至毕业论文完成,他始终秉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在计划制定、课题设计、论文写作、英文翻译等方面让学生都获得锻炼和提高,为下一步读研或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能深入教师,深入班级,深入教学第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抓好教学工作,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工作中勤奋苦干,善于思索,不断创新,坚持原则。通过听课、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大教学常规检查力度,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精心组织实施各项重大活动,出色地完成了学校教育教学任务。通过不懈的努力,学院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他自己也荣获全国高校大数据教育联盟教学实践奖、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人物创新奖、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厅级奖多项,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甘肃省园丁奖等荣誉称号。 二、勇于钻研,勤于探索 近年来,李向伟老师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等省厅级奖励7项,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1项。完成甘肃省科技支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8项,兰州市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专项、甘肃省建设科技攻关专项等地厅级项目10项。获国家信息产业部“网络安全高级工程师”资格,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数据挖掘工程师”资格,全国高科技教工委“高级注册信息安全工程师”资格、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大数据开发工程师”资格。这些业绩的取得,在为他赢得学术声誉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学术声望。 三、继承传统,抢抓前沿 李向伟老师特别重视学科建设,他带领学院团队成功申请到教育部AI+智慧学习首批人工智能学院建设资格,成为甘肃省首个建设人工智能学院的高校,为甘肃省乃至西部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支撑;以会议执行主席的身份成功举办了CCF-CV走进高校系列学术报告会。他还重视科研平台建设,是首批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负责人、是计算机视觉与数据分析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是首批学校开物科研团队负责人。学院研究梯队已经成型,研究团队影响力日渐提升。 四、弘扬科学,传播知识 李向伟老师积极参与各级学会和学术团体的工作,在学术交流方面积极活跃,在本学科产生了较大影响,现兼任多项学术职务。主要有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YOCSEF 兰州副主席、中国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中国机器学习专委员通讯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甘肃省科学奖励评审专家、河北省科学奖励评审专家、甘肃省财政厅特聘专家、兰州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重点学科带头人等。在他的带领下,软件工程学院研究团队长期活跃在校内外,取得了显著的学术成就。 李向伟老师为了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曾到瑞士、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访学培训。他既是一名默默奉献的老师,也是一名专注的科研工作者,既有师者的坚持与坚守,又有学者的创新与钻研。可以说,李向伟教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知行合一。

兰州工业学院

李祥林

▼滑动查看更多

李祥林,男,汉族,甘肃秦安人,生于1965年,1988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现为兰州工业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三十年来,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学生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洒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他曾荣获“甘肃省优秀教师园丁奖”、“甘肃省模范班主任”、“甘肃省优秀班主任”、“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一、爱心奉献,无怨无悔

自1988年毕业至今,李祥林老师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深深地体会到,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伟大的教育事业。1996年开始负责实验室管理工作,为了保障实践教学,利用下班休息时间和节假日,早出晚归,甚至住在学校,实验室常备方便面,有时午餐也就一个大饼加榨菜,记得1998年连续两周都是早晨7点从家出发,回家已是夜里2点。2002年一次在机房改造升级过程中,因加快设备调试进度,他连续通宵工作几天几夜,中间就在实验室打个盹。2008年在实验室搬迁过程中,因机房布线问题紧急,通宵达旦工作。领导、同事和学生们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我校八年的漫漫升本路中,李祥林老师经常加班加点,不记个人得失,创造性工作,直至今日早生花发,但他想起为学校最终升本成功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心中总觉得“物超所值”。

有一次,他所带班级毕业20周年聚会时,同学们送他一幅字画:“素甘淡泊心常泰,曾履忧危体愈坚”。正是他人生的最好写照。时至今日,不管什么情况,大家每天都能看见他微笑待人对事,因为他相信“奉献比索取快乐”!

二、胸有成竹,目中有人

李祥林要求自己“胸有成竹、目中有人”。这个“竹”不是课本,而是教学内容要烂熟于胸,如出己之心,学生听到的是从自己心中淌出的知识流。他的体会:对一个班,教好几十个学生是不稀奇的,但要教好每一个学生,那是千难万难的。因此老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做老师无论如何都不能误导学生,一定要“目中有人”!不能随便对学生说“不”,“不”是最没有力量的。“不”就是否定,否定一百遍也不等于“行”。他教课也是如此。学生程序写不好,不能说“怎么怎么不行”,而是精心地指导,教他怎么写就能好,就能行。要正面引导,教育是春风化雨,和学生有共同的语言才可能逐步地引导向前,绝不能高高在上。

他认为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智力,熏陶情感,要育人,绝对不是“我讲你听”,“你问我答”。课堂教学要多功能、立体化,要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育人和求知应该互相渗透。比如,程序设计教学,可以结合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教学,启发学生“遵守规则,自由一生!”,再如在选择结构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点醒学生“选择比努力还重要!”。因此,智育和德育是紧密融合的,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绝不是班主任管德育,教务处管智育。课堂教学本身就应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学科智育为核心,融合德育、美育和体育。教师是给学生的心灵滴灌智性与德性的,智性是学生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而德性是其做人的底线。

还是他的学生说得好:“喜欢您的一句格言引出一章内容,既学习了做人的方法又让本章节的内容容易理解”;“莫道师情深几何,百年难忘恩师情”。

三、精雕细琢,追求卓越

李祥林老师曾为专业带头人,不断调研市场需求与思考专业培养目标,依托相关专业群,提出“大平台、主方向、小岗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积极参与专业实验室、实践平台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他深入研究Java语言、C语言等课程内容,找到课堂学习内容、理出自学内容、解析出探究式学习内容、发现拓展性内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主讲省级精品课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门,主持校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1门,编写特色教材3部。

他在课堂教学中成功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从应用入手将C语言、Java语言、汇编语言的语法融合在一个具体项目中,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他还深入研究教学评价体系,运用“作品(项目)考核法、竞赛法、答辩法”开展考试考核的改革与实践,发表《Java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与思考》等专题论文等10余篇。完成教改项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意识培育的研究与实践》等6项,获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3项,教学成果厅级奖2项。

李祥林老师钻研、善研,潜心于科学研究与探索。主持完成“基于嵌入式无线传感网络的火灾移动预警系统研究”、“基于ARM的嵌入式以太网通信接口的研究与实现”等项目,参与完成“复杂交通场景中智能视觉监控关键技术研究”、“甘肃省重金属污染动态监管信息平台”、“智能化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等项目均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2013年,李祥林老师在我校开办“智能电子创新工厂”,创建了学校第一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构建“启智、践行、顿悟、明理”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2016年被评为“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在指导竞赛工作中,勇挑重担。记得2009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3G通信项目)”,在参赛队员和指导老师都是零起点的情况下,下苦工夫,成功应用“探究式”创新学习方法,使参赛队在短短三个月内完成竞赛相关内容的学习,代表甘肃省赴天津参赛,荣获国家团体优胜奖,同时完善了通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方向,建成了通信综合实践平台。

他主张“走出去,让学生与‘高手对决’,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自2009年至今,每年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博创杯、TI杯等各种学科竞赛不间断。一个老师指导一次两次、三次学科竞赛都不难,难的是为了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李祥林老师10年来,每年多次、多种学科、多人次不断指导学科竞赛,真正做到了10年如一日。还记得有一次夏天参赛,虽然酷暑难耐,参赛队所乘火车上拥挤不堪,空调半途故障,车上不时有人休克,但当队员们获得“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时,心里还是乐滋滋。

五、学而不厌,严谨治学

他从教以来,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真正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理念。他本是物理专业毕业,为了学习计算机,曾利用业余时间,到省内高校听课学习,取得第二学历,很快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达到计算机教学的要求。2009年为了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大年初十,大家还在欢度春节,他已经踏上去石家庄的列车,刻苦攻读通信工程设计与数据网组建,获得国家通信教指委颁发的骨干教师合格证。2013年,同济大学电信学院访学半年,紧跟新时代步伐,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平时,抓紧点滴时间,博览群书,学习促使他飞速的成长,成为本领域的领跑者,成为一名智慧型老师。还是学生对他评价准确:“跟您学习: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想”。

六、甘为人梯,真情奉献

李祥林老师认为每一位大学教师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培养青年教师更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他指导年轻老师向“上讲台,能讲课;做实验,会动手;进企业,能上岗;做项目,有成果”的目标奋进。在他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人获得优秀教师称号,20多名教师晋升了高一级的职称,5名新教师考入兰州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

李祥林老师担任学校教学督导,每次听课后,都要与授课老师讨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设计,如外语系老师在讲有关环保的课时,他听后给授课老师的建议是:简要介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或者在上节课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有关“环境保护”知识,让学生用英文作一个3-5分钟的主题演讲,作为本节课的开场白,既进行了环保教育,也训练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一举多得,授课老师也很赞同。多年来,他听课的足迹遍布全校各个教室,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李祥林老师一直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科学育人的示范者,青年教师的引领者。他是我校师生学习的榜样,他的先进事迹必将感染和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业,奉献教师岗位。

兰州工业学院

张锂

▼滑动查看更多

张锂,女,教授,硕士,河北乐亭人。主讲《机械制图》、《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制图》、《计算机绘图及CAD》、《工程化学》及《工程化学实验》等课程。兰州市第十四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甘肃省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工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兰州工业学院学报编委。荣获得兰州工业学院首届“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教师称号”。先后获得校级“教学改革奖”和“课程建设奖”,多次荣获“优秀科技工作者”及“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Chin. Phys. B》、《Asian J. Chem.》、《仪器仪表学报》、《煤炭学报》、《矿物岩石学报》、《冶金分析》、《中国稀土学报》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0余篇)。主持完成1项省级科研项目,完成发明专利1项,省级精品课1项,主编教材2部。申报《机械制图教学团队》和《工程制图教学团队》2项,主持《机械制图课程建设》、《工程制图课程建设》2项。 张锂老师师德高尚,知识渊博,业务精湛,关爱学生,责任心强,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她每天都在上演着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工作,备课、授课、再备课、再授课重复而循环的过程,多年如一日,可她从不懈怠。这些平凡的工作中蕴含朴素而伟大的追求,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 一、钟情教育,爱岗敬业 从教十七年来,张锂老师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她精心施教,形成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力求教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一直以来都是她教学的主导思想。她十分注重提高教学技巧,讲究教学艺术,教学语言生动,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自然,形成幽默、高效的教学风格,多次为学校青年教师作示范教学。 《机械制图》课被称作工程界的语言,是理工科大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大学生专业课能否学好的关键。她教学之中有科研,充分运用多年的教学经验,竭力收集当今工程图学最新成就和科研资料,把握工程图学发展动向,融会贯通于制图教学之中;她虚心好学,力图集众家之长,不断丰富发展自我;她坚持认真备好、作业全批全改,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尽情享受学习的乐趣。她主讲的《机械制图》2007年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师德高尚,教书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她十分注重职业道德建设,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用良好的心态面对教育事业,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用远大的理想引导学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伟大的追求和抱负;她责任心强、有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热爱关心学生,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细微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她以真、善、美来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于不正之风严厉声讨,谈到正义之举时由衷赞叹;她时时以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己,师生关系融洽,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 三、呕心教育,质量至上 作为一名教师,张老师始终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把教好每一堂课作为她的最大快乐,把成为优秀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她呕心教育,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对问题的看法,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对学生的疑问不厌其烦,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困惑;她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获“教学改革奖”、“课程建设奖”和“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四、知识渊博,寓教于乐 张锂老师在教学中总是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让每个学生轻松、愉快地汲取知识的养料,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机械制图》课是一门既难学又难教的课程,里面的许多概念、定理比较抽象,空间概念很难建立。她讲课充满激情,以激昂的情绪感染学生;她十分注重与学生互动,课堂上注意根据学生的现场反映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她讲解思路明晰,把各个知识点有顺序、有节奏地被穿插起来,注重将科学趣闻、科学研究的进展及应用融入其中,学生只需跟着她的节奏听下来,就如沐春风般地轻松掌握好各个知识点。正是她这种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赢得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们这样评价她:“老师把那些看似死的、机械的知识讲活了,让我们在生动有趣的讲解过程中接受了知识、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真是我们在知识海洋中的领路人!”

兰州工业学院

林小军

▼滑动查看更多

林小军,1979年出生,200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现为兰州工业学院教授。任教以来,他始终坚持以德育人,以生为本,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改革、科研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创新教学,甘为教育献韶华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教学技能,空有一腔热情也是无法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使命的。他潜心研究教材教法,不断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他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认真总结改进,特别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主编《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主持《基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建设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获得省教学成果厅级奖,主持《训练创意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培育创业精神——零起点工作室的建设与实践》项目获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项目1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发表教改论文6篇,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和实践能力竞赛中获得“教学优秀奖”。

二、潜心育人,肯把真情付学子

教学的目的是育人。他任教以来,连续10多年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在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他创新工作方式,利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制定符合各班具体情况的班级制度,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感恩精神。组织举办各类读书、演讲、篮球、乒乓球等文体比赛活动,使每个学生融入集体,快乐学习,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本人评为“优秀学生工作者”。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缩短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的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他在2010年建设学校第一个师生创新工作室---“零起点”工作室,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全面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能力。创造性地探索提出以发挥学生“三自(自主实践、自发管理、自觉教育)”作用为出发点,构建学生“三创(创意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创业精神培育)”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推动实施“六个一”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培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能力,有效地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有的放矢解决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通过实践探索,工作室学生200余人次在省部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学生主持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参与申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8项,多位学生考取了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研究生。他也获得多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甘肃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视听甘肃》专题报道了教师学生创新创业的事迹,引起社会的良好反响。

三、砥志研思,为求源头活水来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如果没有科研做支撑,大学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他把教学难题当作科研课题,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将学科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思考科研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学习精神。近年来,主持的项目获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全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2016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结题验收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的科研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他是学校首批“开物”科研团队“机电产品智能控制技术研发团队”负责人,始终坚持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研究模式,推动诸多重要实践课题解决,并倡导专业融合,打破专业化的垄断现象,增加各专业之间的交流,培养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为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进行技术攻关,主持完成横向课题2项。

多来来,他情系教学,苦练教功,自觉践行“行胜于言”,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学生做出表率,深受师生的一致好评,多次被授予“优秀学生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 、“九三学社”甘肃省委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兰州工业学院

孟强

▼滑动查看更多

1998年,孟强从新疆兵团第七师中学考入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在大学期间他就立志做一名能够引领学生、人民满意的体育老师。四年时间,他苦练内功,理论上学习“三生一心”,即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心理等八大主干课程;运动技术方面专修武术、跆拳道等项目;裁判通过田径、武术一级,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后面对诸多选择,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从教十八年来,他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向,坚持育人与教学相结合、科学训练与方法创新相结合,教学上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无私奉献,创研教法,注重与学生交流引领,多次举行校公开课,所授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多少年早操晚训,课堂磨砺,寒来暑往中,在兰州工业学院的操场和训练场上默默耕耘,不断践行着他的人生价值与那份初心。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孟强老师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每学期他都要承担基础体育课、跆拳道、短兵运动、武术、篮球等项目的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还要利用课余挤出时间常年主抓校跆拳道、校短兵、武术队训练与竞赛工作。多年的辛勤努力,使得我校短兵与跆拳道队成长为我省高校知名运动团体,成为代表兰州工业学院竞技体育工作的一张响亮名片,培养了一批批热爱体育的大学生,积极推进了我省武术短兵事业的发展。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上课训练场地在四号公寓楼楼顶,学生大运动量大强度锻炼后马上可以回到宿舍,而孟强老师面对一批批学生要一站一天,为此常常经常感冒,但他却不顾沙尘、风雨无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竞赛成绩,他严于律己,专研运动训练前沿资料、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坚持,终于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手蜕变成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 2015年至今,孟强老师担任体质测试教研室主任工作,承担全校体侧安排与数据录入,为确保录入所有数据准确无误,他常常整月在晚上加班加点进行核对、校准,并且还不影响白天的正常工作。 二、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从教以来,孟强老师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优秀教练员”,甘肃省体育局“体育社团先进个人”,甘肃省武术协会“武术发展贡献奖",兰州工业学院“优秀教师奖”、“教学园丁奖”、“优秀导指教师奖”等荣誉称号。 2014年担任甘肃省短兵运动协会秘书长以来,他多次带队参加全国武术短兵比赛,组织历届甘肃省武术短兵比赛。多年出省作战,不但队伍队风整肃,战斗力强,自身亦坚持高强度大负荷刻苦训练,在伤痛中自省,风险中搏斗。个人在2004年参加甘肃省跆拳道专业比赛中,获得63公斤级第一名;在2012年、2014年参加甘肃省短兵比赛,均获得70公斤级第一名;2017年参加甘肃省高校健身武术比赛,获得太极拳项目第一名;2018年8月,虽然40岁,仍保持较高的竞技水平,代表甘肃参加第三届全国武术运动会短兵比赛获得75公斤级以上级第三名的好成绩。“人生能有几回搏?!”体育的信念就是前进的动力,这些年成绩不断的获得正是他作为一名体育人践行的人生诺言。 三、指导学生,成绩斐然 从2002年开始,他每年都会培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跆拳道、短兵、武术等项目为我校获得省级以上名次和奖励超过200余项。先后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个人第一名5次,第二名4次,第三名30次,团体第二名1项,团体第三名2项。其中,2007年至今,先后7次带队赴省外参加中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所带学生获得男女各项目级别第一名4人,竞技男子团体第三名、品势女子团体第三名,另有30余人次进入全国前八等一系列好成绩。2016年至今,代表甘肃省参加全国武术短兵比赛(专业赛)3次,所带学生2012级机制1班任文君获得男子60公斤级第一名,另有10余人次进入全国前八等好成绩。在全国体育专业领域有力地宣传了兰州工业学院的综合实力水平。 多年来,他心无旁骛,专心带队,选择了一条最艰险的奋斗之路,事实证明这才是属于他自己的路。不抛弃也不放弃每位学生,面对体育院校的专业选手,一次次惨败,铩羽而归,一次次地跌扑前行,在艰难的挑战中砥砺前行,在摸爬滚打中总结经验,卧薪尝胆。他所带队员严于律己、刻苦锻炼、坚韧有力,将不可能的愿景成为现实。他带领一届届学生征战南北,拿过多个分量十足的全国冠军,培养了一批批具有担当性格、敢于胜利的优秀毕业生。学校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投身体育锻炼和竞技训练,引领我校体育文化,他们大胆参与省赛,步入了全国高水平竞技舞台中央,进行极限技能的展示和完美人格的塑造! 四、创新领路,努力成长 2006年以来,孟强老师多次赛前培训裁判员,担任甘肃省跆拳道二级裁判员培训班讲师,累计培训裁判员近100人次。2012年以来,担任甘肃省跆拳道初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班(共四届)讲师,累计为甘肃省培训跆拳道初、中级社会指导员达到200人次以上,合格率达到96%以上,为我省培养了一批跆拳道职业人才。工作离不开教研,他多年潜心研究体育训练规律和学生特点,发表科研论文十余篇,课题两项,发表短兵、跆拳道论文多篇。其中,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脚靶训练”与“手靶训练”在跆拳道横踢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获得“全国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从教以来,他一直身体力行,每堂课必做示范,身教言传,科学分析训练与教学问题,十年如一日扎根学校操场和训练场地,传道解惑,提升学生人格,用无私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为体育事业默默奉献自己。面对获得的成绩和诸多荣誉,孟强老师时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他说:以后的教育之路还很长,虽然小有所获,但在国家进入新时代,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背景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必须挑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做一名“自信、自强、有仁爱之心”的当代大学老师是他追求的理想!

兰州工业学院

贾金龙

▼滑动查看更多

2008年,贾金龙从西宁特钢考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师从九三学社社员马跃洲老师,读研期间耳濡目染,立志追随恩师,做一名好老师。毕业后面对诸多选择,他毅然选择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从教七年来,他始终坚持忠诚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理念,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实现着他的人生价值与理想。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年年超负荷完成教学工作量,几乎每学期都要承担2-3门理论课,4-5周左右的实习教学任务。 焊接实习场地有高温、烟尘、噪声、弧光污染等有害因素,环境恶劣。他坚持学习,翻看专业资料、找人请教、观看视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工作服被焊接火花烫出密密麻麻的小洞,皮肤也被多次烫伤。由于长期被弧光照射,眼睛近视度数大幅度提升且在多次患上电光性眼炎。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名几乎没有接触过焊接操作的学生成长为一名焊接技师,现在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每年4-7周的实习全部由他负责。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他仍然每学期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在实验室进行焊接操作练习。 2012年,为了适应专科教育,学院决定对当时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进行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他二话不说又挑起重担,担任起理论和实际操作指导老师的职责。每年培训四五期,每期一个月,他都是在晚上七点至九点半进行,每年有四五个月的时间都是晚上九点半下班的,白天仍然正常工作,他始终无怨无悔。 二、学科竞赛,永争第一 从2015年开始,他每年培训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从学科基础知识讲起,到实际操作注意事项,赛前培训的几个月几乎每天晚上都会陪学生练习到十点多,经过历届学生的不懈努力,共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团体一等奖1项,优秀指导教师2项。指导学生的同时也不忘自己进步,先后获得校级教学优秀奖2项、校级优秀指导老师1项。 三、创新领路,努力成长 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从2015年至今共计指导各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9项,其中教育部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3项,其中一项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3等奖。在带领学生参与创新训练的过程中,为了按时完成课题,他和团队成员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实验室,由于从街道上能够看到实验室灯光,以至于不时会有毕业的学生晚上推门而访。 带领学生创新之外,他也在不断学习提高,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已提交待审批实用新型专利3项。他坚持将学习借鉴与自我探索相结合,实行量化考核,督促学生努力练好基本功,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并总结多年实习经验,与他人合编《焊接工艺与技能实训》教材1部,参与完成教育部职业教育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 四、创新领略,努力成长 贾金龙老师一直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榜样。2012年9月,他担任专科模具12级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习习惯和维护自习室纪律,除了周五需要回家外,他在秋季学期坚持跟随学生一起自习,风雨无阻,在他的影响下,专科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共有11人成功专升本,有1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从教七年,贾金龙老师一直坚信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学生之前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大学生;他坚信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说:“以后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从教七年,已从而立渐近不惑,虽然说一生还太早,但芳华虽逝,至今无悔!”祝愿他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忘初心,不负师恩,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兰州工业学院

记得点赞哦~

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编辑:樊耀森

排版:杨 龙

责任编辑:郑霄云

投稿邮箱:945979177@qq.com

兰州工业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甘肃本科院校-兰州工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兰州工业学院-重磅速戳|2019年“师德标兵”等获奖名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