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西北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还有263天
在民大,有一本书,它是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类核心期刊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AMI)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重点学术期刊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西北民族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是一本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起来的学术期刊,它虽然是民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但从不以某一学科为阈限,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学科对话,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成果与作者学科背景跨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及其相关领域。
2013年主编郝苏民教授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9年被评为改革开放40年我最喜爱的优秀甘版期刊。
2019年12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办在通讯评审、专家会议评审、社会公示的基础上公布了“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期刊和优秀文章”。我校主办的《西北民族研究》等21家学术期刊被评为“优秀期刊”,从全部190家资助期刊中脱颖而出。《西北民族研究》也是民族学文化学类期刊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期刊。本刊刊载的郝时远研究员的论文《中国民族学学科设置叙史与学科建设的思考——兼谈人类学的学科定位》被评为“优秀论文”。推荐的500多篇论文中仅有18篇获评优秀论文。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办将资助本刊100万元办刊经费。
近40年来,在国家民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在学校党委的有力指导下,学刊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质求本、以区域与民族为优势和特色,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相结合,注重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关注各民族新一代青年作者的培养。文稿质量不断得以提升,在高校和学界影响日隆。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学刊在国内率先设立“‘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国民族学人类学70年:学科发展与话语体系建设”等特色栏目,切实反映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学科的前沿热点。
为追踪前沿动态,《西北民族研究》联络国内外专家主办学术会议,助推知识生产。自2015年起设立“丝路民族志:跨文化的理解与阐释”相关主题论坛或研习班。2018年起设立“民族社会学:民族和睦与社会发展论坛”。2019年3月,中国民族学会、本刊编辑部、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共同主办了“新中国70年民族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
学刊强化互联网思维,积极研发运用新技术,发展新业务,切实发挥网络引导作用。筹建了独立网站,开通了网上投稿采编系统,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信息,围绕学术期刊,形成了活跃的交流氛围和平台,积极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多种方式拓展传播渠道。
为这样一个硬核期刊点赞!
入选“优秀期刊”,既是对《西北民族研究》办刊质量和水平的充分肯定,也为未来期刊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西北民族研究》将牢记初心使命,守正创新,对接学科,服务学科,服务西北民族大学“三地一库”建设。
在西北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将至之际,在期刊创办35年和100期之际,期刊特约著名学者专家推荐严评基础下,精选各时期反映西北各民族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面貌的文萃系列,做为典藏经典,向母校西北民族大学,献上一份心礼。同时,更为新时期新一代学者和正在成长的学子做好借鉴、继承与发展的学术服务。
关注期刊,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更多精彩,可登录西北民族大学官网
http://www.xbmu.edu.cn
关注官博、官抖、头条号@西北民族大学
投稿huluanyingjun@qq.com
新闻中心QQ交流群:817881759
资料来源:《西北民族研究》编辑部
编辑:张 骞
责编:张 骞
主编:马丽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