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前身电机系,是兰州铁道学院1958年建校时首批建立的5个系之一,1982年更名为电信与自动控制系,简称电信系,1999年更名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简称信电学院,2006年6月,学校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为了便于管理,增强办学实力,将信电学院分成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两个二级学院。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现有3个博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交通装备检测及控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交通装备检测及控制工程;3个工程硕士领域硕士点:控制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7个学科平台: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实验室、甘肃省工业交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铁道部通信与自动化实验室、甘肃省铁路信号控制及调度集中实验室、甘肃省轨道交通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实验室。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技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门省级精品课程:电工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与设计、现代控制理论;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与设计、电工学;4个重点课程群:电工学、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嵌入式系统技术。
学院设有信号系、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和电工学教研室,设有电子与显示技术研究所、综合自动化研究所、铁道信号应用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技术研究所、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城市轨道交通智能控制研究所、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研究所、铁道电气化与自动化研究所、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研究所、交通信息技术研究所、先进控制技术研究所11个研究所。
学院有教职工9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名,教授21名,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5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83名,7人获甘肃省555人才工程和学校青蓝工程资助。在读本科生2557人,硕士生408人,博士生50人,自考生670余名。自1958年建校至今,培养各类全日制毕业生13000余人,其中大专生550余名,本科生11350余名,硕士研究生1260余名,博士研究生110余名;学历教育班学员2000余名,其中函授500余名,自学考试1500余名;短期培训班学员近万名。
人才培养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坚持走“育人为本、内涵发展、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特色强院”之路,确立了自动控制专业品牌发展,自动化专业特色发展,电气工程专业快速发展,电工学“大”基础发展的办学思路,致力于构建铁道信号、铁道电气化和机车车辆控制技术三位一体的特色专业群,造就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团队,为铁路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两实”(思想作风朴实、基础理论扎实)、“四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工程实践能力强、专业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能力强)人才,努力为学校实现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学院主动适应铁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加强铁路特色专业建设,开辟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机车车辆控制技术、接触网工程、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技术等专业方向,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围绕铁路高速、重载、安全的主题,重点扶持特色科研方向和团队,依托光电技术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开展铁路全电子化微机联锁、列车运行控制、机车车辆控制、工业自动化、风力发电控制技术、铁道供电系统、电力牵引及其自动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信号系
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14人,讲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在读博士4人,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教师近年累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博后基金1项,铁道总公司计划项目1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获中国铁道科技二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得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甘肃省电子学会等科技奖励4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人次、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6人次,校级教学成果奖4人次,兰州交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2人次,建设中国大学MOOC在线课程1门。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前身(原铁道信号专业)是1958年建校之初建设的专业之一,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级学科博士点,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和不断的教学改革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2009年成功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全国特别是铁路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
根据学科发展和轨道交通领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始终坚持着“有特色,入主流”的人才培养宗旨:保持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铁路特色,培养铁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必不可少的专业人才;满足铁路高速、重载、高密度的需求,培养铁路研究、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积极开拓智能交通控制领域,向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交通领域发展。现设置铁道信号、城市轨道交通二个专业方向。开设有车站联锁系统、区间信号及列车运行控制、编组站控制系统、调度集中、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等专业课程。
自动化系
自动化系现有教师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职称13人,中级4人。教师队伍中包括“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甘肃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教书育人奖”2人,“詹天佑教学奖”1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1人,“兰州交通大学教学百人计划”2人。
自动化系教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有影响力的论文60余篇。申报省级精品课程1项,编写出版8部教材,获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有6项教改项目获得学校资助。
自动化专业设置2个专业方向:工业电气自动化和机车车辆控制技术;拥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校级研究所7个专业实验室;建有一个校外实习基地。
在自动化科学与技术领域,以工业自动化为基础,开辟铁路控制特色专业发展之路,逐步形成为科研院所、工矿企业、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智能交通控制等服务的能力,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既能适应铁路建设事业的需要,又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近几年自动化系组织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课外科技活动获得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全国—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国家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1项;各类竞赛省级奖10多项。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历年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0%以上。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铁路勘察设计院、中铁工程公司、中铁建工程公司、中车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
电气
工程系
现有教师23人,教授及教授级高工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人,讲师1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硕士学位22人,在读博士8人,已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电气系教师获得甘肃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校级教学成果奖1人次,甘肃省“师德标兵”1人次,甘肃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次、兰州交通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次,建设甘肃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甘肃省精品课程1门。近五年累计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铁道总公司计划项目4项,年人均科研经费超过10万元。获中国铁道科技二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前身是1958年9月创建的原兰州铁道学院电机系下设的电力机车专业和电力铁道供电专业。首任专业室主任是电机专家姜嘉猷教授。1962年,电机系的电力机车专业、电力铁道供电专业撤消。1999年,恢复设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部规划的专业名称),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
2003年开始招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自设二级学科“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博士学位授予点。现为甘肃省优势学科、重点建设学科。
电工学教研室
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
电工学教研室是面向全校七个学院、二十三个非电专业的基础教研室,承担全校非电专业近五十个班级、约四千多学生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基础、建筑电气、建筑自动化、水工艺仪表与控制和本院电专业的电机学、电磁场等十一门课程。前身是电工教研组,成立于1959年3月,由姜嘉猷教授任组长,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成立了电工学教研室,并一直延续至今。先后有温宗应、夏伯英、张润敏、陈小强、罗映红、陶彩霞、章宝歌、赵霞任教研室正、副主任。
在老一辈开拓者带领下,团队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在教学中,抓好各个教学环节,不断改革与创新,为深入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优良成绩。电工学教研室是校先进教研室,教学团队是校级教学团队,电工学课程为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校重点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