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 可以订阅哦!
法学院
学院简介
兰州理工大学法学教育肇始于上世纪70年代。学院现有法学、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80人。其中,法学(经济法)专业于1998年开始招生,知识产权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十余年来,累积培养法学专业本科生1200余名,在他们中间,许多人已成为所在单位业务骨干,涌现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吴洪淇等一批知名校友。在办好两个本科专业的同时,学院还面向全校其他本科专业学生开设法学双学位教育(较早的时候是经济法辅修教育)。迄今,已有1000余人参加了法学辅修专业或双学位教育,提升了理工科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他们中,有近20%的同学通过了司法资格考试或考上了法律硕士,选择了法律相关职业或者知识产权代理、知识产权管理等职业。
学院现有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法律硕士(Juris Master简称JM)是专业学位之一,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职业性学位,主要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以及生态建设、创新驱动和社会治理需要的高层次、实务型法律专业人才。法律硕士包括复合型的J.M即法律硕士(非法学)和专门型J.M即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面向非法学本科毕业生招生,旨在为各行业培养复合型高层次法律人才;法律硕士(法学)面向法学本科毕业生招生,旨在为国家培养职业化的高级法律人才。
学院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教学和教学基层组织、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建院伊始,学院就明确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确定了“教学稳基础、科研上层次”的理念和“本科生导师全覆盖、实行精英教育”的模式。学院拥有校级法学专业教学团队2个,1间可容纳400多人、设施较为先进的模拟法庭,1个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实验室。先后与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七里河区人民法院、安宁区人民法院、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甘肃省知识产权局、金川集团公司、甘肃佳运律师事务所、甘肃勇盛律师事务所、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建立了多个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团队、基地建成,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强化职业意识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学院重视法科学生的四、六级考试、研究生考试、司法资格考试以及同学们的学术训练和法律实践活动。2015年,法学院代表队在全省高校法律辩论赛中获得第2名,在全省高校模拟法庭大赛中获得第4名;多名同学的作品入围甘肃省“挑战杯”大赛乃至“‘互联网+’时代法科生创新创业全国法学本科生学术论坛”并获奖;2015年,法学院的就业率达到93.85%;2015年、2016年,法学院的考研上线率和四、六级通过率均为全校第一。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重视科研和学科基层组织、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经过调查研究,学院明确了“狠抓特色优势学科,辐射带动传统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目前,依托学院设有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甘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设有甘肃省教育厅重点建设的“甘肃高校新型智库”,拥有“甘肃省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审判与科学研究基地”;设有校级的环境资源法研究所;学科基层组织包括生态法研究所、知识产权研究所、经济法社会法研究所、法治理论及法治生态研究所、文化遗产法研究所等。近年来,学院先后参与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项目3项、中国法学会部级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和省软科学项目20余项,总经费约260余万元;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省级科研奖励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派20人次参加国内重要的学术会议或学习交流,部分教师被推选为全国性学会的理事、常务理事或副主任委员。学院还联合相关机构主办重要的学术论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学院坚持以党建带团建,注重打造法治系列品牌活动。与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中国法庭在高校”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以3·15法律咨询、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12·4法治宣传、卓越法律讲堂、“红柳骄子”大学生辩论赛等为载体的“与法同行”系列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机构设置
师资力量
学科介绍
法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具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能够运用法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拥有良好的法律职业素质和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理论实、实践能力强,视野开阔,能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法律人才。
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学制,本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在法律硕士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刑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资源法、中国法制史、法律诊所、模拟审判。
知识产权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知识,掌握系统的知识产权理论,熟练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运用实务,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在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司法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独立从事知识产权事务,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学制,本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在法律硕士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主要课程:知识产权原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战略与管理、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英语、专利代理与实务、知识产权模拟审判、法理学、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计算机技术基础、大学物理、生物工程概论、工程制图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科研成果
1、西北生态脆弱区森林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实证研究
2、浅析专利不实施的原因及反思
3、草地生态补偿政策与机制研究——基于黄河首曲玛曲县的调查与分析
4、东西部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证分析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刑事法治建设之考量
6、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之规定
7、从政策到程序:农村社会保障程序制度的解构与取向
8、渭河源头区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及重构新论
9、论汉代法制中的重民思想
10、专利“侵权不停止”理论新解及立法完善——基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量
11、渭河源头区退耕还林生态效果评析
12、输入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困境与公共品供给的现代转型
13、社会法起源新论——生存的社会维护和社会立法进程视角
14、社会公平正义视阈中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15、藏族牧区生态习惯法文化的当代变迁与走向——基于拉卜楞地区的个案分析
16、社会法的规范语境与本土化建构
17、草地生态补偿:国家法与习惯法的暗合与补缺——甘南藏族牧区草地生态补偿政策实践的法人类学考察
18、农村社会管理的误区、选择与制度保障
19、论民法主体性的人本主义内涵
20、鄂尔多斯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21、从解缙《大庖西封事》看明初君臣关系的实质
22、网络环境下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发展
23、“斯哇”: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甘南藏族聚居区两起个案的法人类学考察
24、混淆可能性标准研究——学说批判与立法辩护
25、停止侵害与专利侵权预防——以侵权行为的再次发生为视角
26、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27、论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的源起
28、从“国情考量”到“权利理性”——对平等就业权中“合理差别”的动态分析
29、困境与突破: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民参与式民主初探
30、注册商标专用权取得程序的整合——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有关修订
等科研成果
我的工大就是这么强大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兰州理工大学招生办
微信号 : lgdxzb
兰州理工大学招生办
数据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官网
图文排版:刘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