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专业简介
工程教育认证证书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热能动力装置”专业,1964年更名为机动系,1971年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创建了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1994年更名为“工业自动化”专业,1998年调整为“自动化”专业。2010年被遴选为国家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1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6年,2019年通过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评价验收,获得“培养成效显著”的第一层次评价,2019年入选国家和甘肃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已名副其实的进入了中国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
1983年自动化学科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7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获得“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及“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高校教师硕士授予权,2005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6年“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学科,2011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12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获批国防特色学科。
02
人才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能够胜任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和发现、研究、解决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学生毕业5年后具有如下能力:(1)能够熟练应用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具备设计研发、运营管理复杂系统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2)具备有效协调并科学处理自动化工程实践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与主管部门、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开展交流合作的能力;(4)跟进全球自动化前沿技术,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职业学习的能力
核心课程
电路、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转换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供电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集成技术等。高年级学生可增选人工智能或机器人知识模块。
培养特色
专业秉承“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坚持“突出工程实践,拓宽知识领域”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先进控制技术渗入课程,创新学分提升学生素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的课程特色为依托,以“强化工程实践环节,突出工程创新能力训练,科研教学相长”的教学特色为承载,以鲜明的“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微控制器应用及智能产品开发”的专业方向为目标,最终凸显“专业基础实,工程能力强,适应速度快,就业范围宽”的人才培养特色。
03
杰出校友
专业创建60余年来,为国家建设特别是区域经济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上手快、适应力强、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自动化类高素质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04
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6人,19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化率54.29%,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1人,自动化学会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安全性与故障诊断分委员会委员1人,甘肃省领军/“555”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1人,省飞天青年学者2人,TRIZ创新技术国际认证导师2人。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等结构合理,成员之间合作和谐、创新意识强、学术造诣较深、学科门类较齐全、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甘肃省教学名师李炜教授
专业坚持“科教融合、学术育人”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为主体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强化基层教学组织教学功能,落实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导师制,形成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秉承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红柳精神”,数十年来扎根西北,自强不息,志存高远,为国家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帮带”优良传统
05
就业情况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有关过程控制、运动控制、制造系统自动化、自动化仪表与设备、智能监控系统、信息处理、机器人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科学研究与教学等工作,可就业于机械、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通信、交通、电子等行业领域。近三年,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以及就业率等如图。
专业定期收集用人单位、毕业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委托第三方追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形成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以下为2019年度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提供的调查研究数据:
(1)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培养质量认可度高。近三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入职月均收入达4686元,呈逐年上升趋势。60.7%进入大型国有和民营企业,用人单位对培养质量认可度高。
(2)就业领域符合预期,为区域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流向主要为制造业等领域,工作的专业相关度达73.7%,就业地域本省最多。仅天传所的一线科研人员,专业毕业生占到近3成,其传动部历任部长均为本专业校友。
(3)升学率不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认可度高。近三年毕业生考研率逐年增长,分别为14.0%、17.6%、21.7%,超过30%的学生进入“985”、“211”工程学校或“双一流”建设高校学习。
(4)学生对专业满意度高,对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满意。毕业生对专业满意程度达95%,对课程满意度高,毕业生创业积极性、就业稳定性以及职业发展连续性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06
科研成果
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西部、特别是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势,优化研究方向、突出研究特色;紧密围绕甘肃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电工电器、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制造、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研制等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复杂系统建模与控制、冶金过程先进控制、电工电器、新能源发电和装备、国防科技、武器装备研制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专业建设有甘肃省工业过程先进控制重点实验室、中国机械工业有色冶金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研究所等学科平台,同时与业内领先的国内外著名公司合作建立了多个技术先进的高水平实验室。依托上述平台,形成了冶金过程先进控制、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应用、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及智能机器人、现代电机与运动控制等科研创新团队以及复杂系统分析与综合、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两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工程化,立足于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尤其针对西部地区有色冶金、化工过程、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所涉及的复杂系统控制和信息处理等难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攻关成果。
07
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工作主要围绕思想引领、学习生活、素质拓展、心理健康四个方面,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了专业导航、专业续航、尚学电信、专业动力的四大特色品牌,依托特色系列活动,深入学生生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第一课系列活动:
举办“学业规划大赛”“专业知识讲座”“优秀毕业生、校友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班级风采大赛”等从学业规划、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等系统、全面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将专业教育和入学教育相结合,积极引导和帮助新生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变。
红柳广场系列活动:
举办“新生季拔河比赛”“奋进新时代,红柳绽英华”“三七女生节”“彰显校园风采,共促社团发展”等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多彩校园文化生活中来。
心理健康系列活动:
举办“心理闯关大赛”“‘筑梦青春·心向阳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新生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母亲节感恩活动”“爱的抱抱,温暖校园”等为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心理观念。
“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开展党史党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班会、“向祖国献礼·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爱国知识竞赛”、“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观影等教育活动,引导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树牢“四个自信”。
素质拓展系列活动:
积极组织指导学院社会实践工作,定期举办素质拓展训练活动,构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带动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参与了“关爱慧灵”“爱心集瓶”“爱心义卖”“好伙伴·共成长”等志愿服务活动。
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专业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依托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学院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设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和“机器人创新大赛”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为专业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累计获得40余项各类赛事国家级奖
201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08
寄语考生
亲爱的考生,你们好!欢迎大家报考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
历久弥新的技术革命不断重塑着人类社会,自动化技术——曾经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已解救人类于复杂脑力和繁重体力劳动之中,而今其应用领域之广、植根生活之深都举目共睹。
奋进求是60余载的兰州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是甘肃省创建的第一个自动化专业、唯一的国家特色和国家一流专业。自动化正伴随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生着变革。
走进这里,相信你们在良师的启蒙和平台的锻造下,一定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解决复杂自动化工程问题的卓越能力;未来的你,也一定会将人类所特有的思辨与控制能力给予机器。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文排版:李娇娜
审核:李瑾 薛佳兴
http://zhaosheng.网址未加载
联系电话|0931-297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