讣 告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吉均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7月21日2时07分在兰州逝世,享年87岁。
李吉均先生1933年10月出生于四川彭县,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1956—1958年在兰州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962—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地貌专业进修,1984—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进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兰州大学地理科学系主任、兰州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甘肃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地理组召集人、中国地理学会地貌第四纪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李吉均先生是中国青藏高原隆升研究的代表学者,以“读万卷书穷通世理,行万里路明德亲民”为座右铭,一生奔走于名山大川、高原盆地,凭借深厚的人文思想和大量的野外实地考察,形成了许多重要学术建树。主编《西藏冰川》《横断山冰川》等10余部著作、发表350余篇论文。创立并发展了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系统理论,提出了“青藏运动”“昆黄运动”等科学概念,对河流阶地发育、黄河和长江形成演化、黄土沉积与地文期等均有深入研究。提出了“季风三角”概念,生动刻画了中国东部第四纪环境演变的空间模式。对我国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古冰川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对季风海洋性冰川有新见解,划定了中国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的界线。首次指出了庐山存在大量湿热地貌遗迹和部分寒冻与泥石流地貌系统,替代冰川成因解释。提出了建设纵贯青藏高原的西部大十字铁路和西部水资源科学利用等重要观点。曾获得中国科学院首届“竺可桢野外工作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第一批冰川冻土野外工作奖、第二届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甘肃省劳动模范、“百年兰大·特殊贡献奖”、“坚守·奋斗杰出贡献奖”等称号;获评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奖特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
李吉均先生一生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立德树人,重视科学研究与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注重教育引导学生在念书、做事中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在国家地理科学学科人才培养中贡献卓著。在先生“持久地追求理想、持久地追求科学真理”的理念影响下,一批学生已成为我国地理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多位成长为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创造了“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的佳话。
李吉均先生一生热爱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毕生追求真理,坚守奋斗在西部,无私奉献为国家,展现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初心使命、高尚品德和家国情怀。李吉均先生的逝世,是兰州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吉均先生!
遵本人生前遗愿及家属意愿,丧事从简。告别仪式定于2020年7月25日(星期六)上午9时在兰州华林山殡仪馆怀仁堂举行。
李吉均先生千古!
中共兰州大学委员会 兰州大学2020年7月21日
联系人: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沈正虎,13919211171
兰州大学学校办公室徐鹏彬,13893178798
传 真:0931-8625576
0931-8912129
邮 箱:mishuke@lzu.edu.cn
地 址:兰州雁滩科教城一期院士楼2号楼202室
兰州大学李吉均院士治丧工作小组名单
组 长:马小洁 严纯华
副组长:吴国生 潘保田
成 员:徐生诚 曹爱辉 蔺海波 李玉民
曹 红范宝军 王 锐 沙勇忠
王定峰 安俊堂贺德衍 许鹏飞
李鹏杰 药丽雯 张继革杜生一
陈彦通 阴怀勇 代全顺 李万里
曹国林 宋德明 陈文波 陈文江
田旭龙沈正虎 勾晓华
让我们用这50个瞬间
深切缅怀李吉均院士
1
1956年,李吉均先生大学毕业,于南京玄武湖留影。
2
1959年,李吉均先生在祁连山冰川考察(从左至右依次为:李吉均、任炳辉、刘泽纯)。
3
1959年,李吉均先生手绘的冰川地貌素描
4
1966年,李吉均先生工作十年照。
5
1979年,地质地理系师生在甘肃陇东高原考察地貌,李吉均先生正在给大家讲解。
6
1980年,李吉均先生带Derbyshire教授在兰州大砂沟野外考察。
7
1981年,李吉均先生带领研究生在贡嘎山野外考察。
8
1981年,冰川考察组组长李吉均先生在青藏高原考察时翻阅地貌图。
9
1981年,冰川考察组在川西高原稻城桑堆考察古冰帽,李吉均先生给他的研究生姚檀栋、秦大河、周尚哲等作现场指导。
10
1982年5月,冰川考察组翻越大雪山——贡嘎山西坡的子梅垭口,海拔4200米(从左到右依次为:姚檀栋、冯兆东、安成谋、李吉均)。
11
1983年8月,冰川考察组第二批科考队员在贡嘎山海螺沟磨西区公所留影。
12
1984年5月,兰大地质地理系部分教师留影。第一排有李吉均、张林源、张维信、艾南山等教授。
13
1989年,李吉均先生在达里加山和美国科学院院士Tom合影。
14
1989年,李吉均先生在九州台考察。
15
1990年,李吉均先生在前苏联乌兰乌德车站留影。
16
1991年,李吉均先生和Porter教授参加北京国际第四纪大会。
17
1993年,李吉均、陈耀祖、刘有成、郑国錩四位学部委员(院士)留影。
18
1994年7月,李吉均先生在筹建西部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座谈会后留影。
19
1995年,李吉均先生参观工程冻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
1996年,李吉均先生在祁连山进行考察。
21
1998年,在“七一”冰川留影(从左至右依次为:邹应双,李吉均,潘保田,赵志军)。
22
1999年7月,李吉均先生于重庆巫山县长江南岸留影。
23
2001年,李吉均先生在香港科技大学访问(左起为李吉均、刘东生、吴新智、苏纪兰)
24
2003年,李吉均先生在甘肃天水顶风冒雪进行野外考察。
25
2005年6月,李吉均先生为兰州大学与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动员会作精彩报告。
26
2006年5月,李吉均先生、王乃昂教授等人将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奖金全部捐出,设立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求真”奖学金。
27
2006年12月,李吉均先生等出席资源环境学院成立六十周年庆典大会。
28
2007年10月,李吉均先生生日当天与学生合影。
29
2009年,李吉均先生获第二届中国地理科学杰出成就奖。
30
2009年10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发了《1909-2009百年中国地理大发现》专辑,其中刊载了李吉均先生、陈发虎教授等7人提交的推荐提案。
31
2010年6月,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地学部院士合影。
32
2010年8月,李吉均先生出席第十届全国第四纪大会会前培训班,并发表讲话。
33
2011年,李吉均先生78岁生日留影。
34
2012年5月,李吉均先生在兰州红泥沟野外考察。
35
2012年9月,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共建“干旱环境与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签约暨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举行,李吉均先生出席。
36
2012年10月,“青藏高原隆升与气候环境变化、人地关系”学术研讨会暨李吉均院士八十华诞庆祝会在兰州大学举行。
37
2013年11月,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举行冰川擦痕石揭幕仪式。这块冰川擦痕石是由李吉均院士团队在校友捐助下从青藏高原搬运回来的。李吉均先生在石上的题字,勉励师生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38
2014年9月,李吉均先生(中)一行考察马衔山地球科学实践教学基地。
39
2015年9月,李吉均先生一行考察乐都和永登地区地貌演化。
40
2016年1月,《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了李吉均先生的事迹。(点击图片可阅读原文)
41
2016年,李吉均先生荣获“国华杰出学者”称号。
42
2017年6月,中国地理学会西北代表处纪念“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暨绿色“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李吉均先生发言。
43
2019年3月,耄耋之年的李吉均先生依然坚持阅读。
44
2019年3月,甘肃卫视报道“共和国兰大人——李吉均”。(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
45
2019年3月,纪念施雅风先生学术思想暨冰冻圈科学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李吉均先生讲话。
46
2019年7月,《光明日报》“光明学人”栏目专访李吉均先生。(点击图片可阅读原文)
47
2019年9月,李吉均先生在资源环境学院2019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寄语同学们:坚守奋斗,再创荣光!
48
2019年9月,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上,省委书记林铎为李吉均先生颁发“坚守·奋斗杰出贡献奖”。
49
2019年9月,李吉均先生深情告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点击图片可观看视频)
50
2020年2月,李吉均先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学校“治学大家谈”栏目勉励师生:“人生起伏多端、变化莫测。为学先求立志,不管风吹浪打,勇往直前。牢记:天生我材必有用,为学如登山。”
先生千古!
封面图片:韩志晓
图文整理:肖坤 许文艳 卢晓庆 周唱 苏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