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院保卫处发布10月校园警情通报。财会系16级某学生报称,其在网上浏览豆瓣平台时,看到有刷单的兼职,就添加了对方微信进行联系,对方提供了一个二维码,称扫码就可完成刷单任务,且不会扣费成功。
该生随即扫码,并通过“花呗”平台支付了423.61元。但对方告知其未能成功操作,于是再次提供了一个二维码,要求该生重新扫码。该生进行扫码操作后,发现自己余额宝帐户被扣除了2900元,并将情况告诉对方。对方称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退款,于是指引该生下载分期乐APP,办理了“乐花”卡绑定微信获得8000元的信用额度。
完成这一操作之后,对方发来二维码,要求该生扫码,该生通过微信扫码后发现又向对方转账了8000元。此时,才发现上当受骗,共损失11323.61元。
我们可能还会遇到这些
短信诈骗
假称家人发信息让你转钱
消费诈骗
外校推销人员以“优惠”价格推销文具
购买后再联系对方便不知所踪
网上兼职诈骗
网络兼职打字员是宅家网民最常见的骗术之一。仔细一想就会明白,我们进入网络社会已久,打字这个基本技能已在轻壮年中普及,更别提极速扫描、ORC(文字识别软件)和AI语音输入的便捷黑科技,哪里还会缺所谓的网络打字员?以此类推,“网络代刷员”、“刷单员”之类骗术也就不难分析了。
刷单诈骗起初会如约将刷单的本金和佣金打入兼职者账户,随着兼职者慢慢入套,刷单的金额越来越大,诈骗分子会以卡单、账户异常等借口为由无法将本金和佣金打入兼职者账户,后继续哄骗兼职者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刷单解锁账户。
网恋诈骗近期时有发生,骗子伪装成异性对象向你频频示好,再找各种理由向你借钱…网恋有风险,交友需谨慎,涉及钱财更要留心了!
校园贷诈骗
诈骗分子自称校园贷代理,有内部渠道可以帮大学生贷款,并承诺贷款不成功不收钱。陷入其中便容易利滚利,高额利息令人难以招架。如果有人莫名给你转账,不要轻易相信。一定要亲自去银行核实!嫌疑人在网上购买你的资料后,以你的名义向贷款机构借钱,再以转错账为由,让你把钱转给他。
过几个月,贷款机构就会催你还钱!遇到这种情况,不要盲目听从,一定要亲自去银行核实!
网上中奖诈骗
骗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受害者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骗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受害者一次次汇款,直到失去联系受害者才发觉被骗。
网络游戏类诈骗
骗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的买卖,或者代练,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的方式,待得到钱款后不予交易。
出售作弊工具诈骗
骗子以各种考试为契机,向考生及家长发送短信,号称有内部渠道提供答案并留QQ号。加此QQ为好友,对方会发送一个网站供您浏览,此网站内容极具欺骗性,容易受骗“入套”。
教育退费诈骗
骗子冒充教育、财政或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打着“发放扶贫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学校补助款”等幌子,以将助学金、教育费转至受害人银行卡为名,诱骗被害人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诈骗银行卡内的资金。
……
在大学校园里,类似的网络诈骗数不胜数。最近,“注销网贷账号”的新型骗局在多地爆发式增长。不法分子冒充“银行以及分期乐、360借条等网贷平台客服”主动来电,针对在校及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实施诈骗,理由为“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当事人配合注销在大学期间曾注册的网络贷款平台账号”,甚至用上了“当事人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影响个人征信需要配合注销”等各种借口。
骗子知道受害人的真实姓名,还能说出他们的身份证号、紧急联系人、学校名称、地址,甚至消费记录等个人信息,因此许多受害者被骗后仍浑然不觉。而事实是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的,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
以“分期乐”平台为例,已经注册申请网贷平台的用户可以注销自己的账号,需满足“账号的所有账单需全部还清(包括与分期乐合作的第三方平台账单)”和“账号不能有流程中的订单或者开通中的状态”两个条件。账户注销后,个人信息会被删除,将无法使用该账户消费,也无法找回该账户。
防骗指南
提高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让犯罪分子无机可乘。
不贪心。遇到有天上掉馅饼或是有人无事献殷勤时,一定要加强警惕,防止因一时贪恋着了骗子的道,成为违法行为的受害对象。
不轻信。切勿仅凭对方自称的身份信息及发过来的图片等,轻易相信对方。在进行各类涉及财物的交易时,一定要先核实对方身份,确定无误后再进行。
不泄露信息。与不熟悉的人聊天,不要透露自己个人隐私,以防被敲诈。在进行购物、消费时,尽量使用化名或模糊地址,防止信息泄露。
不转账。微信等聊天工具认识的好友,尤其是谈恋爱为名的交友,对方以各种缘由提出的借款,不可轻易转账汇款。遇有自称公检法或其他执法单位人员,更应先向本地执法机关进行核实。
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大家平时一定要加强防诈骗知识的学习,要多关注学院通过各种平台发送的有关宣传材料、警示案例和警情通报,增强识别各类诈骗伎俩的本领,避免自己上当受骗。同时,要做到不存贪念,坚信天上绝不会掉馅饼!
来源:学院保卫处 综合整理自网络
图文编辑:卢秀娟 黄晓茵
排版编辑:廖铿才
责任编辑:李晓敏 冯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