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男生变“学霸”:像狗一样奔跑又何妨 从小学到高中,辗转5个城市,他笑称“不知道换了多少个学校”。初中开始,几乎每门功课都交白卷,应该算是个典型的“学渣”;高中转学到陌生城市,半夜翻墙出去彻夜打网络游戏,高三下学期在一片不解与质疑声中发奋努力,成功考上以前从来不敢想的本科学校,在学校创办电台、获得辩论队最佳辩手——把这种人称为“学霸”,倒也名副其实。
这是里则林,“学渣与学霸两种状态螺旋式交替的人生”。
人生那么多坐标,对于里则林来说,学习只是其中之一。换个角度看,他是刘同担任监制的“左右工作室”的签约作者,新书《像狗一样奔跑》短短两个月卖出去5万册,他还是韩寒监制的“ONE一个”APP常驻高赞作家。现在,他自己创业,经营一家影视创意公司,制作传播力极强的“病毒视频”。他是文风独特幽默的“萌怪青年”,是自己人生的导演。 1990年,里则林出生在广东。从小父母忙着做生意,很少有时间照顾他。“几乎少年宫有的培训我都参加过。”里则林小学时的周末被各种班包围,钢琴、围棋、书法、朗诵、奥数、英语、足球等等排得满满当当。这让他几乎没有时间玩。
里则林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顺利考入了全重庆最好的初中——重庆市南开中学。 在那个每个人都是学习永动机的环境,里则林感受到了强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青春期叛逆,里则林开始和父母老师对立起来,最后彻底无心向学。那时的他每天斜挎一只书包,里面没有一本书和一点文具,装的全是水果和饮料。“别人上学是为了好好学习,而我仅仅是为了健康成长。”泡网吧打游戏,或是成为某个帮派的“帮主”,带领一群“小弟”爬墙。 没过多久,他就从重点中学转到了离家很近的普通中学。在那里,他遇到了许多童年的伙伴,完全将学习抛到了脑后。 父母壮士断腕,狠心将他发配到了海口市的一所私立学校。
在那里日子还是照常,夜里跳墙外出打游戏,白天上课睡觉。高二,班主任找到他,递给他一大箱子书,说:“你可以不写作业,交白卷,但必须看书,每周交给我一篇读书笔记。”《老人与海》《红与黑》《基度山伯爵》,里则林开始了阅读生涯,“在无聊的生活中,阅读是照亮我人生的一束光,我感谢那段日子。”这个作业他完成得很认真。一次请假外出回来,班上同学悄悄告诉他:“你不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读你的读书笔记了,写得真好!” 高三那年的中秋节,宿舍同学都回家了。他突然觉得怅然若失,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倾诉苦楚。3天后,父亲给他用特快专递寄来回信,用笔写了满满3页纸,他第一次被感动。寒假结束回学校前,一家人默默吃饭,父亲忽然说了一句:“儿子再回来就是个大学生了。”那句话让他的心突然被触动了一下。
回到学校,“有一次我在网吧打游戏,无比空虚,突然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我就去找网管要了一支圆珠笔,一张纸,开始列一个清单,把我一生想做的事情、想去的地方、想完成的壮举都写了下来。其中第一条就是‘考上一个大学’。
但那时候我的模拟考试总分是190分,是别的同学闭着眼睛都能考出来的分数。”谈到过往,他一笑。 从那时起,里则林在老师和同学或不解或质疑的声音中开始默默努力。整整一个学期,他再也没有逃课出去上过网,也没有半夜待在宿舍和同学一起赌球,而是每天在楼下的自习室,认认真真地看书做题。自习室熄灯之后,他蹲在公共厕所继续看。高考分数出来那天,断定里则林能上专科就是奇迹的班主任,看着他过了二本分数线,取得了578分的好成绩,目瞪口呆。“别人都说我会长成渣,但是我没有。”他说。大学时代的里则林还是醉心写作。
这也是高三那年他写在纸上的第二个愿望——写一本书,题目就叫《像狗一样奔跑》。“生活有时只是一场田径赛,在起跑线上等发令枪是世界上最漫长的事情,万物都在焦躁的运动,唯有起跑线上的人一动不动,心里充满紧张和焦虑。只是当枪响的那一刻,突然世界就寂静了,万物都在静止,耳边只有风声,而领先者总是那些像狗一样奔跑的人。他们只盯着一个目标奔跑的样子,可爱又令人感动。为自己奔跑,像狗一样又何妨。”在一篇文章中,他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