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学院各二级学院简介

韶关学院招生在线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韶关学院各二级学院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学术功底扎实、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9人,讲师26人,博士、硕士38人。拥有广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优秀思政课教师、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硕士研究生导师、韶关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韶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校级教学名师等多人。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服务地方,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校级重点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校级重点扶持学科。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十多项,在《政治学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等国家权威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学院依托广东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基地,瞄准区域发展与建设的需要展开研究,已有多项调研成果获得政府部门采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智库”作用。

学院设有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8名。学院致力于为社会培养胜任中学政治、历史教学师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组织宣传、管理服务、思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均在10%以上,多次获得学校考研“突出贡献奖”、“就业创业先进单位”等称号,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就业去向主要在珠三角等发达城市和周边地区,就业对口率达90%。学院已为社会输送了数千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成为教育战线及党政机关的骨干力量。

教师教育学院(韶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韶州师范学院)是2020年1月由原教育学院与原韶州师范分院合并组建的二级学院。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挂靠教师教育学院(韶州师范学院),承担全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设教育学系、心理学系、教育技术系和学前教育系等4个教学系,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设公共教学管理部、实践教学管理部等2个管理部门,专任教师9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5人,多名教师获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2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30多部,《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政策法规》和《电视节目制作基础》成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实验实训室建设。教育学为省级重点特色建设学科,小学教育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设有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比较教育和民族教育等5个研究所;设有粤北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现代化研究基地和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习基地50多个,其中,粤北基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设有数字产品开发室、数字音频和视频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实验室、心理辅导室、蒙氏教育实训室和奥尔夫教育实训室等一批实验实训室。

学院现有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学和学前教育6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3448人,为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二级学院。近年来,学生在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全国 “移动互联网络创新设计大赛”、广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学术科技作品、创业计划大赛等一系列比赛中屡获佳绩。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韶关师专中文科,1978年师专复办后改设中文系,2004年建立文学院,2019年更名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学院现设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秘书学三个专业,在校本科生1101人。现有专任教师38人,其中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6人。学院现有广东“特支计划”专家1人,“扬帆计划”青年博士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享受韶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另有韶关市“育鹰工程”培养对象3人,“雏鹰工程”培养对象2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闻学专业是韶关市委宣传部与韶关学院共建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与韶关市文联合办有“文学创作实验班”,与韶关市“书协”合建有书法创作研究基地。

学院的“禅宗研究”是韶关市首批市校共建重点学科,“古代文学”是连续四届校重点学科。挂靠学院的“禅宗文化研究中心”是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

学院建有汉字与书法实训室、板书训练长廊、教师口才实训室、会务实训室、新媒体4K数字非线性编辑室、数字影音作品制作室、地方特色文化新媒体传播室等实验实训室。另设有1个文献资料室。

学院围绕专业特点设立了演讲辩论协会、话剧社、书法协会等学生社团,每年举办“社团活动节”或“文化艺术节”。近年来共获得国家级专业竞赛奖10余项,省级各类竞赛奖2000多项。学院团委被评为韶关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

自2017年以来,学院连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率覆盖面达70%;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考研录取率15%左右,新闻学专业考研录取率10%;汉语言文学专业50%以上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及公立学校在编教师,新闻专业30%在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单位就职。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前身是韶关师范专科学校英语科,创立于1958年。60多年来,学院培养外语人才1万多人。

学院现有英语(师范)、商务英语和日语3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600人。教职工111人,外籍教师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7人,硕士68人;国家二级教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1人。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项目80多项,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教辅等3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基地”“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体验式英语写作教学示范基地”,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同传翻译实训室、商务英语实训室、日本文化体验室、云终端语音室、听说自主学习室等教学平台。获国家和省优秀教学成果3项,《大学英语》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英语(师范)专业为“名牌特色专业”。

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3项、一等奖100多项;获“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广东省师范技能比赛、广东省翻译大赛和中国人日语作文大赛等奖项35项;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10多项、省级项目20多项;每年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奖励。学生录取国内外知名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连年攀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薪酬不断提高。

学院获“广东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奖”“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广东省巾帼文明岗”“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考研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4个本科专业,201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广东省“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共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41名,教职员工54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含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博士12人、硕士35人、在读博士8人;教师中获得省市级和校级各种教学、科研、人才类荣誉称号24人次。

近年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多篇;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教科研项目55项;获省校级教学成果奖5项;学院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承担了多项省“强师工程”培训项目。

学院设有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统计系和公共数学教学部等四个教学系(部);有专业图书6000余册、学术期刊1200余册;有数学建模实验室、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可以满足师生教科研需要。

学院有良好的学风,共有178位同学考取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连续多年被学校评为“优秀考研组织单位”。学院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各类数学建模竞赛、数据挖掘挑战赛、数学竞赛、统计建模大赛、计算机博弈大赛、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科技作品竞赛、教学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11项;学生主持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53项;累计为社会各界培养人才一万余人,就业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学院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将进一步加大“应用数学”、“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统计学”和“数学教育”等方向学科建设力度,努力锻造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撑、智力支撑和文化支撑,为区域经济与科技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

英东生物与农业学院于2020年1月由原英东生命科学学院和原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共有教职工111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8人,副高级职称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3名。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名,校级培养对象2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韶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名,韶关市优秀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享受韶关市政府津贴2人,有8人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学院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园艺、动物科学、园林和土地资源管理7个本科专业,其中园艺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是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园艺专业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园艺学科是广东省“冲补强”重点建设学科,二级学科“蔬菜学”是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是市校共建重点学科;生态学学科为校级重点培育学科。《普通生物学》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动物学》为省级重点课程、同时还拥有一批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广东省农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粤北生猪生产及疫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生猪养殖废弃物减量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粤北地区生态农业教育实践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韶关学院动物疫病诊断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省级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建有“韶关学院—浙江美之奥种业有限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韶关学院—博雅生物(广东)制药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等实践平台。

学院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等教科研课题30余项,科研经费达1500余万元。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学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应届毕业生考研升学率持续多年名列全校第一。

英东食品学院

英东食品学院面向广东食品产业发展需求,27年来长期致力于培养工科应用型创新人才3200余人。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二个全日制四年本科专业,在校学生868人。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被评为广东省一流本科和省级重点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两个本科专业均实行教育部“3+1”应用型卓越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学生可选择同步申请纳入“2+2”国际联合办学双学位模式培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下设卓越食品工程师、食品商务管理2个专业方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下设卓越食品质量工程师、食品安全2个专业方向。

学院现有教工41人,另有外教2人和外聘实践指导教师10余人。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60%、博士比例55%,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和一批广东省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广东“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先后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完成产学研项目60余项,获发明专利授权20多项,发表科研论文7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出版高校教材20多部,承担设计和建设规模食品工厂8个。

学院拥有广东省重点学科、市级和校级重点学科各1个。建立了广东省粤北特色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轻工化工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协同育人中心等省级创新和育人平台,拥有近4000万元的现代教学和科研实验仪器设备,4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遵循工程人才培养规律,于2013年开始按教育部“3+1”卓越工程人才计划培养新工科人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连续7年被授予就业先进集体。已先后与澳洲纽卡斯尔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英国女王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双校学士、硕士学位国际联合办学关系,已有百余名毕业生出国留学或考取研究生。

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学院、ICT学院)

学院始创于1985年(含软件学院<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和ICT学院),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办学目标。承担学院教学科研任务的教师90多人,其中教授级18人,博士34人,有省级教学团队优秀项目1个。

学院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一流本科专业、省重点专业、省第一批通过IEET工程认证)、软件工程(国家级产学合作专业)、通信工程(省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个本科专业,同时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1项目)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2000余人。

学院近年来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13项,包括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省信息科学与技术协同育人平台、省信息技术现代产业学院等。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广东省“冲补强”学科和省重点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是市校共建重点学科;有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省工程技术开发中心;近3年来,教师完成国家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项目7项,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80余篇。

学院实验中心面积7000平方米,设备总值5500万元。拥有国家ICT创新基地、省工程中心、省教学型重点实验室、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学院2020届毕业生考研上线54人。2019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9.35%,平均月薪超过6000元,专业对口率89.8%,平均薪酬高出同类本科同专业1000元;近3年来,学生参加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68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33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36篇,获专利、软件著作产权28项。

智能工程学院

智能工程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58年开办的物理专业,2008年由物理系、机电系合并成立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2020年1月更名为智能工程学院。学院是学校最大的理工科学院,目前有在校本科生2110人,已培养本科毕业生近8千人。

学院致力于发展理论物理、智能制造,突出机、电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方向,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具有责任意识、扎实专业基础、较强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下设5个教学系和1个实验中心,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2018年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IEET)。2019年组建新能源汽车与智能装备省级产业学院并获立项,全力打造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等新工科专业特色。

学院有教职工96人,高级职称29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28人(其中博士后4人)。教师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79项,发表学术论文中被SCI、EI、ISTP等收录210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23项。

学院推行多年的“一专业一社团一竞赛”协同育人机制已成为校内品牌,50%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在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师范生技能竞赛、智能车竞赛等国家级和省级学科竞赛取得了突出成绩,其中在2019年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中获得特等奖3项(冠军、亚军、季军各1项)。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升(其中2019年上线率12.4%,获“考研工作突出贡献奖”);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其中2019年初次就业率99.01%,获“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化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韶关师专“生化科”,学院以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化学工程师、环境工程师和建筑结构工程师等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迄今已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5000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形成了显著的办学优势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工程造价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7个培养方向)。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00余人。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工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

专业

优势

化学(师范)

广东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和广东省唯一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建设专业

应用化学

省级特色专业

环境工程

省级特色建设专业和校级新工科建设专业

土木工程

新办热门就业专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热门就业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或国(境)外留学经历教师占55%、高级职称占54%。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教学名师1名、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和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6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名、校级教学名师2名、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等荣誉多项,科研、教研项目10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专版30余项。

学院实验中心为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面积约1.8万m2,总资产2500余万元。学院在3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有实习基地。

近年来,学院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创”项目43项;在各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奖励55项。每年均有超过10%的毕业生录取到包括华南理工大学、韩国庆熙大学等高校读研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历年均超过全省、全校平均水平,72.6%的毕业生在“珠三角”就业。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是2020年1月由原韶关学院法学院和原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合并组建成立。目前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00余人、继续教育在读学生1000余人。至今已培养毕业生达6500人。近5年来,政法学院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6%以上,考研升学学生占比保持在4%-5%,2019年学生参加国家律师职业资格考试通过人数占学生总人数比为35%。2018-2019学年麦可思调查统计显示,政法学院毕业生职业素养增值数据为94%,排名学校第二;职业发展能力增值数据为93%,排名学校第二;创新能力增值数据为91%,排名学校第三。

政法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梯队齐全、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专任教师46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博士10人(不含在读)。政法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在保证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同时,特别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探索一套更为合理、科学的实训课程体系,积极培养学生具备一些实用的、符合地方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实施“五位一体、三一工程”和 “六个一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和管理人才。

政法学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专业人才荟萃的优势,在地方立法、咨政建言、法制宣传、学术交流、禁毒社工及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推地方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目前,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和咨询服务基地、广东省禁毒社工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广东省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均挂靠在政法学院。

商学院

商学院(原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集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于一体,设有国际经济贸易系、工商管理系、会计系等3个系,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4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7人,副高以上专任教师比例达到39.2%;博士学位以上教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达到27.5%,同时,学院具有海外学历教师12人,长期聘用美国、英国等主要英语国家的专业教师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

学院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了相对完备的专业实验室,实验中心面积近2000平方米,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国际贸易实验室、会计岗位实验室、ERP实验室、企业信息系统实验室、企业运营对抗实验室、金融证券实验室、市场营销实验室、人力资源实验室、python数据分析实验室等实验室。学院与社会合作建设了相对完备的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

学院着力培养本土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商科人才。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深度融合。先后本地银企单位合作开办金融人才实验班和邮政创新人才实验班;扎实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合作举办了国际商务本专科专业(3+0形式),本科专业(3+1形式),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开展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层次合作办学(3+1形式);学院举办会计专业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创新实验班,培养国际化财经人才,学生有获得ACCA执业资格证书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应用会计理学学士学位的机会。学院培养的商科人才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学生成长平台广阔,就业前景良好,总体就业率年平均达到96%以上。

旅游与地理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目前开设有旅游管理、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是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韶关学院第四批扶持学科,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韶关学院校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专任教师中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具有硕士学位教师93%。拥有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茶艺师、高级导游、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多人;现有在校生844人。

学院办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良好。拥有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300余万元。拥有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九龙湖公主酒店、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韶关一中等2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

学院围绕“立足粤北,服务广东,辐射港澳,面向全国”的办学宗旨,按照“厚基础、强能力、有特色”的原则,坚持改革引领、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强化特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为关键,以科研促教学,凝练学科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引领文化传承创新,推进学院科学发展,提升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培养思想品德好、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五年来,共培养毕业生1000余名。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成为广东省唯一连续三年获评共青团基层团组织最高荣誉的基层团委。近年来,学生考取研究生率逐年攀升,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资格证书比例超过50%。未来,学院将以申硕为目标,促进学院办学水平在校内和省内同类院校处于前列,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

音乐与舞蹈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8年的韶关教育学院音乐系和创建于1998年的韶关大学音乐系。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办音乐学(师范类)本科专业;2006年开办音乐表演类本科专业;2011年开办舞蹈学(师范)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949人。三十多年来,为粤北、广东及全国培养和输送了3千多名合格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成为业务骨干,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音乐与舞蹈学院是广东省较早开办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的院系之一;在普通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均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机制,建立了一支学历、职称较高,年龄配置合理,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56名,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讲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人、硕士学位教师22人。音乐与舞蹈学院下设两个教学系(音乐学系和舞蹈学系)和两个中心(歌剧中心和粤北音乐与舞蹈研究中心)。

音乐与舞蹈学院注重艺术实践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为师生提供学习、实践和观摩的机会,通过举办艺术实践月系列活动和组织参加省内外声乐、舞蹈和器乐比赛,为师生搭建一个展示师生风采、汇报成果的舞台,并经常承接粤北地区各类文艺演出。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多首原创歌曲、声乐表演和舞蹈原创作品分别获国家教育部、省、市级金奖或一等奖;教师多人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有影响的重大声乐大赛均获得金奖和银奖的好成绩。在全省同类院校中,我校音乐与舞蹈学院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院系。

近年来,音乐与舞蹈学院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拓宽新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应用型艺术人才的服务地方的路径。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始创于1984年(原韶关教育学院美术系),办学历史悠久,是广东省较早开办美术教育专业的院校之一。2002年升格为本科层次教育,2014年正式更名为韶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学院现设有美术学(分中国画、油画、水彩画3个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产品设计4个专业,在校学生1171名。学院分别在黄田坝校区(一年级)和大塘校区(二三四年级)办学,教学场所总面积1万多平方米。设有产品造型实验室、服装工艺实验室、数码影像实验室、雕塑陶艺实验室,版画实验室,临摹拷贝实验室、环境设计实验室,视觉传达实验室和绘画艺术工作室(分中国画工作室、油画工作室、水彩画工作室、版画工作室)、美术与设计学院展厅、市文化艺术中心展厅等教学实验、实训场所,有作品收藏室、教具仓库、美术专业图书分馆等教学辅助场地,有校外实习基地18个。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业教师45人,管理和教辅人员10人;教授4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名、硕士学位教师31名。

学院秉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推进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和办学环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注重对外交流;先后与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力争为粤北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美术和设计类优秀人才。

学院也是广东省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2010-2013、2014-2017年度连续两届被评为“先进会员单位”称号。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经过几代体育人的艰苦奋斗,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已为社会培养了各类体育事业人才7000余人,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院现设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分别设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专业,在校普通本科学生1097人。学院设有大学体育、田径、球类、综合、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等6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学院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27人,博士(含在读)15人,硕士3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人;国家级裁判3名,一级裁判30多名。学院共承担省(部)、厅级科研项目45项,主编和参编教材9部,学院教师多篇论文入选伦敦奥运会、巴西奥运会科学大会。

学院在省内高校率先开展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粤北区域体育等科研项目的研究,曾被评为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院是省内同类院校学科发展较快,专业水平较高的体育院系之一。学院与广州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7位教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学院被列为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学生工作团队被评为广东省高校优秀学生工作团队。

学院目前有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各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2门。学院承担学校2万多在校生公共体育教学任务和各专项运动队的训练、竞赛工作,先后获得3项舞龙舞狮全国冠军,全国大学生基本功比赛篮球第二名、武术第七名,一大批全省大学生比赛冠军,全省大学生基本功一等奖,省大运会十强等,名列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考研上线率和录取率连续十年在省内体育类院系中名列前茅。

学院教学场馆有排球馆、小球馆、综合训练馆、塑胶田径场、恒温游泳馆、武术室、健身室、篮球场、网球场等数十个,运动场地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全省体育场馆设施最好的高校之一,承办过许多高水平赛事。

韶关学院医学院

韶关学院医学院是韶关学院的校外二级学院、粤北地区唯一的高等医学院校,是 “广东省农村卫生人才培训中心”挂靠学院,省、市基层医疗卫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已培养了七万多名具有较强服务能力与良好服务意识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医疗卫技人才,得到社会广泛赞誉,被授予“全国乡村医生培训先进集体”、“白求恩式先进集体”、“韶关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两个校区,占地111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拥有一所直属附属医院,五所医教共建临床学院,超过一百所实习医院。建有铭源基金英东科教楼、香港道德会实验大楼、霍宗杰实验大楼等实验实训场所。

学院开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医学检验技术三个本科专业和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中药学和医学影像技术共九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3859人(本科生1946人、专科生1913人)。教职工396人,其中专任教师209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71人占专任教师的34%。毕业生就业率保持93%以上,近年来学生考研录取率不断攀升。

学院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发展战略。科研上注重结合粤北医药卫生事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研上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建设,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5年来,我院教师主持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韶关市科技计划项目、韶关市卫健局、韶关学院、韶关市社科联、广东省医药类高教指、韶关学院医学院等各级课题共143项,荣获韶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韶关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其他各类学术奖励9项;发表学术论文312篇,其中SCI收录4篇(累积影响因子6.859),核心期刊79篇;编写或参编教材、学术专著36本。

2013年至今,学院学生每年参加由李嘉诚基金会资助、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办公室主办的“广东省医学生公益种子培育计划项目”,到粤北山区开展医疗扶贫健康宣教活动,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医德教育,推进“医疗扶贫与医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教育国际化

学校确立“以开放的视野办学、办开放的大学”的教育国际化理念,先后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日本、韩国、泰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建立了联系、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开展了3+0中外合作专科项目,2+2、3+1、1+2+1本科双学位项目,4+1、4+1.5硕士项目,交换生项目,短期社会实践项目等10多个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项目。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面向印尼、泰国、日本、韩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乌克兰、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内地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被省侨办、省教育厅列为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创新创业学院

(开展“双创”教育,不招生)

创新创业学院于2016年5月成立,负责统筹管理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和2300余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70余间创业孵化室的管理。创新创业大楼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设有先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实训平台”。学校是“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学院联盟”“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高校创业就业联盟”共建单位,《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理事单位。

学院积极开展政校企合作项目,共建有省级双创区域示范基地“韶关市智汇小镇”;师生共同运营的“韶关市玉蕈创业园”获第一批国家科技部备案“星创天地”。近年来,学院指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约1400项;“创业先锋班、青创班、GYB、SYB、创业实训、电商”等培训学生1.6万余名。学生曾荣获“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全国优秀创客”,连续三届获“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双创”教育进行200余次新闻报道。

近年来,学校因创新创业教育业绩突出,获批全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对分教研示范基地”、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广东省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和广东高校大学生“青创空间”孵化中心示范点、省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2018年12月13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一致认为我校“以创新创业为突破,形成山区双创特色”。

继续教育学院、干部教育学院、

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干部教育学院与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合署办公,负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学校于1982年开始举办成人高等教育,前期设置了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处、自学考试辅导中心、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2014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为了全省8家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之一。2018年学校成立干部教育学院,2019年11月成人教育处改名为继续教育学院。

近年来,学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优化教育布局,开展了系列改革新举措,如 开展“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的成人本科教育项目;开展“圆梦计划”,帮助在粤务工青年参加成人学历教育学习等。2016年投入100万元建设了成人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和粤北基础教育大数据平台--“韶关学院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化平台” 。学院已成为广东省文化厅、教育厅、侨办授牌的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和广州市国税系统干部培训基地、韶关市农信系统干部培训基地。近五年来学院共举办各类培训项目81个,培训学员总数超过5万人次。学校已成为韶关市校长培训基地、韶关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韶关市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指导中心、韶关市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韶关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

学校投资2550多万元兴建了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一期大楼,面积6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60人培训,150人住宿。香港实业家旭日国际集团蔡志明先生捐赠了3000万元建设发展中心二期大楼和完善一期大楼。中心将立足粤北、面向广东、服务全国、影响国际,力争成为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中心、资源中心和研究中心,成为区域教师教育创新改革的试验区。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韶关学院-微高校-院校号-韶关学院招生在线-韶关学院各二级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