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寒来暑往,大学四年已在身后,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2020届全体学生并肩立于这个时间序列的界点——毕业展。好事多磨,我们毕业的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形势虽使我们无法促膝交谈,却也在无形间把本学科的学习成果的展陈推向了更广阔的网络空间中。艺术与人文学院自加入美院毕业展览后首次以此方式呈现于大众,我们也由此有幸与全球的艺术实践者站在一起,探索展览在脱离空间实体后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毕业展的主题“虚拟的真实”正是与这个特殊的展出方式息息相关,当所有的图像和文字构成的学术共同体都浮现在虚拟空间时,屏幕前的你我所能接触到的“真实”又存在于何方?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真实存在于空间中的实体,我们为此所付出的心血也由真实存在的时间和意念为证。何为虚拟,何为真实,虚拟如何承载真实?我们将以整个展览提供我们的思考。
展览“虚拟的真实”以地层学概念为灵感,加入对时间、空间、物质的思考,将毕业生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即“永生的维度”“真实的序列”“媒介的艺术”和“多元的境遇”。
第一部分“永生的维度”收录了以墓葬及其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永生的欲望是贯穿整个墓葬史的灵魂,也是支撑所有维度生命的存在。这些长眠于地底不欲人知的杰作是以怎样的姿态引起崭新的思绪,古老的材料又如何焕彩,我们将在这些文章中看到同学们的努力。第二部分“真实的序列”聚焦于地表的材料,地面的各类建筑诸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空间、学校等成为这部分所收录文章的关注点,论文以不同方向的学科视角深入发掘当下种种与艺术关联的空间现象。被讨论的所有空间和现象都真实存在于当下这个时间点,而此处的“序列”则是一个数学中的常用概念,暗示一个无限度、正在扩展的类别,乔治·库布勒写道:“形式序列的界限在哪里?因为历史研究是尚未完成的使命,所以其划分的界限便一再地移动,因为只要人们创造着历史,那它们就会继续移动。”这些话题不仅存在于当下,也大有可能延续至未来,发展成无限扩张的序列,而这些文章则为当下这一截点的思索留下一部分历史的足迹。第三部分“媒介的艺术”关注的是以各种物质媒介为主要对象展开的讨论,置于此处的文章首先为媒介的物质性本身所吸引,由此阐发种种联想,将物质性与其作为艺术品的社会性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连面成体,构成思维的艺术。至于最后收录于第四部分“多元的境遇”中的论文,它们的研究对象不一而足,甚至每每超越时空、跨越媒介,在多元的境遇中以自我的智性思考重构叙事,搭建起人造物的复杂性和个性。时间、空间、物质擦着思想之翼掠去,留待此地的是锤炼为字句的所谓“虚拟的真实”。
研究生毕业论文则涵盖了诸多课题领域,如:中国艺术史与学术史、中国古代视觉文化、书法历史与理论、岭南文化遗产与书画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理论批评与现当代艺术、西方美术风格史、艺术史理论等。今年共有17篇论文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4篇获得广州美术学院2020届优秀学位论文奖,分别为肖钰婷《倒悬之山——萧云从《胜情遥寄图册》的洞天主题》,肖清雨《从画禅室到芥子园——图文互释系统的生成与流变》,黄梓欣《舆论场中的“艺术真实”:香港新美术运动(1941)和漫画界》以及张君《造字神话还是前卫符号?——85新潮中的“伪汉字”艺术创作》。
芒种已至,有芒之种谷可稼种,我等在此六月耕耘之际以四年所学种下硕果,点绿成荫,谨于此地邀诸君同赏。
艺术与人文学院2020届全体毕业生
优秀作品推荐
本科生
(扫描文末二维码查看论文详情)
标题:《佛山彩灯的非遗特色化产品策略研究》
作者:陈婷
指导老师:李红
标题:《当代美术馆形态转变——探讨美术馆内实验剧场的发生现象》
作者:陈莹茜
指导老师:胡震
标题:《日本科幻动画艺术探微》
作者:何奕璇
指导老师:叶倩莹
标题:《赛博朋克艺术风格及其在平面设计实践上的应用初探》
作者:梁潇方
指导老师:聂皓雪
标题:《博物馆学习单的设计研究——以上海自然博物馆“演化之道”展区为例》
作者:林舒祺
指导老师:付文军
标题:《曲从如转圜——广东省博物馆藏明吴伟<洗兵图卷>图像来源考》
作者:林钰洁
指导老师:郭伟其
标题:《法庭绘画视觉文化研究》
作者:刘炫锋
指导老师:樊林
标题:《“图像环路”交织下的马远<十二水图>》
作者:卢彦伶
指导老师:郭伟其
标题:《“残酷”及其“复象”——论阿尔托理论对黑山学院实验戏剧的影响》
作者:卢泳欣
指导老师:沈森
标题:《博物馆 IP 与文创产品的关系研究——以故宫淘宝为中心》
作者:吴心彦
指导老师:吴杨波
标题:《南越王墓“滴水花瓣纹”银盒考源》
作者:叶敏璇
指导老师:邹清泉
标题:《11-13 世纪法国哥特式教堂中的玫瑰花窗与印度曼荼罗图像的借用关系》
作者姓名:王晨
指导老师:黄小茵
研究生
标题:《舆论场中的“艺术真实”:香港新美术运动(1941)和漫画界》
作者:黄梓欣
导师:李伟铭、蔡涛
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论文摘要:1941年,香港曾发起过一场新美术运动,这是一场被历史叙述所遗忘的美术运动。以漫画界为主体、少数木刻家共同参与的美术家群体,借以香港《华商报晚刊》(1946 年改名《华商报》)的文艺副刊《新美术》为艺术宣传阵地,发表诸多艺术批评言论和艺术作品,促进新美术运动的发展,并在港开展抗战宣传的美术活动。而在此之前,1939 年“现代中国漫画展”在香港的举办,是本地漫画活动的一个重要发端和契机。本文将通过对比和讨论《新美术》批评言论与当时香港其他媒体的言论,分析新美术运动的舆论动向;再者,文中将对《新美术》中漫画家所发表的素描、速写作品这一密集性的写实实践现象进行讨论,结合当时香港漫协开办的素描研究班和写生训练班等美术活动,讨论以夸张和讽刺手法见长的漫画界,此时突然加强写实技巧训练的历史动机及其运动脉络。本文注意到,作为留港美术人士舆论平台的《新美术》,此时既趋向新的艺术思想正统、但又对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充分包容的复杂格局。本文试图通过《新美术》这一舆论平台,观察并分析在抗战时期作为一个活跃于重庆、延安等官方体制之外的民间组织——漫画界群体在港主导的这场新美术运动中,以抗战社会现实和艺术真实为立足点,积极探索艺术的社会介入功能;可以说,这是在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前,以漫画界为主体对中国现代艺术实践进行充分反思和重新规划的一次集体行动。
标题:《从画禅室到芥子园——图文互释系统的生成与流变》
作者:肖清雨
导师: 郭伟其
研究方向: 艺术史与学术史
论文摘要:董之画作,较之宋画,失其精幽细局;鉴之元画,又失其简放超逸。在宋元两座笔墨宏山面前,我们似乎早已丧失了判断董作的基准:我们的眼睛拒绝着它们的复杂,也同时拒绝了它们的简单。或许,我们既“看不懂”南北宗论,亦“读不懂”南北宗论,只是因为它不仅止文论,亦不仅止图画——它是图式,是文本与图像在时间见证之下的交迭反复,是规范的视觉典型返照着群体的历史选择。
标题:《倒悬之山——萧云从<胜情遥寄图册>的洞天主题 》
作者:肖钰婷
导师:李清泉
研究方向:艺术历史与文献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将以萧云从于1653年应郑士介之邀所作的《胜情遥寄图册》为研究对象,考察图册中《学洪谷子法》出现的倒悬山体、佛像的图像,以及《仿关仝》中所展示的洞天与桃花源般的世界的形象缘由,包括每个册页的情况。鉴于目前还没出现对这本图册的专题性研究,因此笔者的文章是较为新颖的,力求通过对作品内涵的解析,来达成对萧云从创作思想的理解。
标题:《造字神话还是前卫符号?——85新潮中的“伪汉字”艺术创作》
作者:张君
导师:胡斌、杨小彦
研究方向:现当代艺术
论文摘要:85新潮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虽有局限性,但争取到前所未有的创作自由,并影响此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85新潮至今具有许多尚待挖掘的价值,以汉字及其变形为载体的创作现象就是其一。本论文选取谷文达、吴山专、徐冰在85新潮的汉字艺术为研究对象,结合85新潮形成前与发生时的社会文化语境,希望在“文革”序幕落下和“改革开放”开启之初的历史节点上,探究中国前卫艺术创作中可能被忽视的脉络线索与重要价值。
艺术与人文学院毕业展入口:
广州美术学院2020线上毕业展入口: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
编辑|艺术与人文学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