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港清楚》节目

南方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中医药: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港清楚》节目

大湾区之声

2020.08.07

《港清楚》中医药与大湾区

南方医科大学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哪些明显的治疗特色和优势?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当地中医药产业在创新和发展中将迎来哪些机遇?

未来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应在哪些方面着重提升呢?

8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在《港清楚》节目中作了一期“中医药:从大湾区走向世界”专辑,邀请到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肖炜院长、贺松其副院长进行探讨交流。

南方医科大学

肖炜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一流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负责人。兼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理事会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副会长、广东省本科高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

南方医科大学

贺松其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社区卫生学会副会长,广东省肝病学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展现出哪些治疗特色和特点?

肖炜院长:每一次面对陌生病原时,中医药都能凭借独特的理论体系,辨证论治,战胜病魔。此次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据公开报道,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中医负责的江夏方舱医院,实现了“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金银潭医院,中西医结合救治危重症患者,好转率达到83.61%。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疫情初期,国家向全国发文,推荐使用中药“清肺排毒汤”。全国多地对患者第一时间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为高危人群免费提供中药预防汤剂、中药香囊等,提高免疫力。中医药早期介入干预,既稳定了人心,又减少新发患者,从源头上防控疫情蔓延发挥了作用。中医疗法还包括针灸、八段锦、耳穴贴敷、耳穴压豆、易筋经、太极拳等,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失眠、腹胀、食欲差等症状,增强患者体质。

2

中西医并重,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是我国特色的卫生模式。本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医西医协作展现出哪些亮点?

肖炜院长:在对新冠病毒尚未有特效西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依靠经验,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具有明显抗疫优势。但不可否认,西医在传染病防控、医疗救治各环节的训练有素以及患者重症、危重症阶段的生命支持等,也不可或缺。基础实验对病毒起源、基因分析、疫苗研发、影像和病理诊断等对正确认识及截断新冠传播也至关重要。张伯礼院士说:“新冠病程就像一条抛物线,中医药在早期介入和康复阶段两端作用较好。”而并非全程 “C位出道”,到了危重症病区,中医甘当绿叶。正是中西医两种力量的汇聚、携手、结合,最终锻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中国方案。

3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海内外抗疫过程中医药发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还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难题?

肖炜院长:中医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本次疫情防治中,我国及时主动同世卫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抗疫情况,把最新版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跟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分享救治经验。中国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捐赠的物资包括中成药、饮片、针灸等药品和器械。选派中医师赴外支援,并一直与境外相关专家保持着密切联系。经此一役,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时代需求。

4

提起中医药,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在传统上做文章,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医药发展方面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肖炜院长:本次疫情,再次证明中医经典的魅力,但中医药不能故步自封,排斥现代科技创新。医学是人学,研究人体生命,无分中西。本次治疗新冠肺炎的宣肺败毒颗粒,就是中医古代的验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既吸收了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千金苇茎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4个经方,又根据现代中药组分库数据,选取了现代研究对冠状病毒抑杀作用最强的虎杖和马鞭草。中医药人,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破学科框架,广泛借助现代学科最新方法与成果,为我所用,在交叉、碰撞、融合中获得提高、发展。

5

在大湾区,中医药产学研合作目前也在不断深入,持续发力。粤港澳三地分别有哪些优势,可以互为补充,加强合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高地。

肖炜院长: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基础深厚,粤港澳三地同属岭南文化核心圈,具有天然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群众认可度高,加上同住岭南,气候和人文环境相近,对中医药协同发展非常有力。广东在中医医疗、人才、教育和科研产业方面具有领先优势,是全国中医大省,也是全国中药制剂大省、中药饮片大省,药品消费大省,野生和栽培、养殖的药用动植物有3500多种,中医药资源约占全国20%。同时,广东汇聚有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等10余所开设中医药的高水平大学集群,是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中医药学科和人才最集中、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水平也相对较高的区域,可以为大湾区中医药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和亚洲都会,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交汇的中心之一,多元文化碰撞,全球标志性的文化特质,使这一东方明珠闪耀全球。澳门虽小,但是澳门发挥葡语中心的功能可以使一大批国家和我们国家交流,可以参与到"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来。同时澳门、香港可以依托其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全球知名的大学平台,特别是分别发挥澳门首个国家级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合作中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优势,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更有利于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

粤港澳地区是中医药发展的沃土,中医药是三地发展的共性和优势。未来三地在进一步推进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等项目基础上,还应进一步深化中医药合作创新,拓展合作领域,充实合作内容,探索开展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在服务好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的基础上,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

6

众所周知,中医药国际化需要国际化的人才团队作为支撑,要想加速粤港澳三地人才交流,有哪些壁垒需要打破?

贺松其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人才高地”等重要目标,支持和鼓励在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人才流动等方面推动创新和改革。但同时,大湾区在自身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人才国际化程度不高、人才跨区流动的积极性不足等,尤其需要打破一些人才交流的壁垒。解决的方法有以下途径:

一是探索粤港澳三地人才融合发展的协同政策。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通过资源开放、资源共享等政策手段实现三地中医药人才协同发展,为三地中医药人才融合创新创业打造一体化的、无障碍的协同政策软环境。强化粤港澳三地人才“社保+医疗+教育”互认互通。推进粤港澳三地人才在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无缝衔接,落实粤港澳人才在社保、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二是建立区域内的高校中医药产业研发联盟,有利于整合“碎片化”的创新资源,使大学中医药产业联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中医药人才、创新成果的增长点。

三是加强粤港澳三地人才通关便利化、自由化、无纸化,吸引更多人才来大湾区工作。加快三地人才流动,产生人才集聚效应,从而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大湾区工作,促进大湾区未来发展。

四是加强大湾区各类行业人才的职业资格互认,可以互通互补各自的人才资源,增强经济社会的创新活力,实现多方互利双赢。构建大湾区智库合作网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交流合作。

7

中医药养生健康理念在大湾区一直深入人心,如何能够把理念变成文化,通过国际交流传播出去,是否有好的建议?

贺松其副院长:想要将中医药健康养生理念提升至文化层面,并通过国际交流传播出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尊重传统,深挖精髓。中医药养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仅是一套完整的医学治疗体系,更是中国哲学智慧和健康观念的体现。要把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精髓发掘出来,使记载在古籍、融入在生活、使用在临床上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智慧、健康理念、知识方法生动起来。

二要学会表达,开拓传播新渠道。利用好现代生活中的新媒体技术、将中医药养生文化与流行元素相结合,讲好健康故事,让古老的中医药在保持本意和精华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健康理念,适应现代生活需要,这样才能更好被国际所理解。

三要融合发展,推陈出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从影响和改变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入手,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为全世界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服务产品和手段。

转自丨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南方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从大湾区走向世界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港清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