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三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校师生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机遇,凝心聚力、争创一流,学校办学发展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值此“十三五”规划和高水平大学一期建设收官之年,特推出“十三五”办学成就专题宣传系列。
“十三五”期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土木工程学院围绕“树师德师风培养人才,立目标任务发展学科”的工作思路,抢抓发展机遇,聚焦高水平学科建设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各项工作,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01
推进高质量党建
学院党委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快速发展。定期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抓实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学习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18项。每年组织 22位基层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建述职,组织超 176 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大力实施“头雁”工程,“双带头人”书记实现全覆盖,党建工作规范化得到较大提升。
02
人才培养跃上新台阶
学院着力构建全面育人思政工作新格局,落实“思政第一课”制度,党政“一把手”共计讲授“思政第一课”18场次,覆盖全部年级学生。
▲思政第一课
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 1 银 2 铜,省级奖项 1 金 3 银;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先后有 140 人次获评国家级奖项,120 人次获评省级奖项,115 人次获评市级奖项,2645 人次获评校级奖项。
▲近年土木工程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获奖情况
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培养方面,2016年完成第四轮学科评估工作,2018年首次参加学位点评估,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建筑与土木专业学位点三个学位点评估工作顺利完成,2017年在工程力学二级硕士授权点基础上,成功申请获批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总数达到 900 人,其中博士生 90 人。学院获批 3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5 项研究生省级教学改革项目, 5 名学生获评省级优秀研究生。
▲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本科生培养方面, 2016年组建“福霖实验班”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获批省级拔尖人才培养实验区。2017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全票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霖班”见面会
学院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三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广东省重点专业,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获批广东省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交通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学院《水质工程学Ⅰ》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滑坡灾害综合防治虚拟仿真实验”、“混凝沉淀设计性实验的虚拟仿真”2 个项目获批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获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 5 门、校级 7 门;培育专业课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32 门,获得校级教材出版基金 9 项,出版教材 9 部。
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实现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 100% , 70 多位教师获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4 位教师担任教育部、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教学中心各 1 个,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 个、省级 1 个、校级 4 个,完成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 38 项。
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成果方面,获得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省级以上 12 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 1 项、市级 2 项、校级 46 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 2 项、校级 14 项,培育教学成果奖项目市级 1 项、校级 5 项。连续 5 年获教学管理优秀奖。
03
师资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学院共引进人才 57 人。现有院士 3 人,双聘院士 2 人,长江、杰青等学者各 1 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 1 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广东省级教学团队 4 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22 个、教学平台 8 个。
“十三五”期间,学院共有 20 人通过国家公派出国访学交流,在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和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两个方向分别获批 1 名青年珠江学者。获批广州高层次人才 17 人,其中优秀专家和杰出专家各 1 人,青年后备人才 15 人。
04
不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国家基金立项数位居前列。2018年和2019年分别获得国家基金 18 项和 16 项,均列全校第 1 ,并在全国同类学科中位居前列。
在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上不断突破,承担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 1 项、课题 6 项,973 项目 2 项(主持 1 项、参与 1 项),国家基金重大集成项目、杰青、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各 1 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 项(含滚动支持);获国家科技奖2 项、省部级科技奖14 项。
“十三五”期间,学院获批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个,占学校近半数;2017年学院以第一单位获中国专利奖,实现学校在此奖项中的首次突破;2018、2019年度学院以第一单位连续获得 4 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列全校第 1。
05
学科建设跃上新台阶
围绕“高水平大学”和“国际一流学科”的建设定位,在保持突出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特色的同时,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健康监测、地下城市空间、新材料新结构等学科方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 1%,土木工程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名列“B+”档,2018年入选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
▲广州大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06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
学科隔减震技术成果在广州电视塔、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故宫博物院、西安碑林等重大工程中广泛应用,“城市高密集区大规模地下空间建造关键技术”成果应用于广州花城广场城市地下空间、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等大型工程中,“高性能水泥基泡沫轻质材料技术”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京珠高速、上海世博工程以及高铁路轨中广泛应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广泛赞誉。
▲港珠澳大桥资料图
学科积极主编、参编国家行业规范、规程与标准,主编国家标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等,深受业界好评。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等全面合作,成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等实践基地。
07
有力拓展对外交流
学院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澳洲昆士兰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澳洲科廷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相关院系建立了战略联盟,开展深入合作交流。近 20 名研究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学习交流,同时有近 10 名海外学生来华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3+2本硕连读项目——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UQ)
来广大抖音 欣赏土木学子的风采
稿件来源 |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封面制作 | 朱文柯张堃营
图片来源 | 广州大学新媒体中心图库
图片来源 | 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团委
微信编辑 | 李嘉海
责任编辑 | 张芳 文蕙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