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获中山市专利金奖教师!他说科研虽苦,成果犹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两获中山市专利金奖教师!他说科研虽苦,成果犹甜

傍晚课后的莲峰山,酷热消散、清风徐徐。绿茵场上,不时会看到校职工足球队的老师们,在挥洒汗水、释放压力。这其中,身穿职工队8号球衣的,便是材料与食品学院老师王可。

“我每周都踢两场球,即使今天一整天满课,我约好的要去运动,我就会去。”当记者问及为何如此坚持,王可便说出两个字:科研。这一切,都是为了工作,科研很辛苦,必须要保持一个十分良好的身体,因此身体锻炼是必须的。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非同小可”,王可的这句个人格言恰如其分地解读了他。十多年来,他在高分子材料改性应用研究的领域,踏踏实实地做科研,不断提高学术竞争力,取得了不同寻常的成果。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我还在坚持,

哪怕成功的机率只有百分之一”

对王可而言,与科研的相遇,是一段从大学就开始的故事。作为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本硕博连读生,王可在高分子材料研究的路上已走过20多年。但谈及科研,他表示:“这是一份应该实实在在去做的工作,做每一行都要认认真真地做好!”

有时候,王可也会觉得科研很苦很枯燥,在每次快要坚持不住时,想想成果出来时那一份甜,就会把所有的苦都冲淡,“过程很枯燥,但只要有成果,就有喜悦感、有获得感、有满足感,就会支撑着我前进。”

2011年,王可通过产品代理商第一次接触到了的模具清洁橡胶——一种主要应用在高端、精密模具的上高分子复合材料。当时,这项技术一直被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垄断,国内代理商甚至直接告诉他:“这个产品在我国没有突出的研究价值,短时间就会被模仿。”王可却认为这个产品技术难度大,不会轻易被模仿。他随即马上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近十年过去了,他依旧在坚持。“研发产品的成功都是在很小的几率下产生的,我们看到别人的成功,以为轻而易举,其实是在大量研究失败的基础上堆积起来的。目前模具清洁橡胶技术在市场依然坚挺,还有做下去的意义,就不要轻易放弃。”

一个项目的研发要经过立项到形成技术、生成产品等多个阶段。在研发阶段时,企业会对科研人员提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高要求;产品销售后,客户和消费者还会倒逼科研人员不断改进,跟上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可以说,科研人员承受着一个产品带来的大部分压力。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王可表示,科研人员一定要懂得平和,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才能在枯燥而又艰苦的环境下品尝其中的一点点甜。“我这个人呢,比较容易满足。每一次小进步我的印象都很深刻,都值得喜悦,值得庆幸。”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严谨细心,

他让科研误差保持在千分之一以内

“2016年在一场企业和学校的技术交流会上认识王老师,之后双方便开始合作。”陈朗是王可一直合作的中山德盛塑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眼看到王老师,就觉得他像是企业搞产品开发的工程师,接地气。”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公司已通过双方共同研发的项目,取得了超过2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陈朗印象中的王可,没架子、懂沟通、幽默风趣。但干起科研来,却十分认真、甚至苛刻。“王老师经常强调配方中每个材料的添加比例的误差范围必须保持在千分之一,这样才能在兼顾材料稳定性同时又能兼顾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正因如此,公司十分肯定王可的科研水平和研发能力。

除了中山德盛塑料有限公司,与王可合作的企业还有中山市点石塑胶有限公司、中山市鸿盛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今年疫情期间,中山市鸿盛新材料有限公司还主动找到王可,合作开发了一种添加在口罩布上提高其静电吸附能力的驻极母粒。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使用,并申请发明专利。

而在此前,王可的两个专利“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高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分别拿到了2015年、2016年中山市专利的金奖。这个奖全中山市每年各行各业仅有十个专利可以获得,“获得这个奖,代表被同行证明你的专利技术已经产业化了。”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循循善诱,

他将科研成果带进莲峰课堂

长期与企业合作,王可接触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校外的横向项目。但作为高校教师,他并未忘却自己的职责所在,且将二者很好地融入起来。“我们是应用型高校,要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把学生未来去企业需要的本领,提前植入到课堂,让学生先练武。”

王可主要讲授材食学院材料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大三的课程。他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把自己科研中遇到的问题,或一些有趣的知识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当场抛出来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些实用而有趣的知识活跃了课堂,深得学生喜欢。

王可每年还会直接带4到6名踏实上进、吃苦耐劳的学生去企业参与项目的研发。2016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B班的王喆,就曾在大三的暑假跟随王可去中山德盛塑料有限公司实习。他表示,王可老师循循善诱,不仅教学生知识,还教导他们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多简单的问题都会认真给学生讲解。2018-2019年,王可连续两年获得“中山市优秀教师”称号。

“教学,校内纵向的科研,校外横向的科研,每项工作的做法和要求点、出发点都不一致,容易顾此失彼。”为更好的兼顾教学和科研工作,从2018年起,王可加入了由王悦辉教授牵头成立的材料与食品学院功能材料团队。这是王可投身科研的另一个“家”,团队的管理机制和氛围都十分良好,激励人进一步向前。

“在团队里,不会随便停止科研,不会任意松懈下来。”团队鞭策着王可不断认真求索,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课题、每一次研究。“搞科研就是要能坐得住冷板凳,当你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后,你可以感受到自我的价值,通过不断突破的研发,成就自我。”坚守科研近20载,王可给后辈们提出了最殷切的建议。

人物名片:

王可,材料与食品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曾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山市专利金奖、中山市专利优秀奖等。

文:潘展鹏 邱才豪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纯 谢意

校对:黄润仪排版:温玉娜微信编辑:黄露颐统筹:夏金淳 黄洁

初审(一审):夏雪景

复审(二审):张远秀

终审(三审):谭茵华

信息来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

(图文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

回复这些关键词试试

校园网|录取|投稿| 校历|饭卡|宣传片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东本科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微高校-院校号-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两获中山市专利金奖教师!他说科研虽苦,成果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