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莲峰山的莘莘学子而言,国家奖学金是刻苦学习、勇敢拼搏的鼓励,更意味着对其辛勤成果的认可与荣誉。
国家奖学金是指为了激励本科高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本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我校共有19名学生荣获本次国家奖学金,累计金额达152000元。
下面就跟随我们
一起领略学霸风采吧
曹星烨:持之以恒,不忘初心
曹星烨来自计算机学院2018级计算机(2+2)专业,在得知自己拿了国奖之后,他说道:“感谢这两年来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也感谢自己没有在最该拼搏的年纪虚度光阴。”
在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过程中,他平均每天的建模时间都达到了15小时以上。在比赛的最后一天,他发现了团队竞赛论文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论文的内容在前三天基本完善了,那时我们有些松懈,直到翻开论文笔记,才发现我们并没有对建模进行敏感度分析,这一改就到了凌晨4点”,而紧跟其后发现的问题更是令他和他的小组头疼,“才把敏感度分析完善,发现论文超出了规定页数,要删去多出来的4页难度极大,如果前后逻辑不通就前功尽弃了”。就这样删删改改到了早上七点,他和他的团队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
“在学习上,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不忘初心;在竞赛上,积极参与,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在工作上,尽善尽美,积极帮助老师和同学。”这就是曹星烨同学的成功秘笈。
伍于智:永远都不轻言放弃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自动化专业的伍于智同学对机器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大一入学后他就加入了程文彬教授的物联网实验室,跟随老师做项目与学习研究,为之后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积淀了丰富的知识储备。
伍于智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除了上课认真听讲和吃饭睡觉以外,我几乎都泡在实验室做科研,准备机器人比赛,很少待在宿舍。”除了课堂学习以外,伍于智同学平时还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并且在这些比赛中获得了许多不错的奖项,这为他拿下国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伍于智同学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过程中无法与队员返校备赛,战队7人只好在线下租住小屋作为备赛据点。他与其中一个队员每天就挤在5平米大的地方工作,没有空调,衣服几乎没有干过。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热爱科研和坚持备赛的心也没有受到阻挠,一路“杀”回比赛并囊获十项国家奖项。
除了这帮共患难、共拼搏的“战友”,伍于智还特别感谢曾到出租屋看望他们的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刘保军以及指导老师于楚泓,他十分感激地说:“两位老师在备赛过程中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去杭州比赛的时候于老师全程帮我们排忧解难。”
对于自己的经验总结,他是这么说的:“在学习生活中,要多尝试不同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为之努力。更重要的是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放弃,要有‘坐得住’的毅力。”
方崇颖:学习科研二者可兼得
(左二为方崇颖)
在电子信息学院2017级无线技术专业的方崇颖看来,自己获得国奖的最大优势是综合能力突出。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丰富的志愿活动、实习经历等,都成为他敲开国家奖学金大门的钥匙。
身兼数职的方崇颖并不会因为任务繁重而忽视学习,他通过合理调配时间便能做到事半功倍。平时上课理清知识点,课后及时完成作业是他时间管理的第一要务。每逢期末考试,他会花一周时间将典型题目总结归类,有针对性地复习。他凭借这种学习方法连续三年取得专业学习第一的成绩。
对于科研,方崇颖认为主动出击才能把握机会。受身边同学的影响,他主动找到陈东伟老师学习做项目。“凡事都是从小事起步,对待每一件事都认真负责,我会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渐渐地老师觉得我们对项目负责有钻研精神,也会考虑让我们参与一些大型的项目。”
国奖对于方崇颖不只是意味着荣誉、肯定,更是一种激励。大一时看着获得国奖的优秀师兄师姐,方崇颖就在心里默默定下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时至今日,他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陈锐宇:英语改变了我看世界的角度
来自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的陈锐宇对于英语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英语不只是一种语言,还是一种思维。“中文的表达习惯,即先分述后总结。而英语语境下则是先总结再分述,这极大提高了与人沟通的效率,也让我学会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陈锐宇说道。
进入大学后陈锐宇多次参加英语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每一次比赛中,陈锐宇自己的心态也在慢慢变化。从最初的追求获奖,到以参赛来享受奋斗的青春,借比赛的形式不断推动自己前进。他在比赛中锻炼意志、增进知识、增长才干。
但每一次的比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17年作为新生的他目睹了“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比赛中选手们的精彩表演,当时他内心就埋下了一颗参赛的种子。第二年他报名参赛,但初赛就被淘汰,心情五味杂陈的他依旧不愿意放弃这个梦想。
经过一年的准备,2019年他终于站在英语演讲决赛的舞台上,在台上和大家分享了他的演讲内容:“My Story in 2049”,并最终获得二等奖。每场比赛都有获奖者,但陈锐宇不只是获奖者,更是亲历者,这场比赛见证了他的成长。
荣获国家奖学金后,陈锐宇表示:“国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是‘利他’的学生,在做好自身的同时,不忘去影响身边的同学,和大家一起进步。”
刘嘉欣:感激一切,维持期待
来自材料与食品学院2017级应用化学专业的刘嘉欣表示:获得国家奖学金,不仅意味着自己与团队的不断努力收到了肯定,也为她继续勇往直前带来了最有力的鼓励。
问及她为什么能够在这么多学子中脱颖而出,刘嘉欣觉得除了拥有相对较多的参赛经历与奖项,更多力量还是来自亲人、老师的理解帮助与学校的支持,“这一路走来,感谢身边的人对我给予无限的善意以及帮助。”初次参加“互联网+校内赛”时,他们还是一个欠缺经验的团队,但她的老师喻冬秀副教授不厌其烦地协助她修改好每个细节,仔细斟酌策划书里的每字每句,这让刘嘉欣深受感动,并坚定了不断进取的信念,“平时跟老师表达情感的机会很少,真的很感谢她,老师对我们的鼓励与支持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提及面对生活、学业与竞赛的态度,刘嘉欣觉得自己“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个不停歇的永动机。”因为疫情,参加挑战杯省赛答辩的刘嘉欣与队友们无法返校,这也导致了原本应该返校进行的实验项目停滞不前。那段时间所有人的情绪都比较低迷,但没人提出放弃,都选择了默默坚持,接受事实、互相鼓励,最终得以重振旗鼓。加强沟通、保持积极、维持期待,这是刘嘉欣认为化阻力为动力的法宝。
吴晓琼:热爱一切,期待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吴晓琼是2017级新闻专业的学子,国家奖学金对她而言不单是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当你学习知识积累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能仅仅只是看到自己,还要能够帮助到其他师弟师妹们。”
从大一开始,吴晓琼就明确了自己对媒体和设计的兴趣,并朝着做一名美编的目标前进。“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看到大段文字都想要给它配点图,所以我就想着媒体能不能和自己的爱好结合在一起。”于是在新闻专业的学习之余,她还会主动去学习一些设计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业务能力。“通过努力,在大四这年有幸成为《印象者》杂志的美编部部长,算是不忘初心,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
吴晓琼坦言,能拿到国奖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曾经所获得过的奖项,而是愿意主动地与社会接轨,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放于实践中去创造出价值。“在大学期间,我开始做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比如在今日头条、小红书上,都能看到我发表的作品。我也在这些平台收获了一些市场的反馈和认可。”现在的她已经发表多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并在今日头条上拥有“优秀情感领域创作者”的称号。
她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成为一个拥有多份职业的人,并做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每一份职业,每一件事。正如她想对那个一路走来的自己说:“我很热爱我现在的一切,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因为有着这些优秀的学生,莲峰山更加闪耀!
看完以上的合集,想必你也有了自己的目标。那就一起跟随他们,做最亮的那颗星!
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
周莉 严龙 梅卓 秦波
阮少美 方崇颖 陈湘银 卢永熠
吴晓琼 曹星烨 伍于智 陈锐宇
曾嘉慧 黄淇娴 林镇洁 王莹霜
刘嘉欣 柏佳慧 戴宇飞
标星官微
可以第一时间
看到我们的推送哦
文:陈冰仪 周子瀚 梁莎琪 刘宁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宁
校对:杜青融
排版:曾乐怡卢琬滢微信编辑:韩妙銮统筹:陈泊皓韩妙銮
初审(一审):夏雪景
复审(二审):张远秀
终审(三审):谭茵华
信息来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
(图文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记者团编辑整理,如需转载,请与相关工作人员联系)
●●●
回复这些关键词试试
校园网|录取|投稿| 校历|饭卡|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