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生活中的“催眠”无处不在。
家长所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
都会影响孩子的潜意识。
正确使用催眠,
更能给孩子带来正向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本期,朱嫘老师将详细传授两大“催眠”术:
目标植入、下心锚法,
教你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
给孩子增添积极的正能量!
想要了解更多往期精彩节目
欢迎识别下方二维码收听!
朱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精锐教育高级心理顾问,曾任电视台主持人。积累1000多个家庭教育个案,在全国初中学校开展讲座300多场。
两大“催眠术”,让孩子充满正能量!
什么是催眠
今天我讲的是亲子教育的话题,是催眠。由于很多电影的出现,比如盗梦空间,比如催眠大师等等,把催眠都神化了,其实,生活中的催眠无处不在。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自我催眠的状态。当我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在自由的空间飞翔,是的,潜意识,是我们催眠最忠实的伴侣,催眠,就是要绕过意识,让潜意识为我们选择,告诉我们内心最真实的答案,让潜意识为我们的行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心更为纯净,像一张白纸一样,信任度非常高,所以我们让孩子进入催眠是非常容易的。或许,有些家长会问,这些,我都不会,我该怎么催眠我的孩子呢?
在这里Judy郑重的告诉家长们,其实您无时无刻不在催眠您的孩子,您可知道一个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家长灌输给他们的某些观念,假如家长总是把绝对化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你再这样下去,这辈子就完了”“你怎么就是不能跟人好好相处呢?”“我这孩子习惯不好”等等,孩子在这些声音中被催眠,孩子长大后就总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在大脑里面他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正确的,那种东西在他的潜意识里太久太久了。
目标植入法
以前Judy提到过的用选择的方法让孩子行动起来,这个技巧在催眠里叫“目标植入”。因为它在作用于孩子的潜意识,就是家长选两个自己期望的目标放在一起让孩子选择,比直接向孩子提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他能感觉到学习和生活可以让他自己做主。
●比如周末:家长问孩子你是8点钟做作业还是8:30做作业呢?
前提:做作业,8点或8:30点——目标,就是做作业,让孩子的选择在潜意识中就已经进入了这两个选择。
●你今天上午做2个小时还是3个小时的作业呢?(潜意识接收到的信息是2个小时以上的作业,注意把家长期望值放在后面)
●你今天吃1碗还是2碗饭呢?
●你觉得这次考试可以提高多少个名次呢?(潜意识接收到的信息是——提高)
●你今天安排自己上1个半小时还是1个小时网呢?(注意每次半小时,防沉迷)
(或许,这样的方式用多了孩子会发现,但如果我们家长及时鼓励和肯定的选择与行为,与孩子分享积极行为的快乐,他就非常乐意下次继续“被戴笼子”,因为,这是一种快乐。)
下心锚法
另外催眠还有一个技巧是”下心锚“,家长如何把这个技巧放在亲子教育上呢?就是在孩子最快乐的时候说事——这时,孩子处于愉悦的心理状态,他的潜意识容易把这种愉悦的感觉与你说的这件事连接起来,而接受这件事。反之,我们不要在孩子情绪糟糕的时候说事。这样孩子就会把这件事和糟糕情绪联系在一起。
比如说孩子在玩的很开心的时候,你问孩子你想再玩10分钟还是15分钟再写作业,孩子就会很乐意的回答你!因为他立刻把写作业和当时的快乐感受联系在一起;如果孩子在情绪糟糕的情况下,你跟他说,去写作业吧,他就会把写作业和当时的糟糕情绪联系在一起,于是写作业就会变成一件不开心的事情!
结语
催眠中的“目标植入法“就是家长选两个自己期望的目标放在一起让孩子选择,比直接向孩子提要求的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这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他能感觉到学习和生活可以让他自己做主。不过家长要注意把自己特别期待的目标放在后面哦!其实无论孩子选什么都是您的目标,另外一个技巧就是在孩子心情愉悦的时候下心锚,跟孩子讲正事,让孩子把这件事情和愉悦的心情联系在一起,从而爱上这件事!
近距离和朱嫘老师互动,
扫码加微信“jingrui_class”接头暗号孩子年龄(如15岁),
小助手会拉你入相应年龄家长群,
免费享受群内交流家庭教育问题、微课直播学习等福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收听《家长课堂》往期精彩节目,学做智慧父母
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
家庭可以说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课堂。
关注精锐电台,
每周三16:00在《家长课堂》,
朱嫘老师将结合实践经验,分享最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
足不出户,只要每周花10分钟时间,
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看到孩子的改变!
END
▋▍素材来源:精锐教育
▋▍综合整理:精锐教育
更多精彩,点击阅读:
家长课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成功就靠这一点,你的孩子有吗?
家长课堂|孩子叛逆期,怎样才能不吼不叫?(六)
家长课堂|9大气质类型,教你读懂孩子
家长课堂|排解情绪有绝招,别让孩子沦为你的“出气筒”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精锐电台《家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