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三桥:让“世界第一”在这里聚焦 ——世界大跨度拱桥建设技术大会与会专家学者赴平南三桥项目现场观摩侧记

广西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平南三桥:让“世界第一”在这里聚焦 ——世界大跨度拱桥建设技术大会与会专家学者赴平南三桥项目现场观摩侧记

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

“是红色的,真漂亮”“跨度很宽,很神奇”“壮观!十分震撼”,沿着蜿蜒平坦的乡村道路,当车辆缓缓驶近位于我区贵港市平南县境内的浔江之畔,在阳光下,在蓝天碧水之间,一架夺目的飞虹跃入众人视线,人们不禁发出一连串赞叹。这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郑皆连指导在建的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平南北互通连接线上跨越浔江的一座特大桥,主桥跨径575米,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平南三桥。建设中的大桥已经画卷徐展,规模渐成,雄姿显现。举目仰望,技术人员正在高空从容施工,碧空如洗,云朵悠然舒卷。环顾水畔,鲜花翠草,小船依水泊岸。极目远眺,江水碧波浩渺,一往无前。一幅繁忙有序、富有诗意的生态建设图景闪亮眼前。

广西大学

这是12月8日,到南宁参加世界大跨度拱桥建设技术大会的近百位专家学者赴平南县现场观摩在建的平南三桥的初始一幕。

“无序”队伍的“一致”聚焦

当车辆刚刚停泊在浔江南岸施工现场,不管是年事已高的院士,还是中青年专家,不管是高层领导还是年轻志愿服务者,不管是谁、什么身份,先前有序的队伍,一下子变得“无序”。一不留神,我们紧随其后的校党委书记刘正东已经健步走到塔架边拉着工程人员交流着 “水泥灌浆”“地连墙”之类的专业问题。一会儿他又来到执勤人员身边和他们拉起家常“值班多少个小时换班呢?”“累不累?”。一会儿他又走到桥边与专家合影,或用手机兴致勃勃地自拍……我们两个年轻人都有些跟不上了。而转眼间,刚才在身边的几位院士也不知去哪里了,原来他们已走到护栏旁指着拱桥在比划着什么。拿着彩旗的领队也不见了,他也被专家们拉去做“摄影师”了,而且还不停当着“解说员”。各种姿势,不同侧面,人们在留影,在探讨,在赞叹,人人精神焕发,人人兴高采烈。大家不管是从专业角度,还是从审美角度,不管从外观设计,还是从框架构造,都饶有兴趣地欣赏着,交流着。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大家说的都是——大桥,大家一致聚焦,说大桥、看大桥、拍大桥,大桥,成为人们沟通的共同语言。这就是平南三桥,她正以桥梁架起人们思想碰撞、知识共享的“桥梁”。这是中国科技进步的时代符号,这是“中国桥梁”建造的标志性名片,在以创新引领世界拱桥技术共同前进的步伐。

广西大学

参加此次观摩的除了我校刘正东书记、郑皆连院士,还有原交通部部长、重庆市委原书记黄镇东,自治区原副主席袁凤兰,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来自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国内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领导及专家学者,更有远道而来的德国、克罗地亚、马来西亚的专家学者。

平南三桥,以她独特的气势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被“赞”的背后,是郑皆连院士带领团队顽强的科研求索和精工匠造。

“细节”架起的“大工匠”风采

“怎么这么干净呢?见不到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刘正东书记这样问道,郑皆连院士说:我们在建设之初就把环保理念嵌入整个过程,我们不仅要保证桥梁建设高质量,更要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

平南三桥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大力引进、推广“四新技术”,降低能耗,降低污染,通过安装高杆灯,引进砂石分离机、压滤机、新型拌合楼,循环利用废水、砂石,节材节水节电,降低能耗;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号召,在拌合站主机、水泥罐上采用脉冲反吹除尘技术,在停车场、生活区、人行道等区域铺设透水砖,循环利用水资源;安装自动雾炮机抑制扬尘等措施。确保“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扎实落地。

刘正东书记对郑皆连院士践行绿色发展、质量强国理念,打造高质量精品工程的精神和行动表示肯定。他强调,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提出“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的要求,我们要在建设工程中扎实贯彻落实,积极对接国家以及国际发展战略,努力建设更多更好的桥,跨越山水分隔、跨越发展鸿沟、跨越战争冲突、跨越历史现实,让更多更美的桥连接友谊、连接和平、连接幸福、连接梦想、连接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北岸施工现场,当问及地连墙的相关情况时,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介绍说,地连墙所有槽段成槽垂直度均小于1/400,远远优于规范要求的1/200。所有槽段及桩基经检测均为1类桩。另外,项目采用VISA模板、铝模板分别进行拱座、墩柱施工,显著提升工程外在品质,在长45米,宽4.8米,高13米,重量214吨的拱肋加工上,加工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平南三桥在打造品质工程过程中,全体参建人员以大国工匠精神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匠心铸造。

广西大学

是的,大桥建成后将刷新世界拱桥跨径记录,超越朝天门长江大桥552米,晋升为世界第一拱;首次将地下连续墙应用于大跨径拱桥拱座基础施工,开启复杂地质建设拱桥新模式;缆索系统跨度601米,装配化塔架高度200米,拱肋节段最大重量214吨;首次应用C7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主拱肋管内灌注,单根管一次灌注973立方米,采用四级接力泵送,泵送高度达140米。

目前,平南三桥正进行主桥上部构造拱肋的制造及吊装,下部构造及基础现已基本完成。根据施工计划,将有望于春节前实现拱肋合龙。

“小我”愉悦的“大我”自豪

8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董石麟欣然接受观摩者的邀约合影,步履蹒跚的他,满面微笑,松开被儿子搀扶的手,径自在桥边不停地走着、看着。国际拱桥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教授兹拉特科·萨沃先生也不停地与身边人谈论着,不断拍照留念。

这座大桥不管从形式到内涵都呈现出大国工匠的风姿和气质,不愧是中国桥梁史上一大奇迹,人们被紧紧吸引着。

当搭载着专家学者的交通船在水深江阔的清流上划出一碧航道,大家昂首举目,200米高的塔架巍然耸立、精巧美观的红色拱肋吊装施工工艺在艳阳下格外醒目。

在监控指挥中心智慧展厅观摩平南三桥项目信息化建设情况时,人们再次被震撼,打造智慧工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大桥建设管理水平的一幕幕让大家如身临工程建设之中。平南三桥开工建设以来,主动将建设行业的新兴技术融合项目特色,形成“BIM+”概念融入施工管理的各个细节,借助模型的三维仿真动态演示功能助力设计优化和专项施工方案模拟,提前掌握工程建设重点难点,增强施工风险管控的针对性。项目现已成为广西住建厅颁发的广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示范点。现阶段还实现多平台建模、基于模型的进度质量安全管理、施工图纸深化、AR三维交底、无人机应用、施工工艺全真模拟、鹰眼系统监控指挥中心等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构建起安全监管、生产调度、智慧办公、智慧展厅“四位一体”的新格局。

广西大学

项目还配备全过程信息数控管理的混凝土集控中心,实现了智慧调度、数据签核、磅房管理、原料管理、试验质检、车辆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把混凝土生产的各种上下游管理业务全部架构在集控系统上运行,实现混凝土生产的智能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在大桥的雄伟、壮观、唯美愉悦着大家心灵的同时,其高品质的内涵更激发了大家内心深处强烈的自豪感。以郑皆连院士为技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针对大桥建设难题进行科研攻关,并取得系列成果:在国内首次把“圆形地连墙+卵石层注浆加固”方案成功运用到拱桥建设领域;项目运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智能张拉等技术,以力主动控制代替刚度被动控制,将200米高的塔架顶部偏位精确控制在20毫米以内;采用装配式、300吨缆索起重机电气控制等技术,对缆索吊装系统进行再升级,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首创“基于影响矩阵原理的钢管混凝土斜拉扣挂一次张拉计算理论”,有效解决大桥拱圈线型控制难题;开展了密闭空间内可灌性差的砂卵石层固结灌浆技术研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研究、新型斜拉扣挂缆索吊装系统设计制造技术研究、C70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灌注、管内混凝土全过程真空辅助四级连续泵送等多个科研攻关课题,并获得“一种施工缆索吊塔架位移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一种适用于大跨径拱桥基础的施工方法”等9项专利。

广西大学

年近耄耋之年的自治区原副主席袁凤兰步履矫健,谈笑风生,四处变换姿势摆着“pose”与大桥合影。她说,我虽然已经退休,但平南三桥这一创举作为广西乃至世界的一件大事,我也感到高兴,必须到这里看看,“真好啊”“为郑皆连院士点赞”。

这项中国名片式的工程,不但让我们自豪,更给我们激励,我们会勇往直前,顽强攻克一座座高峰,让多个“世界第一”在中国诞生,在世界矗立,让科技创新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带来共同的福祉,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我们的努力下在世界高空绽放光芒!

现场观摩结束了,回望大桥,“截断巫山云雨,天堑变通途”伟人的感叹回响耳畔,在暖阳的照射下,在建的平南三桥昂首立于天水之间,雄姿巍然。

往期精彩回顾

赵跃宇率团到越南缅甸老挝访问

广西首例基因编辑克隆奶山羊诞生

自治区宣讲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在我校举行

广西大学

信息来源于广西大学官网

编辑:王雨仪

校对:周丽静

审核:贾琦艳

主编:李伟红

广西大学

小西在等你点亮↓↓↓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广西本科院校-广西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广西大学-平南三桥:让“世界第一”在这里聚焦 ——世界大跨度拱桥建设技术大会与会专家学者赴平南三桥项目现场观摩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