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洛阳,一次别离

贵州师范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行万里路|洛阳,一次别离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火车抵达洛阳的时候,是早上七点半。坐在窗边,透过有些污渍的玻璃看外面缓缓而过的房子和玉米地,又看到自己油腻的头发和疲惫的面容,不敢相信自己已经到了心心念念的洛阳,那个存在于历史书上,影视剧里的地方。轻念“洛阳”二字,唇齿碰撞间,是令人恍惚的错位感。这是我梦中那个绮丽梦幻的洛阳城吗?看着一点都不像啊。

第一天没有出门去转,因为下了大雨。青旅外面大雨瓢泼,我坐在大厅里翻阅着游玩的攻略。心里有一些矛盾纠结,因为这一切跟我想的实在太不一样了。那个我惦记了很久,魂牵梦萦的洛阳,该是富饶的、热闹的、带着十三朝古都应有的气质,神秘而古朴、端庄而稳重,但眼前的洛阳却跟这些词不搭边。这里的房屋建筑不高大、街道陈旧,这里的人不多,没有繁华的商场,这里的饭馆里面卖的都是面食,这里的公车下班很早……一切都好像被设置了慢放键,如同一个被隔绝的时空。神色匆匆的大多是外地来的游客,他们着急地打探景点、赶着公交,拍着照片,而当地人却是不疾不徐的样子。

青旅的老板娘建议我第二天跟着一群法国游客拼车去登封县的少林寺,但我此行并没有这个打算,又担心语言不通生出误会,于是笑着回应说不去了,老板娘略遗憾的样子。我住的房间里来了三个济源的姑娘,应该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她们惊讶于我独自出远门的勇气,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因着性子的缘故,这样的经历对我已经是家常便饭,听到她们翌日也要去龙门石窟,于是相约一起出行。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在路边站台等车去龙门石窟,嘴里吃着鸡蛋灌饼,看见车子经过扬起的灰尘,艳阳高照,将路面晒起了热气。马路对面是隋唐城墙遗址,一阵恍惚,眼前仿佛出现了前人赶车、骑马、步行,带着家眷,农作物,手工制品沿街叫卖的场景。想来是我太执念了,总觉得非得是如此才好,觉得那才是我心系的万人来朝的繁荣的洛阳,却忽视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变化。

到了龙门石窟,人多得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并且听口音很多都是河南省的人,他们也会喜欢这个吗?又觉得是我思想狭隘了,旅行自古以来就有之,喜爱大好河山、秀美壮丽的风景是人之常情,只要内心有着这个念头的人都不能免俗。所以说,人不能常居于一隅,久而久之,难免会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了。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理论加实践,才知道适合与否。从西山石窟沿路标走,在拥挤的人群中,看着这些历经千年,饱受风霜的佛像,想到开凿这些石窟的匠人僧侣,是什么支撑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无视艰苦,匍匐于大山的身躯上拿着工具,铿铿锵锵地敲出一个个法相威严的石佛,是帝王的命令?官府的公文?还是内心的虔诚?我宁愿相信是后者。心有敬畏和热爱,方能持之以恒。我自己缺的不就是这样一种心境吗?从东岸往对面看,便能将闻名中外的卢舍那大佛尽收眼底,据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来雕刻,不知真伪。从这边看过去,游人密密麻麻却又渺小如斯,突然内心生出敬畏。敬畏时间、敬畏神明、敬畏历史的那种敬畏,绕过大桥再往前,看到了白园,即白居易的陵墓所在地。爬上山去,慢慢的,当年那些背过的诗人形象、诗人作品一一展现在眼前,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奇妙了,穿越千年古今对话的体验着实是让人兴奋。

游完石窟,回来的路上去了关林庙,据说是当年葬关羽首级的地方。往事太远,还原不出画面,也就不多想了。关林庙地方不大,人很少,适合慢慢闲逛。真奇怪,人多的地方恨不得长四条腿,人少的时候却想慢吞吞。大概是难得惬意,关林庙每年五月十九都会举行祭祀,通过往年的照片,看得出很热闹,不过我应该是无福看到了。

一个人去了白马寺。我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每到一处都要去逛逛当地的寺庙道观,**,它们对于我这个不信宗教的人却有迷人的吸引力。不为别的,我贪图的或许是难得的宁静和放松。白马寺位于洛阳老城区往东白马寺镇内,创于东汉永平年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官办寺院,得名于白马驮经的故事。“寺”字源于“鸿胪寺”之“寺”,后该字便成为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白马寺整体建筑都是按照中国建筑来的,斗拱翘檐,红墙木窗。值得一提的是,白马寺中除却中国寺庙之外,还有印度、缅甸、泰国三国的寺庙建筑,可谓是一大奇观。其实不难解释,洛阳当年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都城,与国际交往本就频繁。而佛教又是从国外流入,有这几个同样信奉佛教的国家的寺庙也不奇怪,国外建筑不仅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外友好的见证。游览古迹名胜,不仅可以饱眼福还能开眼界,何乐而不为?寺中有狄仁杰之墓,与普通人无异的模样,让我惊讶的是这样的圆形方丘中,竟是当年辅佐武则天并被其尊为“国老”官拜宰相的大名鼎鼎的狄仁杰。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历史悠久,为十三朝古都,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洛阳城,北据邙山,南望伊阙,洛水贯其中,东据虎牢关,西控函谷关,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因而有“八关都邑”、“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

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洛阳曾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几千年的王朝更迭,历史兴衰,就这么展现在我眼前,那些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就在离我不远的地方。从这些旧日的古迹中,我看到了想看的洛阳,那就足够了。

作者:杨红梅

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

2015级

校报记者团

香樟网络文化工作室 出品

贵州师范大学

图片:杨红梅

编辑:黎传圆

责编:张 皓

贵州师范大学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师范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师范大学-行万里路|洛阳,一次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