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专栏丨贵医,从你的历史走来

贵州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校史专栏丨贵医,从你的历史走来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们将推出《贵医,从你的历史走来》系列,围绕《贵医赋》展开,讲述贵医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我们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贵州医科大学

图为南校区贵医赋

“若夫丁丑之年,日寇侜张,华北沦陷,沪宁罹殃,民流离之铅泪,涨黄淮而江湘。西南一隅,顿成后方,我武维扬,国势方张,吾校应运,设于贵阳。戊寅春暖,客鸟共朝霞以颉颃;筑城风爽,莺语挟欢声而飞扬。李公宗恩,德厚识广,临危受命,首任院长。”

——贵医赋

贵州医科大学

20世纪年代初原国立贵阳医学院六广门校门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此后华北、南京、上海等地相继沦陷。沦陷之地学生流离失所,无学可上。西南地区作为战略后方,医学教育十分落后,医药人才严重缺乏。为了给沦陷地区的学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奠定西南地区的医学教育基础。1937年年底,教育部决定在贵州省贵阳市设立国立贵阳医学院,系全国仅有的九所医学院校之一。李宗恩(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我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任首任院长。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李公宗恩,德厚识广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李宗恩生於 1894 年中秋节,正值甲午战争爆发。西太后为了庆祝六十寿辰,特开甲午恩科。李宗恩的父亲就在这一科中进士,入翰林,所以祖父就给刚出生的长房长孙起名「宗恩」。当地的第一所新式小学由他的父亲创办,李宗恩也被送入新学校。

贵州医科大学

李宗恩1911去英国留学之前

中国士人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传统,虚岁18那年,李宗恩被送去英国格拉斯哥医学院留学,而当时的他并不会英语,只是会一点点法文,从那时开始了艰苦的留学生活。1920 年他从格拉斯哥医学院毕业后,就去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担任蠕虫病助理研究员,在 1921 年的四月至九月,参加了英国皇家丝虫病委员会赴西印度的热带病考察。1922 年 1 月,获得伦敦热带病学院卫生及热带病学文凭。

贵州医科大学

李宗恩回国已经是 1923 年,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多灾多难的中华民国业已 12 岁了。他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治疗中国南方热带病,在协和医学院的实验室和课堂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到日军入侵北平。他从不考虑私人开业,不畏酷暑和艰难,在燠热、潮湿的南方疫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暑假,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疫病观察站。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吾校应运,设于贵阳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1937年12月31日,教育部聘李宗恩(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我国早期热带病学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朱章赓(原任教育部医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公共卫生学专家)、杨崇瑞(原任卫生署简任技正兼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校长、协和医学院妇产科专家)等教授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并任命李宗恩为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

贵州医科大学

李宗恩博士、教授

简介:李宗恩(1894-1962),江苏武进人,热带病学医学家及医学教育家,1937年秋南下筹办贵阳医学院,1938年6月担任院长职务,为国立贵阳医学院首任院长。

贵州医科大学

朱章赓教授

简介:朱章赓(1900-1978),浙江省义乌人,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博士,1937年12月31日,受教育部聘任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

贵州医科大学

杨崇瑞教授

简介:杨崇瑞(1891-1983),北京通县人,妇产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1937年12月31日,受教育部聘任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

贵州医科大学

汤佩松教授

简介:汤佩松(1903-2001)湖北浠水人,生物化学家,1937年在汉口实际负责国立贵阳医学院的筹建工作,国立贵阳医学院第一任化学科主任。

贵州医科大学

杭立武教授

简介:杭立武(1904-1991),安徽滁州人,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1938年1月1日,受教育部加聘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

贵州医科大学

张志韩教授

简介:张志韩(1900-1997),贵州贵阳人,1936年8月,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1938年1月1日,受教育部加聘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委员。

1938年1月1日筹委会在汉口建立,教育部加聘张志韩(原任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和杭立武(在教育部任职)二人为筹备委员。在汉口实际负责筹建工作的还有原武汉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汤佩松等,到贵阳后还得到原贵州省省立医院院长朱懋根的大力协助。当时,教育部令筹委会移用国立武昌医学院筹备费十六万元(旧币),作为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费,又令筹委会接收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武昌办事处。

贵州医科大学

20世纪40年代国立贵阳医学院湘雅村校门

1938年3月1日,国立贵阳医学院正式成立。当年教育部筹办贵医,为的是接受从战区来的医学生,使他们不至辍学。五个年级,九个班级,课程照旧,要同时开课,按时毕业。从作出决定之日到招收新生,筹建时间只有五个月,其艰巨与困难可以想象。

贵州医科大学

李宗恩(1915-1920)

这时的李宗恩已经在协和任教十四年,对于他来说挑一个教学班子相对容易。医科、药科以及某些前期或后期临床的课程,都聘请 1926-1934 年间协和各级毕业生担任。他还请到了自北方南撤的几位名教授担任前期的基础课。李宗恩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放权,聘请了各科系的主任后,就由他们自己去物色适当的人选。

贵州医科大学

两广会馆旧址内的附院

当师生于1938年初到贵阳时,比较顺利地租赁市区禹门路虎峰别墅(即“王公馆”),临时作为接待各地来筑的学生。并租定阳明路两广会馆、三圣宫和华严寺等处,经修缮后,两广会馆大部分作为教室、实验室及图书馆,三圣宫和华严寺作为学生宿舍,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分住于省立医院及新世界旅社。1938年 6 月 1 日,国立贵阳医学院如期开学。

贵州医科大学

国立贵阳医学院1941级全体同学毕业纪念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临危受命,首任院长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那时我校可称为“小协和”,因为贵医的教授大多毕业于协和:教务主任贾魁,内科主任杨济时,神经科教授程玉麐、生理学教授柳安昌,妇产科教授李瑞麟,药理系主任周金黄,内科教授王季午。当然还有其他学校的杰出人选,如齐鲁大学的病理学教授侯宝璋,港大毕业留英的公共卫生系教授施正信教授(后任中央卫生部顾问),著名的皮肤科专家秦作梁教授等。

贵州医科大学

同年,李宗恩作为远东热带病学会中国华北支会秘书,代表我国出席越南河内召开的第10次远东热带病学会议。这次会议共15个国家参加,中国参加代表15人,会议1周,国立贵阳医学院送论文10余篇,大会论文共200余篇,李宗恩向大会报告了中国华北支会的热带病防治工作并宣读论文一篇,获得好评。同时,他在与各国参会学者交往中宣传和促进他们对贵医的认识,欢迎各国专家教授来院参加任教讲学。

贵州医科大学

科研场景

当时我校基础课的教授阵容很可观。从38年到46年间,先后在我校任教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有(其中一部分):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人文先行,医学新解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除了教育部规定的课程设置,当时贵医还办了个「人文科」(Humanities),开设语言、文学、哲学、逻辑等课程。为的是扩大医学生的视野。当时主持这一科的是留德专攻康德哲学的洪士希(洪谦)教授。在李宗恩自己撰写的贵医院史中,洪谦博士名列教授名单之首位。这是因为贵医的科目是按人文科、基础学科、临床前学科和临床学科的次序排列的。在李宗恩的心目中,人文科目绝非可有可无,它应该居于先行的位置。另外,他煞费苦心地把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权威汤佩松教授从清华大学借来,要他担任化学系主任兼训导主任。教书和育人,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永远是一体的。

贵州医科大学

在《回到李宗恩》中,毕文昌曾说道:“一九四八年,胡适和傅斯年曾动员在北平的著名教授和学者去台湾,李宗恩拒绝了,他要留在大陆办医学教育。他不但是一个成就卓著的医学科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医学教育家。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人们已经不难理解,医学院的人文教育决非无用之学。大至一所医院,小至一个医生,如果没有确立起码的人文精神,突破了道德底线,一心赚钱,是多么可怕。”

贵州医科大学

李宗恩的弟弟李宗瀛在《回忆李宗恩》一书谈到,李宗恩为了推广新医学曾让李宗瀛编排一个话剧,以此让人们了解新医学。据李宗瀛转述李宗恩对新医学的理解:人是一个整体,在战胜疾病的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不小的作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完全依靠药物来对付某些症状,是等而下之的方法;细心的护理应该包括帮助病人建立信心,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药物就能起更好的作用。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医科大学

在贵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总能发现有一些身影在不断闪烁,其中一个就是我校的首任院长李宗恩,他临危受命,德厚仁广。在这幅瑰丽的历史画卷中,李宗恩不能忘,不可忘。

贵州医科大学

来源丨《贵医校史》《回忆李宗恩》《回到李宗恩》

文字整理丨刘智艳

排版 | 杨 丹

编辑丨陈元书 李晓芬

审核丨杨 毅

贵州医科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医科大学-校史专栏丨贵医,从你的历史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