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月活动

贵州医科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第十三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月活动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党政群各部门、校直各单位:

为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精髓和治国理政理念,推动全校师生学习中华典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彩校园·闪亮青春”第十三届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月活动之全省高校师生学习《习近平用典》书法研习活动于 2018 年 6月正式启动,即日起面向全校师生征稿,诚邀全校师生书法爱好者积极创作,踊跃投稿。

1

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 2018 年 6 月 21 日止。

2

征稿范围

全校在职教职工,在校学生。

3

作品要求

(一)书写内容: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用典》一书中的 135 条古代典籍、经典名句为书写内容(详见附件)。

(二)仅限毛笔书法,书体不限,规格为六尺以内,形式为条幅、横幅、斗方、对联,勿装裱。篆书、草书请另附释文。

(三)每人限投一幅。

(四)请在作品背面右下角用铅笔注明作者单位、真实姓名、性别、年龄、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作品尺寸等。文字工整,字迹清晰。

(五)来稿一律不退。

4

作品评审、使用和奖项设置

(一)在对征集到的作品进行初步遴选后,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寄送,由省级主办单位评选入展作品 135 幅。

(二)省级主办单位举行“贵州高校师生学习《习近平用典》书法展览”。

(三)所有入展作品均为优秀奖。在此基础上,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由省教育厅邀请省内书法专家从入展作品中评选一、二、三等奖。一、二、三等奖分教师组和学生组进行评选,获奖等次、名额、奖金设置如下:

贵州医科大学

(四)将所有入展作品(135 幅)汇编成册,印制《贵州高校师生学习﹤习近平用典﹥首届书法作品集》。

(五)所有来稿均由承办单位收藏。

5

其他事项

(一)凡在本次研习活动中获奖的作者,均可获得主办方颁发的证书。

(二)主办及承办单位有权对所有获奖作品进行复制、展览、出版使用,不再另付报酬。

(三)所有参加本次研习活动作品著作权、名誉权由作者自行解决和承担。

(四)凡选送作品参加本次研习活动者,均视为同意征稿启事之所有规定。

投稿地址:贵州医科大学(南校区)知雨楼 3-10 室

联系人:刘冰荻

电 话:13668506693

邮 箱:247905084@qq.com

党委宣传部

2018 年 6 月 4 日

附件:

《习近平用典》全书典籍、原典、出处(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年 2 月第 1 版)

敬民篇

1、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原典: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原典: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 [明] 于谦《咏煤炭》

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原典:街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原典: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四顺》

5、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原典: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然尚有一事为民病者,带征钱粮是也。所谓带征者,将累年拖欠,搭配分数,与同见年钱粮,一并催征也。......况今考成法行,公私积贮,颇有赢余,即蠲此积逋,于国赋初无所损,而令膏泽洽乎黎庶,颂声溢于寰宇,民心固结,邦本辑宁,久安长治之道,计无便于此者,伏乞圣裁施行。

——[明]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原典: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

7、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

原典: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 行孰为厚?”对曰: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 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战国至秦]《晏子春秋 内篇问下》

8、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原典:陛下诚能择奉公疾恶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厉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

—— [北宋]苏辙《上皇帝书》

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原典: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原典: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 毫末必去。关市之赋,厉民之甚者也。周公制礼, 其肯笔之于书以为常法哉?昔文王治岐,关市讥而不征。武王有天下, 奉行不变。……使赋及关市,宁非横敛乎?吾以是知《周官》非周公所作,决也!

——[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

为政篇

11、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原典: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 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12、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原典: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 与生事均。譬如无病而服药,与有病而不服药,皆可以杀人。 夫生事者,无病而服药也。畏事者,有病而不服药也。乃者阿里骨之请,人人知其不当予,而朝廷予之,以求无事,然事之起,乃至于此,不几于有病而不服药乎?今又欲遽的夏人之使,则是病未除而药先止,其与几何。

——[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1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原典:子曰: “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 ”

——[殷周至秦汉]《周易 系辞下》

14、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原典: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 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 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 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

——[北宋] 苏轼《晁错论》

15、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原典: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16、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原典:然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若徒以文也,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

——[清]唐甄《潜书权实》

17、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

原典:穆公曰:“诚如先生之言,遂可以霸天下乎?”蹇叔对曰:“未也。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 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已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

1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原典: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19、政如农功,日夜思之。

原典:子产曰: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20、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原典: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战国]荀子《荀子王制》

21、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原典: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

——[春秋]管子《管子九守主明》

22、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原典:黄酋书, 昨鉴川公亦曾抄寄本兵。此酋贪纵寡谋,终当归吾羁绁。观其书词,已非昔时之倔强,可用其几而制之。……但愿审度时宜, 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况今时则易然耳。

——[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

23、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

原典:夫宽深不测之量,古人所以临大事而不乱,有以镇世俗之躁,盖非以隔绝上下之情,养尊而自安也。

——[北宋]苏轼《策略四》

敕陈侗:士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者,鲜矣。

——[北宋]苏轼《陈侗知陕州制》

2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原典: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立德篇

25、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原典: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南宋] 吕本中《官箴》

26、第二则: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原典:古人有云: 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俯从其易,不得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力居其易,故福庆流之。……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唐] 李世民《帝范》

27、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原典: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 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 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28、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原典: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故“初一曰五行”。五事, 人所以继天道而成性者也,故“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故“次三曰农用八政”。

——[北宋] 王安石《洪范传》

29、为官避事平生耻。

原典: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 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已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 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

——[清]曾国藩《治心经.诚心篇》

30、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原典: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三国蜀汉]诸葛亮《兵要》

3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原典: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者偭而不思。……”

——[东汉]张衡《应间》

32、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原典: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古格言联 (河南内乡县衙楹联)

33、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原典: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惰),反其路者也。

——[春秋战国之际]墨子《墨子修身》

34、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原典: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春秋至秦汉] 《礼记大学》

35、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原典: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 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四维》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国颂》

修身篇

36、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原典: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上古时代]《尚书商书伊训》

3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原典: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春秋]老子《老子第四十六章》

3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原典: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 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士、沟渎,其有悛乎?"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3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原典:子曰:“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40、吾日三省吾身。

原典: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原典: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42、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原典:臣闻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东汉]王粲《仿连珠》

4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原典: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 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

——[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44、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原典: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北宋]欧阳修《朋党论》

45、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原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春秋至秦汉] 《礼记中庸》

46、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

原典:天下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专则隘,隘则睽,睽则穷;共则博,博则通,通则成。故君子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道隆功著,则与人共其名;志得欲从,则与人共其利。是以道无不明,功无不成,名无不荣,利无不长。小人则不然,专已之道,而不能从善服义以自广也;专已之功,而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专已之名,而日恐人之胜之也;专已之利,而不欲人之有之也。......此二者,君子、小人之大分也。

——[北宋]司马光《张共字大成序》

47、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原典:子曰:“以势交者, 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

——[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笃行篇

4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原典:王曰: “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

——[上古时代] 《尚书·周书·周官》

49、一勤天下无难事。

原典:为人在世莫嗜懒,嗜懒之人才智短。百事由懒做不成, 临老噬脐悲已晚。士而懒,终身布衣不能换;农而懒, 食不充肠衣不暖;工而懒,积聚万贯成星散。……士而勤,万里青云可致身;农而勤,盈盈仓廪成红陈;工而勤,巧手超群能动人;商而勤,腰中常缠千万金。噫嘻噫嘻复噫嘻,只在勤兮与懒兮。 丈夫志气掀天地,拟上百尺竿头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

——[清]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

5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原典: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51、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原典: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桓公曰:“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对曰:18“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5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原典: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三章》

53、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原典: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喻老》

5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原典: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

——[明]刘基《拟连珠》

55、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原典: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 成名、布义。” 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5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原典: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

——[东汉]荀悦《申鉴俗嫌》

劝学篇

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

58、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典: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北宋] 苏轼《和董传留别》

5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典: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 《人间词话》

6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典: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

62、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原典: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6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原典: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6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原典: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6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原典: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春秋至秦汉]《礼记 学记》

6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原典: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6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原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春秋至秦汉] 《礼记中庸》

69、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原典: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70、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原典: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7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原典: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任贤篇

72、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原典: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73、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原典:初置刺史部十三州。名臣文武欲尽,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才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第六》

74、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原典:臣观前代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天地不能顿为寒暑,必渐于春秋;人君不能顿为兴亡,必渐于善恶。善不积,不能勃焉而兴;恶不积,不能忽焉而亡。

——﹝唐﹞白居易《策林·辨兴亡之由》

75、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原典: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殽;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为曲私欺罔之资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五》

76、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原典: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西周] 《诗经·大雅·文王》

77、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原典:赵良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

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语有之矣,‘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终日正言,鞅之药也。鞅将事子,子又何辞焉!”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78、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

原典: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惟尽知已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入之长;不然,但取己所明而已,但取己所近而已。

——【清】魏源《默觚·治篇七》

7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典: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80、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原典: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

——[清] 顾嗣协《杂兴》

天下篇

81、计利当计天下利。

原典: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于右任题赠蒋经国对联

82、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原典: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云山过海半,乡树入舟中。

波定遥天出,沙平远岸穷。

离心寄何处,目击曙霞东。

——﹝唐﹞尚颜《送朴山人归新罗》

8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原典: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明清﹞《古今贤文》

84、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原典: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jù)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85、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原典: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春秋] 左丘明 《左传 · 昭公二十年》

8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原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春秋至秦汉] 《礼记 ·中庸》

8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典: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 孔子《论语·卫灵公》

88、“既以为人,已愈有;以与人,己愈多。”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春秋]老子《老子·第八十一章》

89、智者求同,愚者求异。

原典: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春秋至两汉]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90、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原典: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战国至秦]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91、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原典:铭曰: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由圣与贤,或为霸强。建不克嗣,济北疏疆。齐人德之,其族称王。……乃金石刻,揭于道陲。松耶柏耶,有洛之湄。过者必下,来观信辞。

——[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92、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原典:文学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孔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故圣人上贤不离古,顺俗而不偏宜。”

——[西汉] 桓宽《盐铁论·忧边第十二》

9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典:(宋句践谓孟子)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贵州医科大学

排版:吴小丹

编辑:陈元书

审核:杨 毅

贵州医科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贵州医科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贵州医科大学-第十三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