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献爱心,唱响夕阳红——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退休教师王永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抗疫献爱心,唱响夕阳红——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退休教师王永龙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王永龙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一位普通退休教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心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并通过学校向国家捐款11000元,诠释了一名退休老教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为疫情防控工作捐款以来,学校离退处就接到了不少退休老教师、老党员咨询如何捐款、何时可以捐款的电话,其中,办公室响起的第一个电话,便是王永龙老师打的。第一次,王老师就捐出了一千元,这对于退休工资并不多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捐款当天,王老师起了个大早,专程从距离学校10多公里的家中赶着公交车来到学校,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抗击疫情的支持。

几天过后,王永龙老师再次找到学校离退处,并把一个更厚的信封交给他们。他对同志们说:“这一万元,是我对党和国家抗击新冠肺炎工作的一点心意。这段时间你们辛苦了,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我有义务在这最关键的时刻支持你们工作。我也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走向繁荣富强。”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王永龙老师书写抗疫赞歌

王永龙老师出生于1940年,并于1969年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兴义师范任教。“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是学生们对王老师课程的评价,从教20余年,王永龙老师为黔西南州培养了大量政界和教育界的人才。

然而,由于身体原因,王老师不得不告别自己热爱的讲台。退居二线的他,也依然想为学校的建设发展继续出力。于是,王老师接受学校的安排,负责创办了《黔西南民族师专报》,并担任主编,这让地处贵州省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地方院校,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能够展示黔西南州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的学术刊物。如今,《黔西南民族师专报》虽已更名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但其始终以科教兴州为宗旨,不断提升刊物质量,为全国各地的高校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的平台。

此外,王永龙老师还热心于校园基础环境的改善。在职期间,王老师亲自参与设计并建造了市内校区的“石板园”。该园位于第一教学楼左侧,与图书馆、大礼堂相邻,园内鸟语花香、树木葱郁,石板做成的桌凳与铺在地上的石砖相得益彰,别有一番风趣,也极大地改善了当时简陋的校园环境。时光流转,修建了30多年的“石板园”至今仍是市内校区师生们学习休闲的最佳场所。当年王老师无偿赠送给学校的盘江奇石,也依旧伫立在教学楼前,见证着这所百年院校的变化与发展。

为了表彰王永龙老师在助力抗疫中所做出的贡献,学校党委决定向王永龙老师颁发“抗击疫情”慈善捐赠证书。

今年6月,学校离退处的同志们来到了位于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鱼陇村的王老师家中。正如门头上悬挂着“顽石居”之名,王老师的家中摆满了自己收藏的盘江石、太湖石等收藏品。旁边的一间居室,王老师将其命名为“百炉堂”,里面摆放着王老师花了年数时间收藏的100多个“迷你”香炉,香炉造型各异,小巧精致。然而,为了支持国家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王老师毅然将他花了数年收藏的“百炉堂”义卖出去,所得的一万元货款全数通过学校捐赠给了国家。

说到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王永龙老师感慨道:“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这是人类疫情防控史上的壮举。在抗疫工作中,有很多驰援疫区的年轻人,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和脊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王老师表示,希望学校在教授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人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好广大党员干部和医生、护士、军人和志愿者们冲锋在前、奋战一线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为社会作贡献、为他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幸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建功立业新时代。

听闻学校专程为他送来捐赠证书,王老师连连摆手,表示这是自己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应该做的,“张富清先生为建立新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却深藏功与名,我做的这点事跟他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左迪)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学校离退处为王永龙老师(右二)送上捐赠证书


制作部门:党委宣传部

编辑:黄玮攀

校对:左 迪

审定:马臣雨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贵州本科院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抗疫献爱心,唱响夕阳红——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退休教师王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