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礼敬先人,是我们悠久的历史传统。
今天清明节的形成要从寒食节说起。寒食断火禁烟的习俗,早在周朝便已经存在。《周礼·司烜氏》有言:“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古人因时令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的习俗,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苏轼的词句“一别都门三改火”“且将新火试新茶”中即是指这样的意思。古时寒食期间正是人们祭祀祖先的时节,后来又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追怀故人,才成了寒食节。寒食之后即是清明。《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时节天气回暖,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夏历中制定二十四节气的时候就将清明定为其中之一了。
后来因为寒食与清明两个重要的日子相隔不远,到了唐朝时才慢慢合二为一。今天的清明节,融合了古时寒食和清明两个节日。这一天,既是缅怀先人的日子,又象征着生机和春天的到来。
而今年清明,因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而变得分外特殊。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这场持久的与病毒的鏖战中,全国已有三千余位同胞不幸逝世。这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的枯萎,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我们追念逝者,寄托哀思,珍惜每个平凡的生命曾带给这个世界的温暖和光亮。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习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今年这个特殊的清明,我们缅怀那些在抗疫斗争中牺牲的英烈,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像陀螺一样一刻不停地奔波在防控一线。逆行而进,无须过多言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付出。一批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这些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大好春光。
他是武汉协和江南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彭银华,已经领取结婚证两年有余,原定于今年正月初八举行婚礼,他得知疫情情况后,征得未婚妻同意,主动推迟婚礼,支援抗疫一线。“白班加夜班”轮班倒的日子,工作强度很大,有的同事让他回去休息一下,陪陪未婚妻。可他却说:“让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轻,我先上!”后来在医院的工作中,他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于2月20日抢救无效以身殉职,年仅29岁。抽屉里还留着没来得及送出的婚礼请柬。
他是那位对病人轻声细语,被人亲切称为“60分贝暖医”的江学庆,面对病患,江学庆这个“大男人”却从来没有“大嗓门”,不管遇到多急、多难的事,他的音量总保持在让人听起来最舒服的60分贝左右。每次的暖心话语,都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每天找他看病的有100多位病号,常常是一上午的出诊任务要持续到下午四点钟左右才能结束。后在工作中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生命定格在了3月的第一天。
......
与他们一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慎终追远,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他们伟大,却也平凡如你我。他们有父母和子女牵肠挂肚,也有爱人和朋友难舍难分。当防空警报鸣响之时,我们垂首哀悼,更应缅怀感恩,他们用生命讴歌了“舍小家为大家”“疫情不散,我们不撤”的崇高精神,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翻开历史的画卷,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从未曾被压垮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中国人精神脊梁的生动写照。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今天我们要纪念的,是那些所有为了保卫国家,为了中华崛起和复兴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我们要将英烈们的遗志传承下去,让崇高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们已越过千山万水
未来仍要跋山涉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疫情发展至今已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武汉的樱花已经开了,大街小巷里的烟火气也氤氲起来,往日平静生活的点点滴滴正在重新“载入”。告慰英灵的最好方式就是夺取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果,不要让前人的牺牲和付出白白浪费。我想,这场疫情的背后,带给我们的还有反思和自省。疫情是一次考验,也是一堂大课,教会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保护自然,珍惜当下的生活。垂首过后,未来要更加昂扬。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在这次疫情当中迅速成长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不仅要铭记,更要从悲痛中奋起。努力学习,增长本领,既要多读有字之书,又要多读社会实践这本“无字之书”,要将青春书写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前辈们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的手里。青年们不再是温室里的花朵,是要有担当和使命的。既要有“君子慎其独”的自律,也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艰险越向前,我们要经得起复杂环境的考验,只有接受摔打磨练,把困难和艰险当做增长才干的试金石,才能锤炼意志品质,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青年。要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慎终追远,珍惜当下。不忘却过往,愿逝者安息;于悲痛中奋起,愿生者安康。
作者/文学院 刘仲炎
插图/美术与设计学院 郝雷
排版/张悦
审核/王文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