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者不计得失,为医者不计生死,参与者不计回报。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无数医务工作者敢为人先、全力以赴。他们的身影烙印在一线病房里,闪耀在冲锋道路上,牢记在所有人心中。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体医大人勠力同心,奋力坚守在不同“疫”线。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医大人的身影。一起感受他们在抗击疫情战斗中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她的日记上了《焦点访谈》,其实背后的故事更感人
3月11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播放了《中国之声》推出日记体报道《天使日记》——“妈妈,如果你想我了,就吃了这颗糖”。
这个小小的故事,感动了电视机前的每一个人,也让全国观众记住了一个护士的名字——王从欢。
1月26日,我校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王丛欢随河北省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出发,奔赴武汉投入一线的战“疫”中。
由于时间匆忙,没来得及与家人商量,回到家里,面对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去年才做过心脏膜瓣手术的丈夫,她心里也充满了顾虑和担忧。出乎意料的是,丈夫非常支持她的决定。
“我可能作为第一批志愿者要走,他没有犹豫,说你去吧,家里有我带孩子,说到这个我自己都觉得很愧对家人。”
临行前收拾行李,儿子在王丛欢的行李箱里塞了一颗糖,他说,“妈妈,如果你想我了,就吃了这颗糖”。
在一线病区工作的日子虽然忙碌且辛苦,但王丛欢觉得,一切都在变好。在驻地休息时,一大早,她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儿子在那头儿反复地说:“妈妈,妈妈,昨天晚上我梦到你了,我想你了,你想我吗?你想我的时候就把我给你的糖吃了。
王丛欢说:“一向淘气的孩子似乎突然懂事儿了,在家里做起了家务,不仅会叮嘱她戴口罩、勤洗手,还答应会好好照顾爸爸。”
王丛欢说,“悉心照料的病人也是一种‘生死之交’,和同事们在一起并肩战斗的日子,就像儿子给的那颗糖,很甜,甜到了心里。”
第一医院预检分诊团队:把好医院救治和疫情防控第一关
“您好,测一下体温。”“36.4℃,正常,请进吧!”3月1日,在我校第一医院大门口,两名工作人员为每一位来医院的人员测量体温。
在第一医院三个进出口中,一个供行人出入,其他两个允许车辆通行,车辆进入时有安保人员负责为车上人员测量体温。而进入门诊楼去科室看病,还要接受二次预检分诊。在一楼外科诊室分诊台,配有测温枪、患者健康申报表,还有一本门诊就医指南。
“全副武装”的导医范瑞敏一边给每位来科室看病的患者及其家属测量体温,一边认真询问患者过去14天里是否去过疫区、是否接触过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是否发热……并指导患者严格按要求填写健康申报表。
预检分诊是医院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像这样的预检分诊点医院共设置了9个。“如果这个关口出了问题,势必会给整个医院的救治和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负责全院预检分诊工作的门诊服务中心主任韩彩莉说,疫情发生后,医院第一时间组建了预检分诊团队,成员既有原来开展分诊工作的导医,也有安保人员和志愿报名参加的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
为确保不漏诊一个发热病人,1月22日开始,医院将预检分诊前移,在原有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医院大门口的分诊点,同时在门诊楼和病房楼各就诊口设立分诊点,安排专人24小时轮班值守,分区域严格把控。
在分诊点多、人手少等情况下,第一医院职能部门全体人员取消休假,党员干部带头走上疫情防控和预检分诊第一线,短短两个小时内,就有50名党员报名加入预检分诊岗。韩彩莉和她的预检分诊团队,一边紧张地开展工作,一边完善预检分诊流程、制定相关操作规范。他们每天都要针对细节问题集中进行岗前培训、工作检查和指导。
为把好预检分诊这道关,从1月22日至今,队员们每天从早上7点10分坚守到晚上7点,预检分诊团队中的导医都没有歇过一天。最多时,预检分诊处一天分诊出了100多名发热病人。“我们引导发热病人就诊的队员,就一直在分诊点、发热门诊与门诊之间来回奔波,一上午下来,就要走上万步。”韩彩莉说
晚上医院的患者少,但预检分诊点主要由安保人员负责,队员们也不敢有半点马虎,几个小时下来,常常手脚冻得冰凉。“即使这样,队员没有退缩、没有怨言,反而总是想着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预检分诊团队中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冲在了最前边。韩彩莉说,“90后的张誉航、赵俊慧还主动找到我,说自己没什么负担,要求放弃安排的休息,一直坚守到疫情结束。”
近几天,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来医院看病的人明显多了起来。
“现在还不敢有半点松懈,面对上千人的门诊量,我们团队的压力更大,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必须两手抓,既要做好预检分诊,又要保障医院正常诊疗服务的有序开展。”韩彩莉说,疫情不退,预检分诊团队不撤退、不松劲,“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好医院救治和疫情防控的第一关。”
我党龄最长,我先上:援疆近600天后,她又进驻发热门诊
“我的党龄最长,我先上!”简单而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名白衣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责任。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第四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副主任范海燕主动请战,并作为第二批疫情防控工作本部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书记坚守在医院一线。而在2019年底,她刚刚结束了为期1年半的援疆任务……
在发热门诊,她组织全体队员认真学习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第七版),规范发热门诊诊治流程,再次培训无菌观念,时刻强调做好自我防护,悉心为大家检查防护服穿脱情况,要求“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她的防护服一穿就是6个小时,每天12个小时坚守在岗位上,而脱下防护服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厕所和冲掉一身的汗水。
2018年,范海燕接到支援新疆的任务,简单准备后便踏上了征程。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她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参加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活动,并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活动上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多次到结亲对象古丽尼沙·肉孜(全国特困户)家走访、看望、慰问,送医送药送生活必需品。
她主持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的每周全科大查房,每周固定出专家门诊,进行疑难病例的讨论及会诊工作,定期组织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进行理论学习,多次组织集体授课。援疆期间,她下乡频繁,每两周就要去看看百姓的情况,并积极号召大家前往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进行送医下乡义诊活动,被当地百姓连连称赞。在援疆的1年半时间里,她在思想上、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圆满完成任务。
其实,每当想到许久未见的家人和年幼的女儿,范海燕也深感愧疚,但是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选择了坚守和奉献。而这也是本次疫情下众多“四院人”的选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敢于冲锋,敢打头阵,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四院人”将继续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尽医者的责任与义务,护病患的生命与安康,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懈努力。
在疫情面前,总有一些温暖的关怀牵动你我,总有一些朴实的感动直击人心。翻开援鄂医疗队员的日记,感受冀鄂一家亲的温情时刻。
体悟温暖 共待花开
3月6日 第四医院 王亚美
来武汉这么久了,还是第一次吃饺子,平时都是吃些酸辣的菜和米饭、馒头等,尽管食堂的师傅们尽量做一些符合我们北方口味的食物,但是吃饺子这件事真是想了很久,上次还是在年三十和闺蜜吃的速冻饺子。
平时的工作紧张忙碌,今天能够参加这样的活动很难得,既能缓解压力还能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兄弟姐妹们的战友情。洗手、准备材料、调馅儿、和面、擀皮儿、包饺子,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中午食堂端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我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美滋滋的,虽然这个过程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我努力学会了擀面皮儿,也值得了。
明天的工作还会继续,但是大家都心向阳光,珍惜每一天的美好,胜利就在眼前,继续加油!
3月8日 第四医院 杨大运
援鄂抗疫已经43天了,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有生离死别的场景,有哭泣、有欢笑、有焦虑、有彷徨,但更多的是感动。
近几天,七院的入院人数呈下降趋势,出院人数呈上升趋势,四病区目前有47名患者,是六个普通病区中患者数量最多的。到今天为止,四病区已出院76人,住院患者病情稳定,我带领的二组医护人员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患者赵先生专门写了感谢信,患者童先生在微博上赞扬了河北姑娘们对病人无微不至的细心照顾,称我们是“神仙妹妹”,多家媒体还进行了转载。
我们已经完全适应了隔离病区的工作,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我们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此外,我们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鼓励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必要时加用镇静催眠抗焦虑药物,慢慢的,患者的病情走向好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于出院患者,我们建立一个“河北湖北一家亲”的微信群,河北和湖北的战友们对出院患者的肺康复、心理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及时跟踪随访。
在这次疫情面前,河北医疗队和武汉医疗队携手前行,共同抗疫,大家都有一个心愿,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在武大樱花烂漫时,大家摘下口罩,繁华与共。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分光。”我们的医大人如同星火,在抗疫战场的不同角落发光发热。责无旁贷的用心守护,薪火相传的精神延续,共克时艰的守望相助,点亮了抗击疫情的丝丝烛火,传递出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汇聚成同舟共济的磅礴伟力。
制作:河北医科大学新媒体中心
编辑:马梦瑶、耿坤丽
照片来源:第一医院、第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