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师生战“疫”中谱写教学新篇章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激发课堂教学改革活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2月17日我校原定春学期开学首日,线上教学准时开启,千余课堂在云端激荡,万名师生在线上交谈,拉开了特殊时期特色教学的大幕。如今,线上课堂教学已过去两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积极转变,课堂革命的浪潮伴着春回大地的脚步在云端悄然上演。
以生为本,践行课堂革命初心使命
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理念,更是开展课堂革命的根本遵循和初心使命。陈宝生部长提出,课堂教学要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他们高效学习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我校广大教师在抗击疫情的危急时刻,坚守使命担当,恪守为人师表职责。不仅很快从粉笔、板书、三尺讲台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适应了录课、直播、分享屏幕等新型教学方式,而且积极转变思路,根据专业特点、学生接受规律、线上资源等综合考虑教学平台与教学模式。播音主持专业李亚虹老师根据专业互动性强的特点,选择QQ课堂、腾讯会议、钉钉视频平台作为教学手段。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机械系李志远、苏丹丹老师根据专业特点,提前将知识点上传平台供学生预习,开展课堂互动和在线作业点评等。文学院张芳老师充分利用雨课堂的词云功能,把学生的弹幕或投稿,通过词云的方式及时形象呈现出来,课堂饱和度和与学生学习效率空前提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师生同行,推进课堂革命同频共振
教师和学生是教与学的两个主体,只有实现同向同行,才能产生同频共振的良好效果。
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的点燃者,是学习方法的传授者、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导者、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者。广大教师在全心准备好自己课程的同时,不断总结思考线上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理念、教学思维模式等,以学院、教研室、课程教师组等为单位的线上云会议,以及教学群里的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教育教学大讨论的主阵地。教务处面向全校征集疫情期间的教学工作宣传报道稿件,开通“线上教学大家谈”,广大教师踊跃投稿,截止目前在学校官微、网站和教务处网站共发布40余篇稿件,一场教育思想大讨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线上教学,因场域、方式的转化,需要学生的真心参与、全心融入,只有师生画同心圆,才能保障教学效果。经过一周的线上学习,学生的学习观开始转变,主体意识增强,课上与老师积极主动沟通。传统课堂因拘谨怯场不敢提问的学生,在线上畅所欲言,逐步成为主动学习者、自主建构者、积极发现者和执著探索者。沉默单向的课堂向思维碰撞的课堂转变。
抓住核心,实现课堂革命提质增效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构成了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协调联动,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实现质的提升。
教学内容是课堂革命的“最硬核”。课程是教学的中心,教学内容主要根据社会需求、学生接受、学科前沿等进行调整和优化。广大教师借助网络资源,精选凝练优质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社会相结合。比如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院将疫情防控、核酸检测等内容加入教学之中。艺术学院“人体工程学”是设计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结合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教学资源,精选相关章节内容,教学场所和专业材料作出相应改变,适应线上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是课堂革命的“催化剂”。线上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交互性强,需要师生互动。在线上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各显神通,结合专业特点,不断探索总结。计算机教学部齐耀龙老师通过思维导图方式,总结出中国大学MOOC”为主、多工具协同、“同步+异步”混合的线上教学方案。新闻学院都海虹老师创新移动端的“小屏直播”(小屏即手机屏幕)方式以及课堂上现场连线专业领域权威人士等,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抢麦回答。体育教学部杜珊珊等教师充分利用“接龙”“作业”“投票”等教学平台功能,让互动手段更加丰富。比如,利用“投票”应用在学习结束后,开展班里 “最美瑜伽”的照片评选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推陈出新,将教师从课堂上的演员转变为导演,将学生从课堂上的观众转变为演员,将课堂从“一言堂”变成“学习共同体”。
教学评价是课堂革命的“试金石”。考核评价方式是检验课堂革命成效的标志。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探索课程评价考核模式,突出了学业过程评价,非标准答案评价等比重。我们的在线教学平台可以实现课前预习、课上签到、讨论交流、测验作业、考核评定、建议反馈等,结合线上教学实践,很多老师也在思考教学评价的改革创新。
凝心聚力,确保课堂革命落地见效
线上教学既不是把线下讲授内容搬到网上讲授,也不是让学生看线上视频。是一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革命,需要教师的身心付出。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谷银山、王娴、刘红、鲍俊艳四位教师分享了《微积分》课程线上教学的心路历程。自2014年至2019年,从备课、录课、建课、用课,到成功上线,牺牲了几乎所有的周末业余时间,中间的录制过程更是艰辛无比,最终《微积分》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教学平台上线,本学期选课人数4000余人。新闻学院彭焕萍、张筱筠、陈娟、杨秀国四人团队录制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教学平台上开课四次,本学期选课人数达到6975人。这些经过打磨的精品课程,教学效果受到一致好评,老师们倍受鼓舞。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们用自己的大爱精神奉献教学、倾心教学,践行师者的责任和担当。在国家不断推进和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全面振兴,高等教育的“质量革命”,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最终要依靠一线老师的努力去实现。为此,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安排也都找到了明确的发力点——“抓教师,促教学”。各学院为教师们的教学创新活动,提供软硬件支持,如录播室,教研室等。教务处和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与教师发展中心作为教学管理服务部门,也在教学资源整合及信息化培训等方面全力保障,以期解决老师们教学创新的后顾之忧。在未来的教学工作机制建设中,希望相关部门尽快作出与“互联网+教学”“”智能+教学“新形态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教与学的活力,如:对于使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混合教学并取得突出成效的老师给予教改立项、评优评奖等方面的倾斜。建议学校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从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对于开发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创新及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职称破格提拔及专项资金支持等。相信通过学校各部门联合联动,教学创新的保障机制更加完善与坚实,我们的老师会以更大的热情、更实的行动、更高的标准投身教学。我们的课堂革命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们的”心灵革命、观念革命、技术革命、行为革命。“
要做到“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首要的就是教师要心无旁骛,潜心教书育人。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课堂就是老师的阵地,做到“德高”“学高”“艺高”,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学习、改造课堂的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掀起新一轮课堂革命是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一步,也是良好开端。“路漫漫其修远兮”,只要广大师生能够坚定信念,坚守初心与使命,坚定同向同行步伐,就一定能够实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目标!
(教务处阴冬胜、王强军 供稿)
精彩推荐
1.现在的武汉,距离我的初心最近 ——穆福春一线抗“疫”日记(三)
2.为救患者,他毅然冲在最前线
3.你的平安是我最大的牵挂!
4.用歌战“疫” | 河大原创战“疫”之歌《你就在身边》
信息来源 | 教学工作组
编辑 | 史越
责任编辑 | 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