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42.2%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6%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对于即将报考志愿的考生来说,怎样选择自己的专业呢?
走出专业“四大误区”:
误区一:不重视专业的选择
选择一所有名气的院校,的确有利于考生今后的成才和发展。因为好的学校学习环境好,师资力量强,进一步深造学习,出国留学等机会比普通学校优越一些。但是很多学生和家长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只考虑学校而忽视了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个专业。为了能步入名校的大门,而不惜以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代价。
误区二:单纯以分数选专业
许多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仅以分数对号入座来选择学校和专业,对报考专业今后职业的发展前景了解甚少。
填报志愿时,没有明确的方向,一切以分数来决定学校和专业。单凭历史资料中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对照自己考分来对号入座。
误区三:重“热门”专业
有的考生和家长很关心专业的热门和冷门,认为“热门”专业将来回报率高,于是都往“热门”专业去挤,结果导致撞车的现象十分严重。
其实所谓热门的形成是和人才市场的供需密切相关的。当一个企业缺乏这方面人才时候,就要大量招聘,于是有人将之称为热门专业。
当此方面人才供应过量时,这个职业就冷了。所以,专业的“冷”和“热”只是相对的,它是一段时间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反应。
有的认为“冷门”就是大家不考虑的东西,社会需求不大,考上也不光彩。但是家长应明白,专业本身不存在好与差,关键在于是否适合。
适合考生的就是理想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热”与“冷”。
误区四:父母包办填志愿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无需征求他们的意见,一切由家长包办。有的家庭为了考生的志愿问题闹得不欢而散。有的家长在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下,完全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能通过下一代来实现。
有的家长本身对有关专业的知识了解不多,盲目地跟风追求选择热门专业,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能够保证孩子日后就业和生活的稳定。作为父母关心孩子很自然,但假设考生如果勉强按照家长意愿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今后他将终身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即使物质回报再丰厚,也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