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招丨“90”后大学生就业还需要做什么

指尖上的四方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支招丨“90”后大学生就业还需要做什么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体制的转变和就业方式的变革,促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不少矛盾: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还有就是有些大学生真正上岗了,但做得却差强人意……种种矛盾困扰着大学生及其家长,也困扰着高校和用人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有高校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也有政策方面的。

“90后”作为特殊的一代,他们思想前卫、充满激情、干事利索……但不少“90后”大学生在求职中也暴露出诸多不足:无明确求职目标,无长远职业规划;不愿冒险、缺乏创业冲劲;安于享受;缺乏对工作的本能热情……

近日走进周口市多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零距离接触新上岗的“90后”大学生的工作环境,了解他们的就业心态,探求他们在就业进程中到底缺点啥?部分“60后”“70后”和专业人士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即将就业、正在工作或重新择业的“90后”大学生做个“有心人”,发扬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积极工作,积累工作经验……

就业,“90后”来了

我的职业目标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要找什么工作,只是先来看看……”今年5月7日,在周口市民营企业招聘周的招聘会现场,我市某高校即将毕业的23岁女孩王莉(化名)一脸茫然地望着一张张招聘广告。

“上学期间,我经常在周末给一些食品公司做临时促销,也做过一年多的家教,现在该找工作了,真不知道做什么好……”王莉无奈地告诉记者,如果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自己可能还会继续做临时促销员。

“不知什么工作自己可以干一辈子。”,王莉的想法和心态代表了不少“90后”求职者的态度。

在当天的招聘会现场,记者碰到七八名像王莉这样茫然的求职大学生,他们或盲目地在各个招聘摊位前转悠,或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闲聊……从记者在现场走访的情况来看,近半“90后”求职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此外,从记者近日深入我市多家企业、行政事业单位走访的情况来看,不少“90后”除无明确的工作目标外,不少求职者亦无长远职业规划。

今年25岁的李华(化名),2010年7月从河南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应用技术专业毕业。2011年通过招聘来到市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先前曾做过汽车修理工、搬运工和保安。

“目前这份工作还是挺不错的,领导和同事都是年轻人,交流沟通起来也方便!不过这只是我短期的职业方向。”面对采访,李华称“以后的职业方向,我还得再想想呢!”

重复工作,激情短暂

“每天上班,往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你还有激情吗?”

“领导安排的事不出错,交掉差就行了……”

……

“工作需要职业激情,你们怎么看?”记者在我市多家单位采访时,受访的“90后”围绕记者的提问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

李刚(化名),今年25岁,2010年7月毕业于郑州大学,后通过公开招考进入周口市区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刚到公司报到时,信心十足,想着好好干,可干着干着就觉得没劲了……”李刚说,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让他这个“90后”小伙原有的个性都磨平了。“一年365天,天天上班就是往办公桌前一坐,整理不完的单证,你受得了吗?面对这样的工作,你会有激情吗?”交谈中,李刚多次暗示自己最近要跳槽,只是目前还没找到合适的岗位。

记者了解到,许多“90后”在刚工作之初或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不但干劲十足、激情高涨,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途也寄予“厚望”。但一年两年之后,很快就会感觉到自己简直与机器人一样,每天上了班就希望能早点下班,一点也找不回原有的职业激情。甚至每一次工作中出现不顺心,就会“鼓励”自己换个工作环境,然而每次跳槽后,自己的情绪就会更低落。

恋家,选择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25岁的宋华(化名),2009年7月毕业于河南工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学毕业后,抱着开阔视野的想法,家住周口市区的她,与同学一起在省城郑州“闯荡”了两年,虽然长了不少见识,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家。“不想再漂泊了,父母也不想让我离家太远。”宋华说,恋家是她决定在家门口就业的决定性因素。

无独有偶,24岁的王刚(化名),毕业于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专业。“我的专业只适合到南方一些大城市发展,在周口目前还没有做遥控飞机这类的企业。”王刚坦言,由于舍不得离家,自己最终重新学习了财会,后家人托亲戚给他在周口市区找了一份与财务相关的工作。

工作求稳,无远大理想

今年26岁的夏季(化名),可谓是父母的骄傲。夏季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父母都在县直行政单位工作。虽然家境好,但他学习一直很勤奋,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10名。高考时,夏季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2010年7月,夏季一毕业,就被上海一家企业高薪聘用。

独自一人在外地工作,虽然收入颇丰,但夏季总感觉“在外漂泊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在其亲属的帮助下,夏季回到周口,在家乡一事业单位上班。“家里不靠我挣钱,虽然(目前)工资低了很多,但工作稳定,心里踏实……”尽管身边的朋友为夏季的选择感到惋惜,可他感觉很满足。

记者走访发现,与一些家庭境况较好的就业者不同的是,不少农村出来的“90后”就业者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优秀品质。

毕业于四川天一学院的李广坤出生于川汇区农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以种地为生。2011年,他大学毕业后回到周口。根据自己所学的后勤管理专业,到公司上班后,李广坤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后勤部门。“年轻人得敢闯敢干。”后来,李广坤感觉目前的工作岗位太安逸、没有挑战性。于是,他果断转行做起了销售。

“我起初也不懂销售,但不懂就学。”李广坤坦言,他从事销售3个月签下第一份单子后,干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目前,他的月收入最高达7000元。

“60后”“70后”支招

做个“有心人”

今年46岁的田先生在周口市烟草局工作,是典型的“60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田先生说:“我们那个年代可选择的路子,基本上有这三条:考大学等国家分配,接父母的班弄个正式工,有城市户口的可先干临时工。三条都不具备,只能做小生意或种地。现在许多青年人,他们以为大学毕业了,就一定得拿到多少钱,还要专业对口,可哪有那么多合自己心意的工作,先学会生存,再说生存得更好的事。”

回忆当初刚上班时,田先生表示,那时候对自己得到的这份工作非常珍惜,他每天都是第一个赶到办公室,拖地、打扫卫生,不仅打扫自己的,把其他同事的办公桌也都擦干净,水烧好,同事们一进门就知道是“新人”干的。田先生说,那个年代不是他一个人这样做,“新人”都这样,眼里有活,表现勤快,可以说都是“有心人”。作为刚刚踏入职场的“85后”或“90后”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和适应,很多道理需要参悟。

“90后”应该清楚,他们目前真正能胜任的工作并不多,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田先生表示,除此之外,“90后”也要认识到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学习是最重要的东西,不能为了新鲜而频繁换工作,最终一无所获。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来评判自己对企业的价值,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己,未来才能胜任更重要的工作。

他提醒刚进入职场的“90后”,首先要有一个稳定的心态。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一定的耐力的,跳来跳去的职场生涯最终只能导致一无所获。同时,他们还需要为自己做一个长远的规划。他们年龄虽然小,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承担起家庭的重任。现在的职业也是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不能为了一时的兴趣而频繁调换工作。

吃点儿苦也没什么

“刚刚工作时,作为一个中学教师的我,没有太多钱租房,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和另外一个同事一住就是两年。”淮阳中学的李老师说,对于这种经历,他不觉得有什么,反而觉得很自由。在他看来,“70后”大多从小就对物质没有过高要求,反而会被父辈们勤奋工作的态度深深吸引。

李老师表示,简陋的物质条件磨练了“70后”的身心,使得他们不屑去啃老和埋怨社会,干什么都比较务实,跟父辈们比,吃点儿苦也没什么。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那些曾经影响一时的英雄人物,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勇救山火的赖宁、吃苦耐劳的曲啸,都是他们的偶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70后”的性格内核——“渴望成为大家眼中奋不顾身的英雄人物”。与此同时,课堂教育的重返正规和高考的重新恢复,也使得这一代完整而全面地接受了基础教育,使得他们可以更加系统地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并树立更清晰的人生目标。

回想自己刚工作时,李老师说:“作为一个新人,我们这些‘70后’也被前辈批评过,说我们眼高手低,不能像老一辈无产阶级学习,需要多吃点苦,要先讲付出后谈奉献等等。这和今天的年轻人所感受到的,大概很是相似。但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既表现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吃苦承受能力上。”

工作经验比学历重要

张先生是上世纪60年代最后一年生人,现在周口市某金融系统工作,已步入了领导阶层。

“我们那时的择业观念,偏重于传统诉求,多以稳定、事业单位为追求目标。只要选准了自己有兴趣或之前曾实习过、积累有一定经验的工作,是不轻言放弃的。”采访中,张先生说,“60后”“70后”的价值观与“90后”“90后”的确有很大不同,前者可以先干活后计报酬,“80后”则先讲条件再干活。

在工作中,“85后”“90”后更爱提问题,喜欢挑战主管的想法,很多好创意都出自他们。 但这些年轻人希望被认可的欲望也很强,一旦被否定时,他们一般不愿妥协,更不愿认输。

张先生说,自己单位常会招些应届毕业生,学历大多在本科以上,研究生也不少。他们的理论积累和个人修养都非常好,但缺乏工作经验,缺乏对自身和工作的正确认识。“我曾经接触过三四个这样的年轻人,刚毕业工作不到半年,就要求换个‘合适’的岗位,要么嫌累嫌工资低,要么就是觉得‘不会做’想辞职。其中一个女孩儿给我印象非常深刻,工作还不到半个月,她就辞职不干了,后来两年,她又换了4份工作,但都做不长,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张先生说,“而有过一些工作经验的人,往往不会如此轻率,他们知道刚入职场,需要先积累经验学好本事,才有资格跟老板谈条件。”

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来的工作经验?张先生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完全有机会、有时间、在实习期间就选准目标,积累工作经验。“其实,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清华北大的是软卧,本科的是硬卧,专科的是硬座,民办的是站票……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关心你是从哪里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张先生的一席话,反映出当前企业用人单位,更看重一个人的能力。

“无论是‘85后’还是‘90后’,他们都有着很强的爆发力和创造力,这点是我欣赏的。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不稳定性,比如,他们在工作3个月后辞职的比例要比‘70后’高得多,即使成为正式工,流动性也很大,薪酬和稳定性是影响他们选择的主要因素。其实作为企业,理所当然是要考虑用人成本的,企业不是学校,谁也不愿意付费请个有名校文凭却什么都不会做的大少爷供着。”张先生坦言。

对工作要有责任心

对于诸多“90后”求职大学生的缺点,周口市老磨坊粮油食品公司人事部经理徐江辉有自己的看法。

徐江辉说,2011年,他们公司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挂牌为市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2011年至今相继接纳了61名见习大学生全是“90后”。依据他们一年来的工作表现,徐江辉认为,这些“90后”工作起来有激情、容易接纳新思想、沟通无障碍,但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工作浮躁、想法不实际、责任心不强等等。

对此,徐江辉对即将就业、正在工作或重新择业的“90后”大学生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他们脚踏实地干好每项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并激情满怀地去工作。

切忌好高骛远

周口师范学院长期从事学生教育、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衡长虹老师认为,“90后”大学生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浮躁、想法不切合实际、责任心不强等缺点的产生及存在的根源是多方面的。

他说,随着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与社会结构的大调整,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在社会结构中重新定位的问题,面对复杂的社会,个人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预测。新上岗“90后”大学生对社会、人生、事业的认识还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极易头脑发热,心浮气躁;其次是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再次是“独子综合征”现象成为新上岗的“90后”大学生心理浮躁的诱因。

周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就业指导师王建军说,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首先要树立信心,同时要选准目标,不要浮躁,切忌好高骛远。

目前正值大学生择业阶段,作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做个全面的盘点。为此,首先要弄清3个问题:一要问问“我是谁”;二要看看“我能干成啥”;三要想想“我喜欢做啥”。认真梳理这3个问题后,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也许就能多几分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夕,准备了一大包简历,结果仍没有被录用或者没有被录用到自己喜欢的行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目标不专注,心态浮躁,好高骛远,光想干大事,但没有审视自己是否具备了干大事的素质和本领。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在工作面前,如果先看条件,先讲环境,先谈待遇,就容易陷入“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

在此,王建军特给即将就业、正在工作或重新择业者的“90后”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找工作不要好高骛远;二是要有个积极就业的心态,先就业后择业;三是要从基层做起,基层工作经验很重要;四是怀抱远大的理想,脚踏实地去实现。

学会像老板那样思考

淮阳县工业园区一家大型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企业有不少“90后”的员工,这些员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和积极主动的责任,还需要像老板一样思考。员工像老板一样思考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主见,也不是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这是一种站在战略的高度、用全局的观念、前瞻性的眼光处事的能力。

当你像老板一样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成功的关键,当你明确老板的利益和自己的职责,那你就能预知该做些什么,并且立刻着手去做。当你习惯于像老板一样思考,你就可以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值得信赖的人,一个有可能成为企业家或管理者的人。

打造“个人品牌”

淮阳某房地产项目建设负责人李长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富兰克林曾说过:‘即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只能是废物。’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的优势,并且基于优势,从中找出自己的‘卖点’,进而将‘卖点’打造成‘个人品牌’,这才是对个人的成功经营。”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学历不是卖点,你有别人也有;基本技能不是卖点,外语、电脑人人都在学;经验不是卖点,所谓的经验很快会被创新的方法所代替;所以,花点时间,将自己的优势写出来,比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合作、沟通表达等。正如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每个人都要有几手拿手绝活,在学历、技能、经验不相上下时,这就是你胜出的独特卖点。

“如果一个年轻人在他的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发现任何机会,而认为自己可以在其他地方做得更好,那么他会感到非常的灰心失望。”这是著名成功学家奥格森·马登给年轻人的忠告。

李长峰认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总是盼望立即的收获,却忽略了即使一颗微小的麦子种在土中,也要等待那缓慢的生长。能够从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发现机遇是非常重要的,尽管机遇所带来的近期回报可能会很少,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别把眼光局限在“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应当看到“能够得到这个机遇”本身的价值。

总之,无论“85后”还是“90后”大学生,不能太乐观,更不能太悲观,毕竟未来的二三十年,他们才是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故而不能单纯地用“好”与“坏”来评价。事实上,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每一代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都挣脱不掉时代的枷锁,人们又何必过早地妄下断语,又何必将他们的成长圈定在人们预想的模式之下呢?伴随着“85后”“90后”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这一代人必将是当之无愧的栋梁。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河北本科院校-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指尖上的四方-支招丨“90”后大学生就业还需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