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最后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赏析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解读】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以静心来修炼性情,以恭俭来涵养品德。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内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学习需要心静,成才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学有所成。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进就不能陶冶性情。年龄会随着时光逝去,意志会随着岁月一天天消磨,最后精力衰竭而学识无成,大多不被社会所用。到那时悲哀地守着没有前途的家,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家教感悟
诸葛亮的《诫子书》堪称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经典之作。他以政治家的广阔胸襟和独到眼光,结合切身经验,教导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他在信中指出,“淡泊”“宁静”是培养高尚情操,树立远大志向的前提和基础。他深刻阐明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提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诸葛亮特别强调指出,立志和修身,最大的敌人就是“淫慢”与“险躁”,更加肯定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他还特别告诫子孙要珍惜宝贵时光,要努力“接世”,切勿虚度年华,否则追悔莫及。诸葛亮的这封家书,是他深厚的个人修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的总结,包含了许多处世修身的至理名言,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为座右铭,影响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来源:《中国历代名人家风家训家规》
责编:王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