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英,硕士研究生,副教授。
2007年6月来校工作,现为信息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研室主任。在工作的十二年时间里,一直践行以生为本、教书育人的初衷,认真工作,用教育情怀点亮每一个学生的梦想。
2007年获得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三等奖,2009年获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1年获得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2年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3年获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5-2016年度、2016-2017年度、2017-2018年度三次获得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优秀奖,2016年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获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获学院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以网络安全热点引导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从教以来,承担了《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Python程序设计》等多门专业必修课程的教学,教学工作量饱满。
积极进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团队建设,主持了《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建设课程和精品建设课程并结题;主持了信息安全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教学团队;参与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教学团队的建设、网络工程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网络与信息安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她在课堂上激情洋溢,经常以最新的网络安全热点事件引出各个知识点教学,课堂上现场还原各类网络安全热点事件,在演示的过程中,十足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在实验的过程中,各展拳脚,学生学习兴趣足、效果好。
以科研指导实践
引领创新创业
王小英老师主持了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以第2参与人身份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17篇,SCI检索2篇,主编并公开出版教材2本,参编并公开出版教材6本,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实施,指导过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
王小英老师的课题均是围绕APT攻击展开研究,完成了攻击路径的标记算研究、攻击模型创建、攻击方法模拟、攻击环境搭建、攻击现场还原、态势感知平台开发及大数据安全分析可视化过程研究,用科研项目指导Ginkgo团队创新创业。
首先,让学生先研究通用目标建模方法,该模型应能够描述APT攻击的任何目标,APT攻击目标范围广泛,可以是主机中的一些文件,某个网络设施,甚至可以是一个人。
其次,该模型应能够描述目标与其它实体间的关联关系,基于该关系可生成扩展目标图。研究并实现一种基于目标模型的种子安全事件集合生成方法。从海量数据集中挖掘出最有可能构成针对目标的APT攻击的核心安全事件,形成有限的种子安全事件集合。
最后,研究并实现一种基于目标模型的安全事件启发式关联发现方法。
通过这样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强化过程训练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过程中,迅速能够脱颖而出,并且有很多学生围绕学过的安全技术走上了创业路!
以赛促学
检验阶段性学习效果
在科研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理论研究技能的同时,我们需要搭建实验的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国际、国家和省部级的安全竞赛,拓展学生的视野。
主要是老生带新生,团队形成梯阶模式,螺旋滚动式完成四年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国际网络安全机器人大赛中获三等奖2次、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作品赛)获二等奖2次、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技能赛)获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在各类省级信息安全比赛中累计获得一等奖6次、二等奖19次、三等奖12次、学生在竞赛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吸引了各大知名企业的青睐,使得很多学生同时收到多家offer。
通过竞赛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效果,实践能力能够得到快速提高。
专心教学
用情怀点亮学生的梦想
王小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类知识点讲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课堂教学和专业建设中投入了全部的热情,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的使命,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她根据自己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出坚守以生为本、教书育人的初衷,做好本职工作,用教育情怀点亮学生的梦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做出不一样的事情。
编辑:曾钰 魏晨曦
排版:刘俊宏
审核:路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