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学校党委已下发《中共华北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专题学习教育的通知》。为切实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学校特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开设“转型升级改革发展大家谈”专栏。
邀请广大师生、校友围绕构建大国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谈认识,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应急管理重要论述谈体会,围绕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谈建议,围绕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共同推进应急管理大学建设谈打算,汇聚学校以转型促升级、以改革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尹尚先简介
尹尚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作为矿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率领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获得滚动支持,主持或参加“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础研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7年排名7,2011年排名8)。
为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大力推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大学,学校党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专题学习教育。学校党委书记卜昌森作了专题动员报告,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华科梦”蓝图,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结合自身学习,谈一些体会。
一、注重教师素质转型提升
现代大学的四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与之相对应的是教学与教育、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播工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上述四项职能的能力素养。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四项能力素养认识不全面,普遍存在“登讲台讲课即是高校教师”、“能上课就是对本科教育重视、上课越多对教学越重视”的思想,教师给本科生上课达到700-800学时/学年,几乎每天都有课,有时一上午或者一下午有课,导致教师备课时间和精力不足,更无闲暇参与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自身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实提高,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为此,学校应出台相关政策,从用人机制、薪酬分配、晋升机制、科研导向、交流进修等全方位促进和保障教师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仅“能上课”而且要“上好课”。
二、大力引进人才
引进培养学术大师,在大学中非常必要。“永远的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早就教导过我们,“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其实,普通高校的普通教师队伍建设也不容忽视,引进青年博士新鲜血液也非常必要。我们习惯于“掐尖”,更多关注点放在凤毛麟角高端拔尖人才,而往往在最普通的“基座”上,下的功夫不够。我们都知道,国际工程教育的理念,关注的就是普通学生的达成度,而不是有个别学生获得了几个大奖,或许这种理念值得我们借鉴。毕竟教育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大众素质,而不是培养几个精英,也就是大众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学校这几年大力引进青年博士,关注的是未来我校的“基数”,基座大,才有可能出现多座山峰,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
三、顺应时代的新工科转型
近年来,考生选择专业方向的范围越来越宽,学生转专业在高校中越来越普遍,某些专业面临招不到学生、留不住学生的窘境。目前也只能采取限制学生转专业,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如果学生的兴趣和志向以及将来毕业后选择的职业,与他所学的专业一点儿关系也没有,我们不可能束缚学生不让他们转专业,这将浪费宝贵有限的教育资源,耽误学生的前程。与其困死在专业设置的圈内,不如跳出专业。建议尝试入学后大家都是工科,根据学生志向兴趣和就业方向,在大二以后选择课程,组合成专业方向,专业方向在新工科领域内自由选择,淡化专业界线,实现“长治久安”。
四、关注普通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去年,科技部来我校调研科技政策时,笔者谈了一些自身的感受和体会,我校和北大、清华都是大学,都应该有四大职能,那么国家教育政策就应该引导所有大学都具有这四大职能,而不幸的是,现行政策鼓励精英培养,北大清华教师国家课题多得做不过来,其他大学绝大多数老师没有任何科研,我们不关注千千万万普通教师,把宝全押在精英身上,这就本末倒置了。科技政策制定应该鼓励面向一线绝大多数教师,促进他们参与科研,提高他们的能力,帮助他们用四条腿走路,“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而不是一门课一本教材一份教案坚持二十年。至少科研政策可以分类设置课题,高精尖由一类院校完成,一般性难题交给二类院校,三四类院校可以设置一些实用性题目,让绝大多数教师都参与进来,科研普及到每一位教师,而不是目前饥饱不均这种情况,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就是要通过提高普通老师的参与度,提高全体教师科研素养。
制作: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新闻通讯社
作者:尹尚先
校对:史梓茹、刘诗睿
排版:张 楠
责编:周婉婷
审核:陈 骁、赵志强
转型升级改革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