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疫情正从“一次性冲击”向“长期性冲击”转变;在国内,疫情由“供给需求双侧冲击”迅速向“需求单侧冲击”转变。危机之下,大考之中,煤炭产业将何去何从?4月28日,《中国煤炭报》发表了我校党委书记卜昌森的署名文章《煤炭企业应念好“三字经”:控产量保安全 推智能练内功》,从“坚信心、强自律、控产量、保安全、推智能、练内功、快转型”七个方面,高屋建瓴地为疫情之下的煤炭企业分析把脉,帮助煤炭企业在疫情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谋发展、找出路。
疫情考验,彰显大国应急管理的重要作用。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要着眼立足应急、面向应急、服务应急的时代关切与现实需求,既读“圣贤书”,又闻“窗外事”,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及时发出华科声音,做好应急服务支撑。卜昌森同志在《中国煤炭报》发表署名文章,带了个好头,我们要努力形成“领导带头、专家为主、全员参与、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宣传报道格局,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美誉度。
当前,建设应急管理大学的愿景催人奋进、“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清晰明确,学校发展“形势喜人”。古人讲成功三要素,即“天时”“地利”“人和”。善于运用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则是在“人和”上下功夫,起到的是增“势”的作用,通过向媒体借势借力,借势而进,乘势而上,把学校在应急管理领域取得的成绩、亮点宣传出去,使“近者悦远者来”,共同汇聚建设应急管理大学的磅礴之力。我校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众多专家学者和知名教授,理应在应急管理领域发挥“智囊”“智库”作用,面对大国应急管理事业的新形势新课题,积极主动在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表各类文章,做好咨政建言,促进理论创新,引导公众舆论,提供社会服务。
服务应急事业,传播华科声音,要做到“专业性”“前瞻性”“针对性”“时效性”“通俗性”的有机结合。专业性,是指文章要兼具思想的深度、理论的高度,把应急管理领域的问题讲全面、讲清楚、讲透彻;前瞻性,是指要防患于未然,提高预判水平,提前梳理关切,做到解疑释惑、春风化雨;针对性,是指文章要客观真实、切中要害、言之有物,不泛泛而谈,不隔靴搔痒,读起来“解渴”,实施起来有效;时效性,是指要时刻保持对应急管理领域事件的敏感嗅觉,及时发声、善于发声;通俗性,是指面向大众的文章,既要科学严谨,又要深入浅出,避免深奥晦涩,自说自话。
为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撰写新闻作品和宣传报道学校改革发展成果的积极性、主动性,唱响华科声音,讲好华科故事,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学校研究印发了《华北科技学院新闻宣传作品奖励办法(试行)》,着力营造浓厚的向校内外宣传报道的舆论氛围。
制作: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新闻通讯社
评论员:陈骁
责编:周婉婷
审核:陈 骁、赵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