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探材料之奥秘,护文物之传承
“不同的时代下的不同介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文物保护材料学将文物与材料进行有机结合,从文物和材料双重角度出发,透过不同的文物展示出“材料”中的传承与变化,通过异种材料展现出“文物”的底蕴与美妙。
文物保护材料学旨在讲授文物组成材料的结构、性能与损害机理,文物保护材料的制备、性能与应用技术。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文物的定义分类、文物保护发展史,保存环境对文物材料的作用,文物清洗剂、粘合剂、修补加固材料、防腐剂、防霉剂菌剂、杀虫剂,文物表面保护材料等的制备与应用。
通过对古书画损毁机理加以分析,光和热的老化作用、酸性物质的降解作用和霉菌的污染是古书画损毁的主要原因,颜料的老化与变性,人为因素的损坏是古书画损毁的重要因素。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同学们掌握文物保护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在文物保护实践中发挥作用。
——任课教师 高洁
摘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优秀的书画遗存在岁月的洗礼下,见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书画文物不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文化悠久历史的见证。文物书画非常脆弱,维护期间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文物书画要用科学的手段进行保存,保证各项环境因素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波动。鉴于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正确吸收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合理地选择保护材料,以达到文物安全、有效长期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保护材料”;“书画文物”;“科学”;“保护”
绪论:
文物保护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织的边缘学科,涵盖广泛。事实上,对于文物保护中使用的材料,其实是使用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材料的综合性以及与文物基本材料的兼容性。不同的材料的成分、内部结构及组织状态,其材料性能亦不同。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材料分析,检测的方法,找出材料的成分、内部结构以及组织状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样,我们实际上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组成和内部结构,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更好地应用于文物保护【1】。
一、文物的材质类型
进行科学的保护,我们需要了解文物的材质,合理选用保护材料。由于文物长期保存在地面上或地下,不仅是因为文物本身的化学组成、内部及表面结构变化等内因,而且文物还受到在环境中各种自然因素,如湿度、光照、化学污染、微生物、虫害、风砂、机械磨损等对文物影响,使金属文物发生锈蚀,使纸质类文物及纺织品等文物发生虫蛀霉腐,使石质、陶器类文物发生风化,酥化,粉化,使漆、木、竹器类文物糟朽,使彩绘壁画褪色甚至剥落。
在对文物采取保护措施时,我们首先考虑到文物的内容和保存状况,以及文物的物理载荷和化学环境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文物工作就是通过对文物材料及文物干涉材料的研究,以达到延长文物保存时间的目的。
对文物的保存状况的科学评价和文物病害原因的研究,是对其进行科学保护的前提。文物病害的产生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其他因素。其他因素主要包括:
1.由于受到外力载荷而引起的文物变形、破坏;
2.由于重力、构造应力和内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文物破坏;
3.由于构成文物材料或保护过程中引入的材料变形引起的文物损伤;
二、书画文物病害产生因素
2.1书画底部材料产生病害因素
一般来说,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作底,既怕潮湿又忌干燥,时间久了很容易受蚀、破损。
文物长霉、长毛,霉斑形成的色素会严重污染画面。卷轴文物在收藏过程中,如果受到雨淋和水浸等恶劣环境的影响,就会产生霉菌。不同种类的霉菌产生色素的颜色不同,有红、黄、橙、绿、黑等颜色,形成难看的霉斑。有的第一次看的话,损伤好像不是太严重,实际上面心材料的强度已经大大降低。
画面上的灰尘覆盖,多虫斑、蝇污等,纸绢变黄、酥朽。空气中的降尘不仅使文物表面堆积灰尘和污垢,其中的有害气体还会对纸的变质起加速作用。由于温湿度变化,纸张的柔韧性会降低甚至丧失,光照使纸张变黄变脆。
画面色彩层脱胶、起翘、脱落。在漫长的保存或流传过程中,受温度、光照、降尘、干湿度变化等影响,会造成书画色彩层的粉化、酥解或起翘,微生物的繁殖也会侵蚀色彩层,使那些颗粒较大、涂层较厚的色彩成片脱落【3】。
2.2书画颜料产生病害因素
除了由于古书画自身的脆弱而受到环境影响巨大以外,绘制古代书画的颜料也会使古书画受到损坏。古书画矿物颜料有:朱砂、朱膘(朱砂中提炼、最上面的一层)、银朱 、石黄 、雄黄(又称雄精)、石青、石绿、赭石、蛤粉、铅粉(易变黑,常用钛白粉代替)等。植物颜料有:花青 、藤黄(有毒)、胭脂、洋红(进口,胭脂虫中提取)。中国古代颜料成分一般为无机物且大多具有毒性,主要原因是古代化学知识不够,还不具备主动进行实验合成的条件。
首先是所用颜料的老化而导致其字迹的模糊,色彩变暗。古代书画所用颜料可以分为字迹材料和色彩颜料。其中字迹材料有墨块、墨汁。它们的主要成份是碳黑、动物胶和防腐剂。碳黑的主要成份是碳素,它是有机烃类化合物,经热解后形成能在气相飘浮的多面体碳微粒,其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耐光、耐热、耐酸碱,不溶于水、油和其它有机溶剂。防腐剂包括麝香、樟脑、冰片等,它们可防止动物胶生霉、保持墨色不褪。动物胶则分为皮胶和骨胶,它一面能把碳黑粘在一起使之加工为墨块,另一方面又能使碳黑在书写后与纸张牢固结合。但是由于动物胶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生老化,使其自身失去胶结作用,因而会使部分用浓墨书写的古字画产生脱墨现象。而色彩颜料分为有机类、无机类两大种。在无机颜料中有的成份较稳定,如赭石、朱砂,有的则不稳定,如铅白,它的化学组成为碱式碳酸铅,它在有臭氧的情况下被阳光中的高能射线照射变成二氧化铅使画面上原来为白色的地方变黑。绘制金碧山水所用的石青与石绿在潮湿的情况下会产生氢氧根离子, 从而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纸张纤维素发生碱性降解,以至于导致纤维素聚合度下降,最终也导致纸张强度下降【4】。
修复前
修复后
三、运用文物保护材料进行书画文物保护
书画文物属于有机类文物,相较于无机类文物更难保存。目前,我国书画文物的保护修复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书画装裱技术,书画装裱技术在我国历史悠久,自从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便可证实我国秦汉时代,也就是距今两千多年前就已有书画装裱技术。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记载:自晋代以前装褙不佳,宋时范晔始能装褙。隋唐时期,装裱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到盛唐时期形成宫廷形制;到宋朝时期,装裱修复技术以臻成熟;元代没有太大发展;明清两代进入书画装裱修复的黄金时期,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定型【2】。
一些空气污染物,如酸性物质,如氧化硫、氢氧化硫和氯化氢等酸性物质,都会对书画藏品造成破坏。硫氧化物中的二氧化硫使纸张易碎;硫氢化物中的硫化氢,能够同颜料中含铅物质发生作用,可使绘画的色彩发生改变;氯氢化物被水吸收后会生成盐酸,它能使纺织品、纸张、皮革的纤维断裂。就光线而言,对古书画起破坏作用的主要是紫外线,它对古书画中的有机成分进行破坏,使古书画中的纸张、绫绢等材质老化变黄。另外,虫、鼠撕咬会对书画的保护构成很大的威胁,昆虫以及微生物等都会对书画形成破坏。书画清洁技术包括表面除尘与清洗两部分,传统的表面除尘主要采用刀刮、面团滚粘、软毛刷轻扫等方法。目前,博物馆内常用的是小型真空吸尘器吸取纸张表面的尘土、污渍。清洗时根据污迹的性质来决定使用什么清洗剂及清洗方法。纸张中酸性是由于年代久远变质,或在制造的过程中带进来的。酸度的检测主要是检测纸张的pH值大小,pH值越小纸张酸性越大,纸张的老化速度和老化程度越高。
纸张酸性清洗剂
(1)浸渍法用石灰水饱和溶液浸渍纸约20分钟。(2)喷雾法用氢氧化钡的甲醇溶液作烟雾剂,来喷雾去酸,纸张上一般污斑可用衬板托衬,先用冷水浸泡透,1小时后放入热水冲洗,大多数蝇屎或霉斑即可消除。尚未除去的污斑可用皂类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稀溶液,浸透-段时间,待污斑消除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后干燥。纸张上有色污斑任(如水彩画上的霉斑、虫斑或墨斑)可用氯胺-T0(即对甲苯磺酰氯胺钠)去除。
油脂类污斑可用有机溶剂清洗,而那些已部分氧化了的陈年油迹可用吡啶清洗。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书画的老化、损坏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预防老化,保护文物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纸张修复技术方法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纸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传统技术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无论纸张制造还是修复等各种技术都值得我们深人探讨。因此加强传统技术的继承、革新,并与现代科学检测技术紧密结合,是纸质文物修复的有效途径。材料科学在书画文物保护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我们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王晓静,《文物世界》现代科技在书画文物保护中的应用,2019
【2】徐丹,《文物鉴定与鉴赏》浅谈馆藏书画保护性收藏的重要性与措施,2017年第12期98-99
【3】赵莉《中国文物报》馆藏书画类文物的日常保护,2017
【4】刘舜强《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古书画损毁机理初探,2003年第1期39-42
排版:尹金辉
审核:王佳乐
终审:文物与艺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出版:文物与艺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