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节
日
简
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不仅是传统节日,还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这一时节,生气蓬勃、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
起
源
传
说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途中饿晕,臣介子推割下大腿的肉给他吃。后来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封赏忠臣忘了介子推。当重耳想起时,介子推却不愿再做官,背着母亲隐居在绵山。重耳就放火烧山逼他出山,但大火烧了3天始终不见人出来,上山寻找发觉他和其母已烧死了。
在烧焦的柳树上大写了有血诗的衣襟“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于是重耳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次日,重耳登山祭奠,发觉老柳树复活,赐名“清明柳”,并将每年的此日定为清明节,以祭奠介子推,并勉励自己勤政清明。
清
明
习
俗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放风筝是人们在清明时节喜爱的一项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习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是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道和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
诗意清明节
清明雨寒八首(其二)
(宋)杨万里
脱却单衣著裌衣,
禁烟无有不寒时。
一年好处君知麼,
寒食千门插柳枝。
(插柳)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柳又同音“留”,清明节插柳、戴柳都有留住亲人表达思念之情的意思。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踏青)天清地明,春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不仅是大人、孩童,连平日难得迈出门的妇女都会穿上新鞋履踏青草,探春、寻春。
纸鸢
(清)孙枝蔚
未到清明节,常时见汝稀。
因风初有势,向日哪能飞。
小鸟虚遭吓,群儿肯早归。
退身须作计,雷雨正多威。
(放风筝)清明时节,虽然有雨纷纷之时,但也是春日正好之机。约上家人、朋友,带上纸鸢,看风筝在空中飞翔,愁绪仿佛也随之散去。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小聚)清明节不仅是祭扫之日,也是好友小聚之时。三五朋友,应约而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骑马纵游)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禁火、扫墓,还有骑马、蹴鞠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是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因而,清明节既有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节日。
将怀念埋藏心底
任细雨纷飞,思念成灰
将温情常挂心间
看阳光普照,春花妩媚
清明节到了
愿你拂去细雨般的伤感
拥抱阳光般的灿烂!
编辑 | 张于瑞
文字 | 党志贤
图片 | 张璐倩 部分来源于网络
指导老师 | 申琳 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