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大招生就业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学院简介|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大招生就业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前身是1958年8月开始筹备设立的历史系,国内知名教育家纪昌同志出任第一届历史系主任,1960、1961年招收了两届本科生。1963年,根据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历史系并入哲学系;改革开放后,学校于1981年决定恢复历史系,1982年开始招收历史学专业本科生;2000年3月更名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院从最初的1个专业、1个学科,发展成为具有3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一个二级学科的较为完整的教学结构和学科体系。近年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都有了显著提升。

学院现设有历史学、旅游管理、考古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旅游管理1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2018年,考古学和世界史学科还同俄罗斯联邦大学启动了“中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

学院拥有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和黑龙江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省高校时尚旅游发展智库;还拥有同俄罗斯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的中俄黑龙江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以及中华饮食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北部边疆历史文化研究所、国际礼仪与跨文化沟通研究所和《当代旅游》学术期刊。

黑大招生就业

旅游管理专业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定制班揭牌仪式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学院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梯队合理、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40名,其中专任教师33人;教授10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0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13人次。

多年来,学院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打边疆牌”的学科建设原则,强化对俄办学特色,加强对俄合作研究,积极构建国际化学术交流与发展平台。同时,发挥实践学科优势,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史学科立足北疆,积极打造北疆丝路历史与文化研究特色;世界史学科着力打造东北亚国别与区域史研究特色;考古学科立足黑龙江流域,深化同俄罗斯考古机构的密切合作,打造俄罗斯考古、渤海考古和辽金考古特色。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国家社科规划重大专项、重点及一般项目1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点及一般项目4项、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重点和一般规划项目16项;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7人次。

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形成了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大一至大四逐层递进的立体式实践教学模式。考古学专业开设了“考古+俄语”实验班;旅游管理专业与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合作开办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定制班,拥有旅游管理和考古学两个综合实验室。根据专业特点,先后与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馆、香格里拉酒店、吉林北大壶地中海度假村等34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旅游管理专业与亚布力雪上亚运村大酒店有限公司共建的冰雪实践教学基地,被评为黑龙江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维平台。旅游管理专业被“第八届中国饭店论坛”授予“中国旅游饭店业十佳人才培养基地”称号;历史学专业的《菜根谭的智慧》被评为教育部第28批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美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学院还成立了文物考古爱好者协会、导游协会等学生组织,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黑大招生就业

历史专业学生在实习时进行遗址考察

考古学、历史学专业学生多次参与省内外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2011年考古学专业学生在山西大河口西周墓地实习发掘期间,新华社、《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受俄方邀请,2015年5月,考古学专业参与了中俄首次在中国境内联合搜寻苏军烈士遗骸活动。2016年7月,考古学专业师生在俄罗斯阿穆尔州进行了中俄联合考古发掘。2017-2018年,考古学专业同阿穆尔州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沿黑龙江两岸进行了首次中俄联合遗址考察。

黑大招生就业

2016年考古学专业师生在俄罗斯

阿穆尔州参加中俄联合考古发掘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突出。近五年,各专业学生先后完成创新、创业项目2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12项、省级创新项目28项。2018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第十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服务)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英语导游服务个人一等奖2项、普通话导游服务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考古专业学生先后荣获国家李济考古奖学金入围奖、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活动三等奖。

学院始终以学风建设为工作重点,树立全员育人理念,管育结合,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考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学习氛围。针对低年级学生,从小班任到师生讲师团,从晚自习到个性化研究小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针对高年级学生,从专任教师到成长规划指导组,从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到拓宽的专业学术视野,助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导游才艺大赛、“晚秋”征文比赛等活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2017年组织召开了第十八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历史学研究生论坛;2018年举办了 “北疆丝路历史与文化”优秀研究生、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

近年来,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中向好,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院毕业生国内外升学率较高,先后考入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学府。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各类学校、培训机构、旅行社、酒店、度假村、文博馆等专业对口单位及零售、策划、培训等岗位,对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较高,很多毕业生在重要岗位上成为骨干力量。

1

历史学专业

1958年筹建,1960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制,修业年限为3-8年,毕业学分为152.5学分,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基于“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扎实历史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文博等部门从事行政管理、策划公关、文化交流、宣传教育、编辑出版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流”的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达到以下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历史唯物论和当代最新史学研究理论及研究方法,通晓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国内外史学界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并具备与历史学专业相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2)能力要求:熟悉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言,具有较强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3)素质要求:本专业应培养学生形成较高的专业素质,在该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共同提高。

(三)课程体系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史料目论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地理、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史学论文写作、考古学通论、外国历史文献。

2

考古学专业

成立于2008年,2009年开始招生,学制4年制,修业年限为3-8年,毕业学分为152.5学分,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基于“注重实践教学和文化遗产管理教学,突出北方考古研究”的专业特色,培养具备考古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国家机关、考古、文物、博物馆等文教企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采取厚基础、重实践的“一专多能”培养模式。“一专”,即注重学科与专业基础课教学,培养学生深厚的考古学专业基础和较高的考古学专业素养;“多能”即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在田野考古、博物馆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多种能力。学生应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历史学、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知识,掌握田野考古、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管理的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熟悉文物法规与政策,熟悉东北尤其是黑龙江古代社会、民族发展的历史;了解本专业前沿成果与发展动态,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

(2)能力要求:具备田野考古、搜集和整理考古资料、编写考古报告的能力;能胜任有关文化遗产保护、文物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具备从事文物、考古、博物馆及历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素质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优良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达到一定的外语交际水平,具备基本的外语专业文献阅读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具备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

(三)课程体系

中国考古学、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考古学技术、田野考古实习、博物馆实习、博物馆学基础、世界古代史通论、中国古代通史、中国历史要籍导读、民族考古学、科技考古概论、文物资源管理、古文字学概论、体质人类学。

3

旅游管理专业

始于1993年招生的专科生,199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制4年制,修业年限为3-8年,毕业学分为152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基于“区域+实践”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深厚的人文素质、突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外语交际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教育及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咨询、培训、规划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的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采用“前期趋同,后期分流”培养模式,学生应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2)能力要求:掌握一门外语的听、说、读、写技能,具有较强的双语表述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区域旅游资源规划与旅游产品开发的业务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3)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旅游职业素质;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法律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课程体系

高等数学;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服务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法及政策法规;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原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初级旅游英语;旅游资源学;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文案: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编辑:陈璐洋

审校:陈阳 迟浩然

黑大招生就业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黑龙江本科院校-黑龙江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黑大招生就业-学院简介|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