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理工70周年校庆之际,作为哈理工的一名学子、校友、退休三级老教授,我真诚地送上我的祝幅,衷心祝愿哈理工更展宏图,再谱华章!几十年来,在哈理工精神的指引下,我也一直在真抓实干、奋勇拼搏,留下了人生中这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母校,我有三个——中学、大学和回读班,但我最难忘的还是哈理工回读班。
我家世代赤贫,祖祖辈辈一个大字不识。是毛主席、新中国把我一个农民家的穷孩子免费送进学校。经过十二年苦读,我于1965年从江苏省丰县中学进入东北大学学习,走出了穷乡僻壤。但由于历史的原因,5年大学仅上了不到9个月的课,我便于1970年毕(结)业,来到黑龙江省伊春市偏远的西林穷山沟。在这段人生最低谷最难熬的九年里,我每天都在为争生存、求发展苦苦挣扎。我悲观过,失望过,沮丧过,也曾经面对山谷大声呼唤:出路在哪里?希望在哪里?总感到日月黯淡无光,前途一片迷茫……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是哈理工“回读班”拯救了我,向我绽开知识的蓓蕾,使我看到太阳重新升起;是哈理工赋予我前进的动力,让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哈理工用光彩夺目的英姿,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是哈理工为我装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我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奋勇拼搏、展翅翱翔!
1978年底,作为一名1970年的大学结业生,我有幸和1968、1969,甚至1966、1967年毕业的学兄学姐们同场竞试,最终考取哈理工“回读班”,从此开始了我崭新的人生。
1980年8月,我从“回读班”结业,被哈理工“择优留校”,进入高校教师队伍。1982年2月,学校又把我的爱人调入学校,两个孩子也来到了哈尔滨。安顿好家庭生活,解决了后顾之忧,使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刚刚从企业半路进入高校的我,要想在高校这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思想的宝库、精神的圣地中做出自己的成绩,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9年企业工作实践的优势,理实结合搞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赢得自身发展。截至2006年退休,我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28项,获奖多项;发表论文(译文)101篇;出版著作7部。
回想起当时,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科学的春天,以机械为主体、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技术的“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新学科)正在全世界悄然兴起,谁能够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谁就能够在世界科技激烈竞争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和志同道合的几位老师率先在哈理工创建了“机电一体化”新专业,创办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所,成立了“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申报了硕士点……本人也确立了终生致力于“机电一体化”新专业教学研究和科研开发的志向。
那时的我,对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如饥似渴。1985年,福建省福州电线厂和南平电线电缆厂利用外资从联邦德国、奥地利等国引进了许多国际上一流的电线电缆设备。为了使这些先进设备能更好地运转起来,这两个工厂聘请我校专业教师到现场举办引进设备技术消化吸收培训班,我有幸参加了培训班的讲学。当时,我一方面现场教学,“解剖”设备;一方面争分夺秒地阅读、摘抄有用的技术资料。后来,我结合这些新技术,一口气撰写了17篇论文,编著了一部近70万字的《(国内外)典型电线电缆设备电气控制》专著。
回首在哈理工的拼搏与奋斗,难忘的是教学。我承担着机械二系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社会办学多层次电气类课程的授课任务。我为一届届莘莘学子上课,他们中已有数千人成为机电领域精英,走向了五湖四海。我指导的12名硕士研究生,有3人成为华为高级职员,3人在清华、哈工大、吉林工大博士后流动站发展,其他分别在海尔、外企做高级雇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真心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教学成果方面,由天津大学张海根主编、我作为副主编的《机电传动控制》于2001年12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作为新世纪国家精品教材推出,成为高校机电专业统编教材,现已10多次印刷。由我主持创建的“机电传动控制(含PLC)”课程被评为哈理工校级精品课程,并被推荐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发布在网上。由我主持完成的“在机电工程专业课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教学课题荣获2003年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其研究报告在2003年哈理工第三届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年会上荣获特等奖。特别感谢学校的是,2015年依靠这一奖项,我荣幸地被定为三级教授。
回首在哈理工的拼搏与奋斗,难忘的是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唯有坚持才能胜利。1990年12月17日晚,我在科研加班中不慎将左大腿股骨径摔断,在哈五医院做了4次接骨大手术才将股骨径接上。后来又发生了股骨头坏死和左下肢深静血栓症,腿已变黑。出院时,大夫给我旳医嘱是:柱双拐,卧床静养。然而,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倘若真按大夫的医嘱去做,余下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在任何情况下精神都不能垮!于是,我一方面多方寻医求药积极治疗,正视人生中的不幸;另一方面忍受着剧烈病痛的折磨,搞科研、抓教学、写论文、著书立说……在顽强的拼搏坚持下,1997年,我被晋升为教授、硕士生导师。我想,这段人生经历正是哈理工人契而不舍、拼搏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和充分体现。
弹指一挥间,岁月不待人。2006年初,不知不觉间我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面对学科专业大发展的宝贵机遇,我想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贡献自身的价值。于是,十几年来,我秉承哈理工给予我的“真抓实干、拼搏奋进”精神,在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三亚市高级技工学校、金陵科技学院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使哈理工精神在这些地方发扬光大、开花结果。
“出头不忘回读班,成功不忘哈理工”。在喜迎哈理工70华诞之际,为了感恩母校,向母校敬献厚礼,我在已主编(著)出版了34部、主审5部科技新书的基础上,又以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名义,于2019年在国家级出版社(中国电力和化工出版社)编著出版了4部科技新书:72.8万字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实例精解》、79.4万字的《松下PLC技术完全攻略》、68.8万字的《电气控制综合实例(PLC、变频器、触摸屏、组态软件)》、106.6万字的《变频器应用与维修实例精解(西门子、三菱变频器)》,分别送给了学校和机械学院。
放眼未来,我将继续不遗余力地为提升哈理工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提高哈理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辛勤耕耘!
文字:高安邦
编辑: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