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思维,又何谓思维方式?仅仅是在平时工作学习中的大脑运作,或是在校园里处理琐碎小事以及想点子的思考?其实在想这个问题,思维就已经产生了。
看看下面的几道简单的题目,看看是否能答的上来吧。(*答案在结尾)
01
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
02
玻璃瓶里装着橘子水,瓶口塞着软木塞.既不准打碎瓶子,弄碎软木塞,又不准拔出软木塞,怎样才能喝到瓶里的橘子水?
03
三个秀才上京赶考,中途住店,一个人100文钱。交完钱后,店老板看他们可怜,就让店小二退50文线给他们,店小二拿着钱,心想50文钱三个人怎么分啊,于是店小二就留下20文,再每个人退10文,三个秀才每个人先交了100,再退10,就相当于每个人只交了90,90x3=270文,再加上店小二留下的20文,总共只有290文,不过先前总数是300文,还有10文钱跑哪里去了?
04
1=5 2=15 3=215 4=2145 那么5=?
是不是有些发蒙,还是觉的有疑问,想要去看答案,先别急,可能只是你单纯的被问题所迷惑,或许换个思维就开窍了呢。
那么怎么去思考问题呢?
在去探讨这个问题前,同学们先要知道我们的思维是立体的三维的,但是往往来说,我们可能大多数只是在一个平面或者是一个点上去想问题,就事论事。
把研究对象摆在三维空间中去思考,让思维细胞在立体中撞击和接通,扩大思维活动的跨步,拓宽可能性空间。立体思维思考问题时常有三个角度:一是一定的空间。立体思维就充分考虑了事物存在的空间,就能跳出事物的本身,用更高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二是一定的时间空间。事物都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存在,从时间的角度去思考,往往可以使我们作今昔的对比,从而瞻望未来,具有超前意识;三是联系的网络。我们在事物的千丝万缕在联系的网络中去思考问题,就容易找出事物的本质,从而拓宽创新之路。
面对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思考的呢,一般来说,问题有三个内容:给定,即问题的初始状态,是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是关于构成结论的描述;障碍,即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不是直接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答案。
简单的讲,问题大多数都把答案藏在一个立体的字面里,等着你去一击必中。
这时候要引出一个名词:思维定式,这是因为自己和自己做迷藏,围着一个柱子转圈圈,把自己绕晕了不说,问题还在那里。
克服惯性思维,树牢总目标
----祖木来提
惯性思维的诱因就是人的第一感觉。但反过来说,第一感觉只要足够灵敏,所激发的一定不是惯性思维。
那么不要错过,下面要放大招了》》》受益匪浅的思维方式
1
史特金定律(Sturgeon's Law)
科幻作家史特金提出的,定律的内容是:任何事物,其中90%都是垃圾。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无论是解答数学题还是写份报告,都要抓住重点,无用的事物就可以放置,但前提是确定无关。因此要有能力去芜取菁。一般而言,社区中只有1%人在贡献,10%的人参与评价,而90%是大多数的沉默着。老子言:“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要处理好1%,10%与90%的关系。
2
归谬法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引申出“穷举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面对问题时,可以尝试着去反着思考,想他不成立是怎么样,可能解决问题可以不再那么烧脑。
3
转换思维
对同样一件事物/事情,凭自己的印象而自己持有一种观点,你的观点正确与否不能确定。经某事或人而忽然领悟到另一种观点,当然这种观点正确与否也未知。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思维转换”。在这之前你对自己的观点越坚持,顿悟的刺激也越大。
所以,不要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深啦,而且并非所有的思维转换都是正面的。思维转换往往在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候,经历失败挫折时产生。
如果我们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方式对自己不利,就应该转换一个思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说不定可以让问题迎刃而解。转换思维可以帮我们精确地理解某一事物的内涵和外延,并对事物的概念作出规定。转换思维还可以避免思维定式,每转换一个新的视角都可能引发一个新发现或新发明。
对思维的考验,相信高考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很深,浙江高考一年语文阅读题曾在网上爆红,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
作者在文末使用了开放式结尾称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而试题正是让考生们分析这个结尾,这让学生们大为苦恼,思考这个问题要跨域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问题思维,要注重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问题思维实际上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的具体体现。脱离问题思维,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党就会犯僵化的错误,唯心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就会泛滥。我们强调思想上建党,那就要保持问题思维的导向。
思考到最后得出的答案,无论是不是你想要的,是不是绝对正确的,但这一方绞尽脑汁也不是一大乐趣吗。
最后想问大家,面对问题你是怎么做的呢?请不要轻易放弃。
答案:
①因为同等大小的面积,只有圆形的在移动中不会掉下去。
②将木塞推进去。
③这3人的房钱250文加上店小二留下的20文加上每人返回的10文*3人=30文,刚好是300文。或者可以这样考虑:3人付出的90文/人*3人=270文是包含了房费250文以及店小二私藏的20文,加上3人每人拿回的10文,刚好300文。
④5=1。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字|来源于网络
编辑|新媒体中心 张鹏审核|韦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