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加油
2020年,疫情在武汉爆发,随后扩散至全国。本应是万人空巷,门庭若市的城,如今变得冷冷清清。但在这疫情之下,也可以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疫情逐渐严重起来,新闻也每天都在跟踪报道。虽然人们也会担惊受怕,但我们知道,此时最重要的就是团结起来,一起抵抗病毒的入侵。
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克时艰。也让这被无情的疫情笼罩下的城,因为人们温暖热情的心而变得逐渐有温度起来。
生化工程系张钰雯
让青春在战“疫”中绽放
可医疗资源的使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得多。在听闻口罩这一关键物资供不应求时,我们学院生化工程系的张钰雯立即做了一个决定。
张钰雯率先将自己的积蓄用于购买口罩,并在微信平台上号召亲朋好友共同参与。
克服困难,集到物资
然而当时国内的口罩已经脱销了,张钰雯同学几乎访遍了周边所有的药店医院,也依然没办法凑齐足够的口罩。
“所以我就联系了我在美国的亲戚帮忙带口罩,她自己原来是工作于重庆市的医生,在听完我的请求后,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张钰雯说到。
而此时美国西部流感横行,当地口罩涨价且限购。
她深知大家对网络捐赠持有怀疑态度,怕捐赠的爱心被克扣。为此,她将每一笔捐赠的数额,无论大小,皆列成表格公示于众。
唯有自己一栏,数字却比自己实际捐赠少许多。
张钰雯同学用了另外两个化名加入到捐赠中。在张钰雯同学公布于朋友圈的捐赠表中,自己的那一栏只有一千元。但她并不在意自己的付出不被人看见。
“我怕公示数目稍大,可能有些朋友担心捐赠数额过小而不参与。”
她不甚在意的说,“这些并不重要,只要医护人员有口罩我就安心了。”
确认捐往武汉
她个人捐款2640元,共筹集到爱心募捐4290元,随后通过微博联系上武汉市协和医院的物资接洽人程医生,确认信息无误后,将委托亲戚从美国购买的口罩邮寄到医院。
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武汉市医疗物资极度缺乏的时候可谓雪中送炭。
“在核实完武汉接收医院等信息,程医生不断的感谢我。其实我很惭愧,疫情当前,这些都是我应当做的。其实真正要说感谢的是我们这些被保护着的人们。”张钰雯同学认真地说。
“身穿白衣的天使在一线奋力拼搏不曾放弃,她们才是最可歌可敬的人,而我做的真的微不足道。”
“看到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缺乏口罩,还有许多武汉市民在医院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核查,甚至有的人还没等到看病就倒下了。每次看到这些,特别难受。”
张钰雯说这也是她此次募捐的初心。
管理系副教授王其和
守护家乡“零感染”
学生们都在想办法加入抗“疫”队伍,身为老师的他们肯定也不能落后。
我们学院管理系的副教授王其和,在疫情发生后,积极响应号召,志愿加入“王垱村”的防疫工作,捐款出力,为村级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组建巡逻队,抗战一线
王其和教授和村子里的人们一起,自发组成了巡逻队,每天换班巡逻,确保村子里的每一个地方都被照顾到。
尽管没有隔离衣,也没有防护服,仅有为数不多的口罩,王其和教授和他的“战友们”也依然日夜奔波,不辞辛劳。
人员劝返、车辆排查、证件查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巡逻检查、清洁消毒、联防联控,他们争取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不疏漏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村民的安全。
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王垱村目前依然是“零感染”。(鼓掌~)
“虽然每天的工作很辛苦,但一想到当前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们,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危,为救治患者冲在第一线,我不禁也为自己加油打气,力争每天的工作都做到更加细心到位。”王其和教授说到。
撰写报道,传递正能量
为帮助王垱村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王其和教授积极为该村撰写该**参与防控的先进事例和典型。其文章先后在荆门网、今日头条等媒体上发表,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党员**的斗志和激情。
不仅如此,王其和教授还与村民们一起组织捐款,自己首先向王垱村捐助了五千元人民币。
“疫情之下,人人有责,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用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去共同面对疫情,抗‘疫’狙击战一定会取得胜利。”他说到。
用专业知识,便利村民生活
和我们一样,封路封城后,村民们无法出门采购生活用品,日常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而挨家挨户的采购统计工作量庞大,王其和教授就想到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简化这一繁琐的工作。他花了一天时间自主研发出了一个采购统计小程序,为当地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不用为生活物资发愁,群众的参与度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新闻上也接二连三地传来了好消息。希望疫情也可以早日结束,回归正常的生活。
虽然疫情逐渐好转,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哦,仍要坚持下去,直到最后一天。
还请依然谨记:少出门,出门要时刻戴着口罩,不聚会,勤洗手,多通风。
图片|张钰雯 王其和
文字|生化工程系宣传部 周闽南蔡沅娜
大学生记者团 徐海湄 张家玉
新媒体中心 李汶霖
编辑|大学生记者团 李汶霖
审核|韦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