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走进文理,朗读文字,抵达情感。这里是第七期朗读文理,我是主持人靳浩,本期的主题是乡愁,乡愁是故乡缕缕炊烟缥缈的情思,乡愁是故乡汩汩水流的情韵,乡愁是村头树梢上筑巢鸟儿欢叫的自在,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令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窗外绵绵的细雨,清凉的秋风和那蜿蜒曲折的小路,又勾起了多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他想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下面让我们有请闫宇航。
嘉宾介绍
我是来自人文艺术学院16级广告一班的闫宇航。平时喜欢打球,听音乐,弹吉他。也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并且会尝试去做。活泼热情,积极爽朗,这几个词语形容我最为贴切了。我希望我的大学生活尽可能的没有遗憾,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每一次机遇,每一次机会,我都会牢牢把握,尽我所能去做好一切。
嘉宾谈忆
第一次看到《乡愁》时是在中学的课本上,那时候哪里知道‘乡愁’的含义,只认为故乡是一个小城市,自己只是一心想出走,走得越远越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现在故乡却成了我在外面闯荡的根,当你知道那里有盏明灯为你点亮,当你知道永远有一个地方那里有人在等你,就像灯塔一样给夜行的船只指引方向。
大部分人对余光中的认识只停留在了《乡愁》这一首作品上,认为他只有这一首诗出名,其实不然,作者余光中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的轨迹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的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业无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 从诗歌艺术上看,余光中是个“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诗人“。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 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温柔。
今天带来了《乡愁》,想把它送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但是他们当初为了我当初的一个念头,却依然放任我自己去飞,自己去闯,他们只是在我背后默默支持我鼓励我。
文章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文章节选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小靳有悟
感谢闫宇航为我们带来的朗读,是他又勾起了我们对家乡的那份思念,让我们回忆起了那个温暖的港湾,脑海又浮现出家人团聚的情景,这真是一份别样的乡愁。
更
多
精
彩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出品:《朗读·文理》栏目组
图/文:刘诗韵
音频:郑亚星
编辑/排版:许天皓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