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悦读】端午“最文化”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经典悦读】端午“最文化”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小重山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元·舒頔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

端午是上古风俗遗存最多的节日,也是风俗形成最复杂的节日。从某种意义上说,端午是个“最文化”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除了最广为流传的纪念屈原说法外,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其他版本的流传。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

/

文秀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伍子胥

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驱除五毒

端午节的第五个传说,恶日禁忌。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众多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端午的民俗

端午的节俗活动虽然繁复,但如果将它分析一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禳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赛龙舟和吃粽子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近古以来,五月五日的节俗活动经不断整合,祭祀上主要保留着赛龙舟和投角黍(吃粽子)两大仪式。这两大仪式,本是同一仪式中的两个过程,角黍是在龙舟上投的,但具体如何进行,已不可稽考。

上古的端午节一定是和祭祀活动有关的,这可以从受华夏文化影响形成的韩国江陵端午祭中看得更清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祭祀活动逐渐和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挂上了钩,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屈原。

这个故事人们已经听得太多了:屈原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当地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习俗的来源。

据学者考证,自两晋以后,文献中就出现了五月五日祭祀屈原的记载,可见,关于端午纪念屈原之说,确实是在端午节定型成熟之初就出现了。

除了屈原,关于端午祭祀的对象还有种种其他的说法。比如祭祀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比如祭祀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比如祭祀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比如祭祀东汉孝女曹娥等等。到了近代,甚至有端午纪念烈士秋瑾的说法出现。

端午节到底祭祀谁,真的没那么重要了,总之都是为了宣扬真善美和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而赛龙舟和吃粽子,就在这种祭祀活动中流传下来,成为端午节最知名、最重要的两项活动。

“龙舟竞渡”是在战国时代就已有的习俗,当时的龙舟竞渡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晋代周处的《风土记》是最早记录端午竞渡的文献,说明那时“端午竞渡”已成为风气。而记录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最早文献,是梁代吴均、宗懔和唐代魏征留下的资料。

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插艾草 系丝线 喝雄黄 禳灾辟邪“躲端午”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端午节,人们通常在门口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上。因菖蒲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形,插在门口可以辟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所以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也一直流传。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最初是给女孩子过的节日,是中国的女儿节。端午当天,人们用红绿黄白黑五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系五彩长命缕、续命缕,可以起到辟邪保平安的作用。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雄黄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主要用作解毒、杀虫,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痈、疮毒。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国神话传说中常出现用雄黄来克制修炼成精的动物的情节,比如变成人形的蛇精白娘子不慎喝下雄黄酒,就会失去控制现出原形。

“斗百草”

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

《红楼梦》中,有关于斗百草的一段精彩描写: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作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小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有罗汉松。突然豆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说,我有夫妻穗。豆官见香菱答上了,不服气地说:“从来没有什么夫妻穗!”香菱争辩道:“一枝一个花叫‘兰’,一枝几个花叫‘穗’。上下结花为‘兄弟穗’,并头结花叫‘夫妻穗’,我这个是并头结花,怎么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时被问住,便笑着说:“依你说,一大一小叫‘老子儿子穗’,若两朵花背着开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说得香菱满面通红,笑着跑过来拧豆官的嘴,于是两个人扭滚在地上。众丫鬟嬉戏打闹,非常开心。

斗百草这种游戏之所以受欢迎,最初是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五月五日时,“五毒”最为猖獗,危害最甚。为了防百病、治百病,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以渡过难关。

为了看看谁采集的药草种类最多、数量最大,人们便想出了一个活跃气氛、提高效率的做法,名曰“斗草”。到了六朝后期,斗百草逐渐成了一种游戏习俗。唐代以来,斗百草逐渐成为妇女和孩童的玩意儿。

斗百草有两种玩法:“文斗”和“武斗”。其中的“武斗”就是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人的拉力和草的承受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以不断者为胜。古时端午斗百草,“武斗”的大都是儿童。

“文斗”即各人把自己收集的各种花草拿来,然后一人报一种花草名,另一人接着拿出花草并对答花草名称,如狗耳草对鸡冠花,一直“斗”下去,直到最后见分晓。这种“文斗”,结果大都是谁收集的花草多、种类全,谁就能报到最后,也就是赢家。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汉口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汉口学院招生工作处-【经典悦读】端午“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