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为我们平静地讲诉着一个家庭的故事,两个人,三个人,一个人,最后他们都“回家”了……先生的文章,情感总是平和的,我很是喜欢;先生的为人更是让人肃然起敬,我很是佩服;先生的爱情,更是让人羡慕。
老爷子和先生于二十四五岁结婚后,直到一九九七年老爷子去世,他们一同度过了六十四年的时光。过去人的爱情总是含蓄的,书中从未提及过“爱”字,但无处不传递着“爱”,他们之间的爱,是相依相伴,更是互相懂得, “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它地方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 “能和钟书对玩的人不多,不相投的就会嫌弃钟书刻薄了。我们与不相投的人保持距离,又好像是骄傲了。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钟书和我就以此自解”。这些无不透露着先生对老爷子做人做事的懂得,理解与支持,欣赏他所擅长的事情,理解他所不擅长的,甚至偶尔他做下所不擅长的事,她便会大加赞赏,由衷的开心。谁不爱这样的女人呢?这样的爱,是自由,是包容,是理解,更是尊重。这样的尊重还体现在他们有矛盾的时候,“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遇事两人商量。”在教育女儿方面,他们也秉持着这样的理念, “孩子自己的决定,不予干涉”,这样开明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女儿。
她这么说,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这就是,我们仨的意义。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因为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恒。我们一生总是有坎坷相伴,到暮年了才会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然而却老病相催,最后才发现我们已经走到人生的尽头了……
杨绛先生的这本书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她的幸福和那难以言表的亲情与忧伤始终弥漫在字里行间,令读者无不动容,那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和相濡以沫的爱情已经把他们仨永远连结在一起了,家的意义也在此书中得到了尽情的阐释。她用文字回忆一家三口的点点滴滴。虽然忍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虽然爱女爱人先自己而去,虽然在这个无法称之为家的地方生活。但先生还是在笔下寻到了一丝的慰藉。我想,拥有回忆的人是幸福的。
然而观别人的一生,矫情点说,像是自己活了一次,或许对生活能更理解些,更从容些。愿此刻的自己和此时的你都能安然幸福。
(作者系中文系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