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课堂 | 中南民大公选课线上玩转指尖艺术

中南民族大学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宝藏课堂 | 中南民大公选课线上玩转指尖艺术

中南民族大学

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1790条推送

中南民族大学

新冠肺炎疫情暂停了期盼的校园生活

却没有暂停民大人的线上学习成长

2月17日起,民大人投入云课堂的海洋遨游

感叹:宝藏课堂不会迟到,更不会缺席

缝制一个皮具钱包

做一件大漆手镯

自编自导自演一场皮影戏

······

这些我们平时很难拥有的艺术体验现在被搬进了课堂,成为我校众多公选课中的“香饽饽”。为了让非专业出身的同学们有机会和艺术创作“零距离”接触,美术学院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开设了《大漆》、《手工皮具制作》和《皮影戏—寻找逝去的中国影子》三门公共选修课。虽是线上教学,但师生们依然热情不减,老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完成理论讲解部分,并对返校后的实操环节做了周密的计划,带同学们线上玩转指尖艺术。

中南民族大学

把“国家宝藏”带入课堂,

让大漆走进生活

有这样一门课程,不仅能让同学们了解到“大漆”这门中国传统工艺的相关知识,还能在课程结束后拥有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大漆”手工艺品。它就是由曾经登上过“国家宝藏”节目的张志纲老师讲授的《大漆》课,而这已经是张老师第二次开课了。

中南民族大学

点击图片跳转往期推送

往年,这门课程会设有专门的教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课堂人数限制在30人以内。老师不仅在课堂上教授大漆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同学们完成自己的大漆作品。但是受到疫情的影响,这门“手工课”现在却只能以云教学的方式进行,面对这门几乎完全陌生的传统工艺,同学们的学习效果会不会大打折扣呢?

“线上教学确实会给我们的实操环节带来一些影响,”张志纲老师这样回答,“但是我们准备了丰富的视频资源,让同学们首先对大漆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至于作品制作,我们每周会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另外大家还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给老师留言,做到有问题及时沟通,最大程度避免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作品

“开这门课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的同学们能了解这门不为人所知的传统工艺,并且通过亲手用大漆制作一些像手镯、碗碟等日常小物件,使漆器更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来。”张老师说。他还将这门课程搬到了慕课平台,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大漆”。去年10月份课程首次上线就吸引了一千多名同学参与学习,这个学期人数达到了将近1200人。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作品

在课程设计中,张老师力求在40多个课时中,用最简单的方式让同学们掌握大漆制作中最复杂的工序——脱胎。制作的原材料也是就地取材,一片树叶、一个废弃塑料瓶,都可以成为一件大漆制品。“大漆是一种超强的耐腐蚀材料,在古代一直被广泛使用,但是到了今天却在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制作过程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大漆并学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大漆小物件,早在两年前,张志纲老师就开始着手做一些相关视频,他找来专门的视频制作团队,拍摄、剪辑,用通俗直观的方式讲述大漆工艺,并上传到网上供大家了解。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制作过程

中南民族大学

小荫盒用来储放刷过漆的作品

“漆器制作周期长,在刷漆完成后,至少需要七天的时间让它自然风干,之后才能进行打磨。我们的课程设置刚好与这个周期相契合,即使是线上教学,同学们的教学进度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张老师介绍。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有学生大漆过敏,但是依旧坚持完成作品

中南民族大学

参与皮具制作,

大家一起哈“皮”

与大漆不同,皮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皮具的使用感受人人都有,但同样拥有制作体验的人怕是寥寥无几。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皮具制作的工艺,并且有机会亲手制作皮具小物件,这个学期,美术学院还开设了一门讲授如何制作手工皮具的公选课,授课老师丁颖在学习通上给这门课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哈“皮”时光》。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作品

这个学期是《手工皮具制作》第二次开设校内公选课,由于疫情的原因,授课方式不得不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丁颖老师会在课前通知同学们准备课上要用到的的材料和工具,考虑到近一百人的班级规模无法一一指导,因此提前制作了录播视频,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晰地观看具体的制作步骤。另外,如果同学们在课堂制作中遇到问题,丁颖还会亲自示范,并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

中南民族大学

丁颖老师正在授课

关于制作手工皮具,传统的教学形式是师傅带徒弟做现场亲授,而这次采用线上的教学方式,丁老师表示,“会有顾虑”,但“特殊时期我们只能先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和同学们分享一些手工皮具制作的基本知识、工艺流程和日常小物的创意思路和制作方法,开学返校后我们会做具体的线下指导。同学们在学习及制作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和老师沟通,尽量避免线上教学的局限性。”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作品

这次授课主要在学习通平台进行,整个课程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讲述。包括一些皮革基础知识、简单的制作工艺、皮具匠人访谈等内容,采用文字和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如何制作笔记本、卡包、钥匙挂件、丝巾扣等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物件。丁颖老师介绍:“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这种采用文字和视频的讲解方式作为对传统课堂讲解的补充,对于同学们相关知识的掌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作品

制版、选皮料、裁皮、压制装饰线、封边、粘合、打孔、缝制、打磨、五金的安装,每一件手工作品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设计。同学们纷纷表示,制作皮具很有趣,看着一张普通的皮革通过自己的设计、裁切、缝制,最后变成一件手工小物,这是一个很有成就感的过程。而让同学们在制作手工皮具的过程中感受这份工艺的魅力,并能亲手实现自己的创意,正是这门手工课开设的初衷。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学生和老师作品

中南民族大学

在印象里

皮影戏存在于老电影或者电视中

皮影戏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民俗文化

而开设的这门公选课

也是民大er眼中的“香饽饽”

中南民族大学

寻找逝去的中国影子,

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几个生动的二维形象、几支操作杆,在一束强光的照射下,一出出生动有趣的戏目跃然于白色的幕布上。美术学院开设的另外一门宝藏课程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它将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搬进了课堂,让同学们在实操中领略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皮影戏—寻找逝去的中国影子》这门课最早来源于美术学院的专业基础课——《民族民间美术》,本学期是第五次开设。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们增加对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了解,培养他们对于中华民族文化与价值观的认同,从这个学期开始,课程教师潘俊把这门专业基础课改造成公选课供全校同学自由选择,并把课堂规模由25人扩大到近100人。

中南民族大学

潘俊老师正在讲解

“之前的专业基础课重创作,现在的公共选修课偏体验。”潘俊老师介绍道。在课堂上,不仅讲解一些皮影戏的基础知识,还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皮影戏作品加深同学们对这一传统民俗文化的理解。虽然才开课一周,同学们就纷纷表示,“对后面的课程充满期待”。

来自公共管理学院的秦同学对《武松打虎》这出戏的印象尤为深刻,“表演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让我记忆犹新,比如一些翻滚动作、老虎被打趴之后胸口起伏的样态,配上背景音乐和表演者的唱词,很好地还原了这一出经典剧目,我觉得很有意思。”

“我们现在的线上教学会给带来一些不便,尤其是我现在因为疫情期间交通管制被困在陕西,很多珍贵的视频资料没有办法展示给同学们。但是可以先在线上完成理论讲授部分,开学返校后我会在课堂上会给同学们做一些皮影戏的具体示范。”潘俊老师表示,“但是网课的好处在于受众面广,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也能让大家都有机会感受这门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南民族大学

潘俊老师正在授课

在这门课程中,潘老师鼓励同学们充分利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自己动手进行皮影戏的创作。在过去几年的授课中,同学们中间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皮影作品,如改编自传统神话传说的《钟馗抓鬼》、借鉴自动漫造型的《无颜怪》,还有从网络游戏“英雄联盟”中取材而改编的皮影戏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艺术创作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创作热情,潘老师还会在每学期最后把自己收藏的皮影当作奖励,送给表现出色的同学。另外还会在学期末组织同学们在光谷美术馆、美术学院广场进行现场演出,作为综合考评的一部分,而这场特别的演出每年都会吸引很多观众观看。

“我觉得这门课很有意义,能够唤醒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一些记忆,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潘老师的课让我认识到,我们这一代人有义务、有责任把我们的民族瑰宝发扬光大。”管理学院学生田国瑶说。

中南民族大学

用技术夯实基础

以艺术升华璀璨

在这些宝藏课堂中

通过民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他们突破了环境的限制

领悟到传统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 | 张志纲 丁颖潘俊

文字来源 | 李艳

编辑排版 | 周子怡

责任编辑 | 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 1951-

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中南民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中南民族大学-宝藏课堂 | 中南民大公选课线上玩转指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