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美抗战故事|铁笔为剑的抗日战士

湖北美术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湖美抗战故事|铁笔为剑的抗日战士

武石是我校著名版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也是湖北著名的革命家、美术家、和诗人。抗日战争时期,他离开美术教师岗位,投笔从戎,以一个抗日战士和美术家的双重身份战斗在抗日战场上,为中国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为抗日救国,上海各界救亡运动兴起。8月,年轻的美术教员的武石参加了田汉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六队”,到嘉兴、湖州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演出。10月,救亡演剧六队解散后,他又参加“上海职业青年救亡服务团”,并担任副团长。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揭露民族敌人暴行的漫画,配以图片,在广大的农村巡回展出,并在浙赣沿线画了大量的抗日壁画、宣传画。

湖北美术学院

武石作品:反战反侵略1942

1938年9月,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武石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产阶级革命队伍中的一员。从此,以画笔和刻刀为武器,投身到民族救亡战场上。

皖南事变前后,他辗转于湘桂,从事进步文化艺术活动。他先后任衡阳“力报”和桂林“力报”编辑;参加过桂林“戏剧春秋社”和“长沙抗敌演剧九队”的演出;曾参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桂林主办“纪念鲁迅先生木刻展览”的筹备工作。这一时期,由于亲眼目睹日寇的暴行,内心充满了愤懑。他开始以抗日游击战争为题材,进行木刻创作,并在江南前线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在他的刻刀和画笔下,可以看见挣扎在死亡线上骨瘦嶙峋的难胞,听见垂死者的哀号、妇女的悲叹、儿童的号哭,更可看见人们愤怒的呐喊和雄伟的进军。其作品《苦难中》、《敌人就在那边》等在香港《星岛日报》发表,有的作品还被莫斯科刊物转载。

湖北美术学院

武石作品:联合起来1942

1942年11月,他从长沙启程,秘密地经洞庭、武汉到达上海。在那里等待党组织安排他去苏北新四军军部工作。在上海期间,他画了一些反法西斯,支援苏联抗战的漫画、木刻,用“H”作笔名向苏商主办的进步刊物《时代》投稿,发表过6幅作品。

湖北美术学院

武石作品:上前线去1940

1943年,得知新四军第五师需要美术工作者,武石决定前往五师工作。6月,党组织安排一名地下交通员带领他经过重重封锁线,到达中原敌后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组织上安排他在边区党委机关报“七七报”任美术编辑。《七七报》是边区党委的喉舌,为三日刊。编辑部随边区党委行动,过着紧张地游击生活。由于边区印刷条件有限,报纸不能制版,插画只能用木刻印制。武石结合边区生活,创作了一些抗日宣传画。1945年11月,武石在新城编创了高树勋起义的十几幅组画,用连环画的形式进行石印,为《七七报》出了一期画刊。1946年春,《七七报》改为对开日报,组织上把版画家焦心河等同志调来,正式成立《七七画报》社,并接连出了三期《七七画报》。

湖北美术学院

武石作品:哪怕山高水又深

由于战争年代缺乏绘画工具,他就自己动手制作简易工具。他从印刷厂弄来一些铜版纸,用水竹做竹笔,利用枪筒子做了“墨盒”,用速写的方式记录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再创作成木刻作品,发表在边区出版的《七七报》、《七七日报》、《挺进报》、《老百姓报》、《农救报》等报刊上。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如连环画《汪老头转变了》叙述了农民积极参加农会活动的故事;木刻《政委收菜》、《支援夏收》、《军民生活》等作品描绘了军民互帮互助的鱼水之情;还有一些木刻则表现了武工队保卫夏收和战士英勇抗敌的场景。他用黑与白的形式对民族战争进行艺术概括,具有明朗、朴质、简洁、粗犷的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深受老百姓和战士的欢迎,在战争年代发挥了积极的政治宣传作用。他的十余幅木刻还被美国进步医生索取,在美国《新时代》画报刊出。在抗日战争时期,武石就是这样以铁笔作画,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抗日宣传中,极大地鼓励了民众和战士的抗日士气;同时,他的铁笔也象一把锋利的剑,划破了侵华日军遮掩暴行的面具,揭露了侵略者的无耻罪行。

湖北美术学院

武石:去讨还血债1941

今天,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我们更加怀念曾以铁笔为剑的抗日战士—武石。

图文选自:湖北美术学院官方网站抗战专栏

作者:张爱华

编辑:行鱼

首页

文中提到的大学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湖北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北美术学院-湖美抗战故事|铁笔为剑的抗日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