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课堂| 民族婚俗进课堂 情景演绎趣味生 ——管理学院马冬玲老师的课堂小记

武汉工商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印象课堂| 民族婚俗进课堂 情景演绎趣味生 ——管理学院马冬玲老师的课堂小记

武汉工商学院

武汉工商学院

12月12日上午8:15,离上课还有5分钟,记者走进外语楼225智慧教室,准备和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一起听马冬玲老师的《旅游英语》课,走进教室,只见身着鲜艳红色上衣、披着齐肩长发、满脸笑容的马老师站在学身着各式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中间,与学生们热烈地讨论着,期间,也不知马老师说了什么,很多学生跟着捧腹大笑起来。

武汉工商学院

放眼望去,教室里面早已坐满了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介绍着自己服饰的特色,还未等记者未缓过神来,上课铃声悄然响起。

“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图片,他们在干什么?” “新郎”“新娘”“传统婚礼”。一上课,马老师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对着一张喜庆的照片向大家提问,同学们立刻争先恐后地回答起来。

武汉工商学院

武汉工商学院

△图为马冬玲老师授课现场

“那在传统婚俗中,什么是三书六礼?What are the three letters and six etiquett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马老师随后追问道。原来这是一堂关于传统婚俗的课程。简要介绍本次课堂目的之后,一群身穿红色长衫马褂,头戴大红帽,新郎模样的学生悄然上场。

为了让大家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汉族婚俗文化,学生们化身演员,在课堂上演起了“古代婚礼”。只见扮演新郎的学生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胸前戴着红色吉花,手牵着红绸缎,红绸缎的另一头是新娘,她头顶着红盖头,身穿红色罗衣。在大家的围观中,新郎新娘“拜天地”,体验了一场“结婚”的仪式。现场惟妙惟肖的表演,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堂生动的汉族婚俗文化课。

武汉工商学院

△图为学生正在表演汉族婚庆习俗

结合表演的各个场景,马老师告诉同学们,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三书六礼”是中国的传统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马老师也介绍了“六礼”中多次使用大雁作为礼物的理由。

欣赏完汉族的婚礼习俗,来自仡佬族、傈僳族、布依族、傣族、回族、苗族、土家族等7个少数民族学生也介绍了自己民族的传统特色婚俗。

武汉工商学院

△图为学生正在介绍 回族婚礼习俗

武汉工商学院△图为学生利用学习通平台进行直播

武汉工商学院

△图为学生正在介绍布依族婚礼习俗

穿着傣族特色服装的刀顺芳同学介绍了傣族从妻居的习俗,和婚礼时来宾用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来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的婚俗;来自回族的金慕慈介绍了回族男女青年插花定亲的习俗;来自仡佬族的申银琴分享到,在传统婚俗中,女方在快要出嫁时,往往会被打掉两颗门牙,这就是他们民族婚俗独特的“打牙节”。

武汉工商学院

△图为学生正在介绍傣族婚礼习俗

武汉工商学院

△图为回族婚礼插花习俗

课上除了表演婚礼情景剧和介绍婚礼习俗外,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还即兴唱起了民歌。

观看了同学们的精彩演出后,马老师进行对各民族婚俗和相关的英语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一节课在开放、轻松、热烈、有趣的氛围中很快就结束了,课后,同学们围着马冬玲老师诉说着内心的兴奋和喜悦,本次课程全程使用学习通进行现场直播,课内所涉及到的英文单词和知识点也直接通过学习通进行发布和检查。“情景式的课堂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中,大胆展示自我,这种体验太棒了!”学生涂殊妮在课后激动地说,这是她第一次在课堂上体验“婚礼”过程。

武汉工商学院

“希望同学们先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然后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马老师这样告诉大家。

在课堂上,她亦师亦友,手舞足蹈,侃侃而谈,激情四射,让同学在趣味的学习环境中加深了对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积累了相应的基础词汇。

武汉工商学院

一节课在不知不觉就结束了,2017级旅游管理专业1班的郭定聪这样评价马老师的课堂:“上马老师的课很有趣很有激情,一堂课下来总是感觉意犹未尽,太让人回味无穷了!”

武汉工商学院

△图为课堂后师生合影留念

武汉工商学院

精彩推荐

1.初雪已至| 听,这是武工商的声音……

2.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 有颜值更有温度,这个冬天带你一起感受宝藏图书馆的热情服务

3.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 智慧图书馆来袭,速来get各种黑科技和隐藏功能

武汉工商学院

武汉工商学院

文字:谭锦涛

摄影:谭锦涛

编辑:王静静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武汉工商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武汉工商学院-印象课堂| 民族婚俗进课堂 情景演绎趣味生 ——管理学院马冬玲老师的课堂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