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经典的魅力和不动笔墨不读书

湖北警官学院
内容摘要:
速读文章内容
阅读分享|经典的魅力和不动笔墨不读书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警官学院

经典的魅力湖北警官学院

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与典范性。

那些源远流长的中外经典,既是人类文明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生动展示,是人类在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智慧沉淀。从文化和历史上看,各个民族都已经形成很多著作,但并不是每一种著作都能成其为经典。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经过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选择的。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所说,那些“历经最糟糕的野蛮攻击而得以劫后余生的作品就是经典”。可以说,经典塑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注解着时代的精神风向。相比一般时效性的作品,经典的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

然而,人们对经典往往怀着一种复杂的情结。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一定是有益的。读书赋予人们精神力量,也赐予人们人格之美。在读书之中,经典阅读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经典阅读始终是我们接引文明脉络、确认文化身份的自觉途径。经典阅读关乎人文素质的养成,关乎高尚心灵、优雅气质的培养,同时也是人生道路上个性思想养成的原动力。传统典籍所构建的知识体系,在21世纪,已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但这并不等于说,传统典籍就已失去了生命力。经典从古代传到现在,大多已逾千年历史,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在不断显示其思想中蕴含的永恒魅力。

经典之所以会不断吸引我们去回顾,事实上也是因为每个时代的文化创作是要以已有的文化积累作为出发点的。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而媒介的变化已然剥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却太不以为然。尽管生活中,他们并不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步行去欣赏风景,尤其僻远的美景,更是非走路不可。进入信息时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阅读本身传承人类文明经典作品的价值。今天,虽然经典阅读的情况每况愈下,但经典依然顽强地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

经典阅读,在今天应该包含两层意义,首先是对经典文本的阅读,让经典成为我们认识、理解、思考的对象;其次是经典阅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和体验,是不同于浅阅读的严肃阅读。读经典就要读原著,打开经典,宛如和古圣先贤会晤。如果说,经典作为文化体系源头,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和深度的思想内蕴,那么阅读经典无疑是一次与智者的高端对话。而且,经典作品包容性强,具有多种解读的可能。以文学为例,一部《红楼梦》如同多棱镜,为官者能够看到为官之道,风雅之士看中的是其中的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管理者可以从中感受到管理的文化。用不同的眼光切入,经典作品就可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美国人费迪曼所开列的从18岁到80岁的《一生的读书计划》,一个人是可以大致读完经典的核心部分的。宋代的欧阳修提自己写文章的很多灵感来自“马上、枕上、厕上”,读书其实也是如此,尤其是当下智能终端大量普及,阅读已经到了最便捷的时代。由于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浅层次的阅读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精神营养,阅读经典便是一条捷径。看似碎片化的时间组合起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好学深思,才能下笔思如泉涌,“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典固然重要,但我们阅读经典也要持有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我们要把经典的一些原理跟我们生命的感受联系起来,而不只是将经典看成是一种文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能说是功利性读书,纵为书生白头,亦是境界浅薄。真正的阅读者,往往以能达到愉悦的阅读体验、达到心灵的净化为上。同时,阅读经典,不应该取“读经”的态度,而应该取“对话”的姿态,尊重经典,但不迷信经典,在提倡经典的生命体验式阅读,从经典中感悟人生、寻求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勇敢地接过经典的思想旗帜,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发于自身根本的责任。

阅读是一种人生姿态。无论是青灯野馆还是凉雨寒夜;无论是失魂落魄还是春风得意;无论是年老力衰还是青春韶华,何时何地何种状态,那手中的书一定是一本耐人寻味的经典。经典阅读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在惬意、舒适、宁静和放松之中,才能充分享受阅读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我们要真诚地尊重经典,静心地阅读经典,悉心体味经典的精神内涵,培养人格,提高素养。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阅读是为了活着”。我们不妨演绎说:阅读经典时人才活得充实、精彩而姿态优美。

我们阅读经典,不仅仅是为往圣继绝学,更是为后世创造新的经典。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警官学院

不动笔墨不读书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警官学院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这里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传统的读书方法,在阅读时要勤于做笔记。另一层意思是相对于网络碎片化阅读而言,要重视纸本阅读。

读书是一定要勤于动笔墨的,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读书动笔,既能够帮助记忆,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利于扩大阅读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读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边读边思、边读边写,才真正的构成了一种完美的阅读的方式。“动笔墨”的过程,既是反复加深对阅读内容理解的过程,又是帮助头脑建立资料库的过程。读书动笔,读书效率就会越来越高,书就会变成营养,被吸收,被运用。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经典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

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进行反刍,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广见闻。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传统式的阅读传承了几千年,人们对纸媒一直保留着敬畏的情感。近十多年来,互联网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包括电子书、电子杂志、博客、网络文学、手机阅读、微信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可供阅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们的传统阅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遇到想要了解的信息,我们再也不用去翻高文大典,直接用手机“度娘”就行了。然而,在方便快捷的同时,信息的可信度却降低了许多。信息愈是海量化、愈是良莠不齐,我们的选择也愈加困难,因而网络阅读的危害也正在逐渐扩散。当我们习惯于便利的超级链接,更多地依赖搜索引擎,殊不知已经少了深入细致的思考,从而不自觉地弱化了我们思维的能力。

阅读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选择。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在热衷上网之余,仍然保持着对传统纸媒的阅读习惯,纸媒与网络各有优势,并没有形成相互替代的关系。事实上,容量再大的电子图书也不能替代一本精美的《圣经》。纸本阅读可以实现从载体到内容的多元化享受,其随意性、艺术性、长久性和直观性使作品的存在感更强,使阅读的质感更突出。

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纸本阅读更是一种美感阅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都应该放慢阅读节奏,多动笔墨。

湖北警官学院

湖北警官学院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图书馆《文华书潮》

作者:武汉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黄鹏

长按二维码

湖北警官学院

关注我们

首页

相关内容

最新发布

专题合集

艺考培训-湖北本科院校-湖北警官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湖北警官学院-阅读分享|经典的魅力和不动笔墨不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