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肆虐,这个冬天格外寒冷。因为万众一心,这个城市格外温暖。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冲锋陷阵。与此同时,还有一群志愿者,不计报酬、戮力同心、勇往直前。不一样的战场,一样的坚守,只为早日打破武汉不该有的宁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众多无名的志愿者,互不相识,默默付出。
他们之中,有一位叫鞠海英,武汉体育学院总务处一名普通干部。她说,“我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想过得到任何报酬和赞扬。疫情之下,各界都在攒劲儿,使力,为绝望中的人燃起希望。在这次'逆行'的志愿者大军中,我就是一滴水而已。”
熟悉鞠海英的人都知道,她一直热衷于志愿公益行动。2016年,武汉发生洪涝灾害时,她就一直在外面跑,送救援,送记者,到现场。
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她自发报名参加了抗疫公益组织做志愿者。先后捐款1万元、购买物资、搜集求助信息、把物资送给急缺物资的医院、学校、科室、个人……“没什么初衷,我一直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疫情当前,我坐不住,我觉得我应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每天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默默地为抗击疫情做贡献。开着自己的私家车接送医护人员,到处募集物资,为协和医院、中南医院、学校等地运送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消毒水、消毒液、消毒泡腾片、血氧仪、酒精等。同时,作为捐赠方与受捐方的中间对接人之一,确保黄陂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紧急需求物资配送到位。
大江大湖,大城大爱
在疫情肆虐时刻,保障医护人员的上下班出行成了摆在现实面前的一道难题,很多武汉私家车主自发报名接送相关医护人员,鞠海英也是冲在最前面,用鞠海英的话说,都是带着使命感,很心疼这些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
随着报名护送医护人员的私家车越来越多,抗疫战线中的一道难题迎刃而解,当她联系一位医生准备去接她时,医生回电话说,已经有人接她,有3个人都给她打过电话了。鞠海英在武汉志愿者抗疫爱心武昌车队的微信群里说,“医生哭了,我也哭了。”她告诉我,这样的细节让她感动,这些天有好多类似这样让人泪目的事情。
全家齐上阵,同心抗疫情
“有国才有家”,鞠海英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感染着她身边最亲的人。在收到湖北省抗疫公益志愿者协会颁发的车辆通行证后,她就开始奔波在志愿第一线,而和她并肩作战的,则是自己66岁的母亲和20岁的女儿。
鞠海英的女儿很心疼也很担心妈妈这样奔走在抗疫志愿服务一线,但当她看到很多同龄的年轻医护人员、志愿者同样冲在一线,开始理解了志愿服务的意义。于是,她主动请缨,当起妈妈志愿服务的小助手,哪怕是简单的电话联络,哪怕是辛苦的搬运货物,哪怕是繁琐的分发物资,她都抢着做。
(鞠海英母亲为志愿者包的饺子)
而在后方,鞠海英的母亲听说志愿者们常常是因为工作原因而吃不到一口热饭,只能以饼干面包等充饥。于是,老太太主动担负起志愿者的“后勤部长”,在家为志愿者们烙饼、煮饺子,每次搬运物资时,让鞠海英带给他们。“看到志愿者们吃着母亲做的美食,既满足又幸福,也让辛苦的工作增添了一丝温暖。”鞠海英说,“家人们用语言和行动来支持我,这让我很欣慰,也为我的志愿行为增加了动力。我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心系学校,共克时艰
从2002年进武汉体育学院工作至今,已经有18个年头,作为学校的一份子,鞠海英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当听说校医院医用防护装备急缺时,她及时协调到11000只医用手套、N95口罩240个、防护服40件、84消毒液30桶、消毒泡腾片6公斤、护目镜4个、血氧仪3个......
当她听说校园公共防疫急需相关物资后,她个人给学校环卫工人捐赠了200只医用手套、8套防护服。当听说校园内的教职员工生活物资短缺时,她特地从农场采摘了大量新鲜蔬菜,送给家属区的教职员工以解燃眉之急。她通过各种渠道帮老师们团购了100只土鸡、60袋面粉、55盒鸡蛋等,并协调老师们分批次领取。
当她听说教职工不方便外出采购医用酒精时,她帮大家团购了医用酒精,细心的她将8桶20斤装的酒精平均分装在矿泉水瓶中,以便领取使用,并反复嘱咐大家居家使用酒精消毒的时候,务必注意防火安全。
同时,她还为有需要的留学生送去了消毒液、饺子……她相信,万众一心、齐心协力,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电话采访中,鞠海英说得最多的就是,我没做什么,都是一些小事、杂事,任务来了就去,有时候一天跑好几个地方。采访过程中断了两次,每次都是她要去送物资了,再度连线时,还能听到她气喘吁吁的声音。我能感受到她的喜悦和充实,即便是再苦的搬运工作,即便是自掏腰包,即便是没日没夜的连轴转,只要能为抗疫一线出一点力,只要看到人们幸福的笑容,她乐此不疲。
此时此刻,这位热心肠大姐仍然在去募集各类物资的路上。她在朋友圈中写到,“没有让我闲下来的理由,刻不容缓的事情太多太多。爱我所爱,行我所行,听从吾心,无问西东。也许你会笑我痴笑我傻,但我却一直坚持,让我的梦想开花。”
武体新闻中心
撰稿:朱妍珏
图片:受访者
美编:许文静
责编:邱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