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送,我校活雷锋的事迹传遍校园内外。
最近我校一名同学拾金不昧的事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黄石电视台还专门进行了采访报道还原事迹。
以上事迹的主角正是我校历史文化学院1704班的王群同学。
(通报表扬)
那么王群同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先来看看朋友眼中的王群是什么样的吧。
在室友眼中她是为学习忙碌的勤奋的人,也是温暖知心的好朋友。她辅修了双学位,每天晚自习和每个周末都要去上课。尽管忙碌,仍然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学校的志愿活动,她有时间都会积极参与。
(学习中的王群)
同时,作为班上的心理委员,同学们无论谁遇到了心事,都会找她交流、吐露心声,而王群也总是会挤出时间耐心地开导同学,出谋划策。
在同学眼中她就是“学霸”。品学兼优,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无课时间都会去图书馆学习或借阅书籍。好朋友在知道王群拾金不昧的事迹之后也是深有感触,她说:“王群同学拾金不昧事并没有告诉任何人,我们是在失主的一封感谢信和学院表扬后才知道的。但我们又不觉意外,王群同学就是这样的人,她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大家表扬她的时候,她也一直强调这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一直拿来夸奖。
(王群生活照)
我们来看看王群同学拾金不昧事迹的经过。
当王群同学在图书馆5楼借阅书籍发现现金夹在书页里时,第一反应是特别震惊,那真的是很厚的一沓钱,但王群同学当时并不清楚具体数额。
上午的图书馆,大多是安安静静自习的同学,她身边并没有借阅书籍的同学,在那种情况下,有的人可能都会有那么一瞬间有想要拿走的冲动。她说道:“我一开始想的是要不就放在原位,等失主自己回来拿,但是我想了想,发现这个办法不太保险,所以我又回去把那本书拿了回来,直接下去找了管理员老师,心想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失主。”
王群说因为她的家庭很普通,所以她知道挣钱不容易。虽然不知道那个同学家境如何,但是2000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她两个月的生活费了,别人心里一定很着急。王群谈到:“我是我们班的班委,也对现在大学生的心理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什么情况下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要是不把失主及时找到,不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
(来自失主的感谢信)
当记者提问道如果通过图书馆那边没有找到失主,她会怎么做呢?王群同学爽朗一笑,她坦言:“哈哈,这个嘛,我当时确实没有想过呢,不过我想的是既然是学校图书馆的书,一定会有借阅记录的。”其实王群在下楼之前,已经在那里等了将近二十分钟,失主很有可能已经离开了图书馆,她当时把书还给老师,留下联系方式后就离开了图书馆。王群当时考虑,如果一天后还没有得到失主消息,她就回图书馆和老师再想想其他办法,用学校广播,或者学院消息推送平台,学校告白墙等其他方式途径找到失主。
(感谢信内容)
王群同学是历史文化学院1704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一个来自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生,她所处的班级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很温暖很团结。她说:“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外出学习,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应该说,班主任对我影响很大,不仅给予了我学习工作上的支持和肯定,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道理。”
谈到学习、工作生活时,她说在大一刚入学校时,就参加过“一路黔行”组织,进入养老院、福利院等地做过志愿活动。现在辅修了第二专业,学业繁忙,但依然在班级内担任班干部——由心理委员、组织委员以及青小队长合并而成的综合委员。在班级里,王群同学不仅带头认真学习,更是互帮互助,做好班级服务工作。
(王群参与志愿活动照)
除此之外,王群同学还坦言:“如果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依然会以最快的速度归还失主。”当问到经过大学两年的实践,有什么改变时,她微微思考了片刻,回答说:“真正的变化都是看不到的。”没错,往往深刻的改变是从内心开始。内心的改变更加成熟,凡事多为别人考虑,还要懂得利用时间,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
最后,王群同学有一些话想对同学们说,“其实大部分人面对这种情况时,肯定也会像我一样,做出同样的选择,而我也只是湖北师大千万学生中的普通一员。我很高兴大家拿我当榜样,这说明大家对传递正能量这件事格外用心。但学校肯定还有着许多感人、不为人知的事迹,而我只是碰巧被大家发现而已。我觉得凡事只要能多为别人着想,哪怕一分,我觉得这都是我们身边值得学习的榜样,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但是只要在做任何决定时不违背道德准则,心里埋有底线,都是值得尊敬的人。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这点是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所必要的。”
没错,翻一翻学校各大留言平台,总能看到大家将自己捡到的物品召集遗失者拾回。
这就是存在于身边的小善、我们身边的活雷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雷锋精神正是如此,用善良的眼神看世界,用善意的行为对他人,收获的美好会比想象更多。
王群同学只是我校学雷锋中的一个例子,雷锋精神一直在我们身边。
2013年4月12日,我校文理学院黄鹤同学和邓慧同学在黄石市区京华路打出租车,在车上捡到一个装有3.9万现金的手提包。她们到前面乘客下车的宾馆寻找失主,没有找到。司机提出由他将手提包交到车辆管理所,让她们不要再管,被她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于是她们到附近的黄石港治安巡防四大队报案,得知不久前有人在这里报案。为了将钱交到失主手上,她们在微凉的夜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内心的焦灼走了,温暖却在那个微凉的夜里氤氲开来。
2014年2月19日下午,家住黄石港区的吴爹爹在途经我校好汉坡时不慎摔倒,失去了知觉。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的陈莹、杨韵和袁慕玲从自习室回来的路上,恰巧看到了这一幕,便急忙上前搀扶并安全地把老人送回家中,做了一回不留名的“雷锋”。这种遇到摔倒老人毫不犹豫上前搀扶的正能量正是当下社会需要传递的精神和力量。
2014年,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爱心“三人扶”学生陈莹、杨韵、袁慕玲获得第四届“黄石道德模范”称号。
2016年4月21日,文学院收到一封《感谢信》,是给2013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田苗同学,她是在出租车上捡到一个含有重要文件和身份信息的公文包后,通过包里的名片与失主取得联系,耐心地找到失主完璧归赵。面对失主的感谢,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PS:田苗同学是校学通社新媒体部第一届成员)
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做好事的同学、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同学,他们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
3月是我校学风建设月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3月14日下午,我校2019年学风建设月暨宿舍文化季活动启动仪式在学生宿舍区广场举行。校党委书记周启红出席仪式并讲话,副校长雷儒金作动员部署,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学生代表等600余人参加活动。
2019年学校创新载体和形式,将学风建设主阵地延伸至学生宿舍,通过开展宿舍文化季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学风校风。
3月14日下午,我校一路黔行志愿服务团带着爱心满满的书籍前往阳新县龙港镇石下完小进行捐书活动。
为响应“关爱留守儿童,助力精准扶贫”号召,3月16日上午,校团委组织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在黄石市内开展了以“一纸恩情,汇爱成海”为主题的义卖报纸志愿服务活动。全校963名志愿者利用周末时间在黄石市以“爱心不找零”的形式卖报,征集善款用于公益活动。
(义卖报纸活动图来自校青协)
校团委还组织开展了“雷锋一条街”活动,发动大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活动。学校还开展雷锋月换书节、第二届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大赛等活动,营造志愿服务活动良好氛围,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
雷锋从未远去,雷锋一直在我们身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要见贤思齐,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学习雷锋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策划:洪霞华
文字:洪霞华胡云瑄
美编:柳思慧
责编:唐秀庚
推荐阅读:
办好思政课,我校教师这么说
精准扶贫,湖北师大在行动
【一周新闻精要】第3周(2019年3月11日~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