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元夕节
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梦粱录·元宵》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在这个团团圆圆的日子里,人们吃汤圆,出门赏月、赏花灯、猜灯谜、拉兔子灯以示庆贺;此外,不少地方的元宵节还增加了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měi
美
shí
食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精致的吃货民族,传统节日一定有特色的传统美食与之相配。元宵节当然要吃元宵OR汤圆啦!
很久以前,那时候小萌还是个没文化的中二少女,以为元宵和汤圆是南北不同叫法的同一食物。
自从上了长大,认识了许多北方小伙伴才知道元宵≠汤圆
元宵又名“圆子”、“元宝”,起源于北方,在宋元时期被定为元宵节应节食品,据传袁世凯时期曾改名“汤圆”。
一般北方人只在元宵节吃元宵。
汤圆又名“汤团”,因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起源于南方。
huā
花
dēng
灯
元宵节的习俗之一,赏花灯。按中国汉族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此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dēng
灯
mí
谜
灯谜在春秋时代就有,那时叫“隐语”,到汉魏时始称为“谜”,南宋时有人将谜语写在灯上,在上元节让人猜灯谜。南宋后,赏花灯、猜灯谜让元宵节的气氛热闹而温馨。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花好月圆 人相安
此生此夜永长安
接
下
来
学霸小萌
邀您猜灯谜
“诀字无言心相伴”
(打一字)
“并无两点头”
(打一字)
“觉去见子归”
(打一字)
“负离子”
(打一字)
字字诛心
你读懂了吗?
编辑|梁立靖
长江大学新媒体中心出品